开展“爱责教育”的实践

2019-04-26 01:21黄茵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德育课程主题活动

【摘要】本文阐述“爱责教育”的内涵,论述开展“爱责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提出精心设计序列德育课程、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

【关键词】中学德育 “爱责教育” 德育课程 主题活动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56-02

我校建校于2016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7年底,我校在回顾、总结一年半的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拟制了《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德育工作三年规划》,规划以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基本导向,围绕“爱责同行”的核心育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差异,将义务教育下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在突出不同年级教育重点的基础上,对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内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序列化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德育队伍建设、学生品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网络建设、德育科研建设、德育机制建设、德育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在德育课程的有机整合和优化实施中求实效、促发展。

一、“爱责教育”的内涵

生命的范畴很广,在人发展的过程中,生命包括很多优秀的品质,而在所有的品质中,“爱”和“责任”是基础,也是动力。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夯实学生的这两个品质。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告诉我们的,爱这门艺术跟其他艺术一样,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这个道理很容易懂,比如钢琴这种乐器,没有长期的专业训练,是无法弹出优美的乐曲的。同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有责任心有多么重要,这种责任心也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优秀的品质,也许在孩子身上本来就拥有,但是这些“善端”不会自己长大,如果我们没有努力地去追求、养护,甚至有可能会失去。我校开展的“爱责教育”就是以“爱”和“责任”为核心,通过课程安排、主题活动开展等方式,增强学生“爱”自己、家人、社会、民族、国家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家人、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感。

二、开展“爱责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爱责教育”有利于解决学生缺乏爱的能力與责任感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在爱的包围中长大,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给予了他们很多的爱和关注,但与此同时,他们向外表达爱的行为却比较缺乏,出现得到多、付出少的现象。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学生身上,我们还看到了在家人关爱下滋长的骄纵、暴戾、自私等负面人格。他们缺少了对爱的体会,缺少了爱他人的意识,表现为不会用正确的方式爱别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另一方面,当前的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自制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学生会遇到许多诱惑,比如做作业时会受到游戏的诱惑,面对诱惑,自制力不够强的人,不知不觉就会深陷其中。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会有如下主要表现: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上课插嘴、扰乱课堂、写作业敷衍了事。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比较欠缺社会责任感。家长大多认为只要孩子用心学习即可,其他事务一概不让插手。他们给孩子创设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并尽一切所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希望其专心致志地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诚然可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在家长的过分保护下长大的孩子,责任感缺失、性情冷漠,在学习上表现出被动与厌倦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将孩子培育成栋梁之才的当务之急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明白前途是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的,使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努力学习,将来有所作为,从而内心产生一种价值感,进而激发内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其次,加强“爱责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一直指导着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一生的信条。学校培养具有爱心与责任心的人才,是国家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当前我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求青少年学生自觉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做到对自己、他人、家庭以及祖国负责。

三、开展“爱责教育”的途径

我校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努力唤醒、挖掘、发扬孩子的优良品质,让孩子在富有正能量的环境中培养浩然正气,懂得“爱”与“责任”。

(一)精心设计序列德育课程

爱学生、对教育工作有责任感,这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不仅自己要这样做,还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教会学生感受爱,并且教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向世界表达爱,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仁爱”“责任”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具体的行动,而且,中学三个年级应该有不同层级的“爱责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我校设计了有序列的“爱责教育”主题课程,七、八、九年级德育课程内容由思想品德、道德行为、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三个方面组成,但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深度、广度不一样,具体的课程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七年级的要求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合作乐群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等心理健康教育;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八年级则是增设了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健康教育,深化开展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进一步开展善待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的感恩教育,以及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而九年级的课程内容包含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教育,以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教育。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状况也不一样,所以学校“爱责教育”的内容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抓好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依据设计出来的德育序列课程,围绕“爱责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试图让学生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从而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处理好“我与你、我与它、我与他、我与我们”的关系,增强责任感。比如在增强学生“爱”的教育方面,我校初中部开展了许多形式新颖的活动:

爱国。我校征集学生国庆期间与祖国美丽山河的合照,布置“祖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照片宣传展;带领学生参与全市“青春喜迎十九大,共建北海文明城”集体诗朗诵比赛;开展宪法宣传等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到骆春伟纪念碑进行祭奠活动,通过实地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组织学生到北海市工业园区参观,感受北海科技的发展;组织学生到广西海警第一支队参观军舰及到地角女民兵连参观,培养爱国情感。

爱校。我校组织学生为学校谱写校歌及结业典礼的歌曲,通过微信投票评选出优秀的校歌,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开展教师节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师恩的感激;开展新生养成教育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开展军训、听各处室领导介绍学校,培养爱校情感;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在3月5日的学雷锋的日子里,学校开展了“雷锋月”主题活动,学生开展了校園清洁大扫除、慰问老人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校学生会、广播站的招新活动,聚焦学生骨干力量培养,锻造一批有社会责任感、具备领导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青年英才。

爱家。我校利用家长会,布置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及期待,用信封装好放在抽屉里供家长阅读;组织学生开展“我当一天家”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各班结合文明礼貌月开展“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为妈妈做家务”等感恩教育活动。

爱生活。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热身赛;3月12日植树节,开展以“雷锋少年,播撒爱心,收获希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广泛组织少先队员进行“植树、护树”行动,高年级学生认领小绿植并负责日常的护理,培养学生的爱心及责任心;举办外语节和科艺节。

我校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爱校、爱班、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时代的责任感。

(三)家校合作促成效

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些是行业的精英、楷模,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绝门独活,这是学生身边的宝贵资源。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亲近、感受、热爱生活,我校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内容包括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孝心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感教育等。截至目前,我们至少邀请了30位家长到学校报告厅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做讲座,反响良好。此外,我校邀请了北海市海事局、北海市卫生局、北海市非遗中心、北海市药监局、北海市银海区法院等工作人员到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一生的品质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新时代呼唤新的德育内涵,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遵循“仁爱”“精进”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以“爱”和“责任”这两个品质作为支点,撬动学生德育品质的塑造,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

作者简介:黄茵(1974年— ),女,汉族,广西北海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生积极心理学和德育管理学,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自治区或国家级奖励,《培育中学生的正能量需要心理的积极引导》曾发表在《课程教育研究》杂志上。先后荣获“北海市B类培养人才”“北海市优秀教师”“北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德育课程主题活动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微德育”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