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璐
摘要:李博禅的(憷颂》大名鼎鼎,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推崇和欢迎,堪称经典之作。原曲是为双胡琴与民族乐队所作。该曲由“英雄”和“爱情”这两个重要的主题交织而成,贯穿乐曲的始终。本文通过(憷颂》创作概述,在乐曲结构、主要写作技法、演奏相关技法等方面传达出的“壮美”之意境。
关键词:楚颂;二胡;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78-01
《楚颂》与青年作曲家李博禅结缘于2016年,承蒙恩师新加坡华乐团著名二胡演奏家张彬先生的邀请,在“纪念张怀德老师二胡教学音乐会”上与张老师同台演出了这首优秀的作品。起初拿到这首作品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在张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在自己全身心投入地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同时也被这首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炫技于无形的魅力之作所深深打动,其传达出的“壮美,之意境也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体现,故演奏之余饶有兴致将其加以浅析。
《楚颂》运用多种调式及节奏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古时恢弘磅礴萧杀的战场氛围,其中霸王与虞姬无奈交织,将我大中华文化中“执着”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执着有对江山的执着也有对爱情的忠贞。其曲式结构运用了奏鸣曲式和进行曲式,作品主要由呈现部一展开部一再现部三大部分结构组成,每一部分再由四个部分组成,全曲为六种调式交替出现,主题和副主题分别对应着英雄和爱情,两者缠绕彼此映衬,直至全曲的终了,蔚然大观的画面感极强。
乐曲的开头第1-22小节的引子由乐队弦乐弱起铺陈,描绘出一幅乌江之畔苍凉悲壮的景象,引出乐曲第一部分呈现部的主题“英雄”。主奏其一以D调从第23小节慷慨奏起,这段旋律中项羽的出场是象征,结构紧凑旋律激昂充满创意,大小调在遵从D调基础上实现了有机替换,将项羽烏江惨败拔剑自刎描绘得十分生动,让人有闻之生情之感,他壮志未酬英雄末路,心悬颤动却没脸面对江东父老,所以,起始音虽强但不急躁,MI音作为骨干是以揉弦来体现,滚揉压揉表现主角的沉痛。之后句型出现高八度,不过揉弦技法不变,象征着项羽的感慨。这种漫长弓且要求平稳之把位,要使得音色饱满,对演奏者的要求非常之高。然后作品第二八小节进入D调d小调,实现了五度、七度以及八度音程转换,让情感得到了明显的浓缩主题结束正逢d小调主音,届时右手运弓出现声音渐弱,好比一声长叹让人潸然,将楚王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悲喜人生瞬即消散与历史长河之尘埃中。
然后接连部分出现,音色宏大,大乐队出现情绪转变,此时运用了挂二和弦,该和弦时下比较流行,确保了节奏呈现在一种平稳且祥和的状态之下,同时另一主奏高胡温婉响起,幽幽红颜,森森剑影,伴着四面楚歌的韵律,虞姬以一段美艳绝伦的剑舞凄美登场,奏响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展开了副主题,起始音是c大调,音色明亮,起始音由sol向re的五度跨越,各声部进行分解和弦配合,具体旋律实现了六度音程的大跳跃,形成一种较为宽阔的听觉,在整体比较平稳的演奏中创造性的加入了切分音和三连音,实现了较强的舞感,使得旋律层层递进,提升了音乐的感染力。这样的演奏持续到57小节,主音转入E大调,此时演奏者对主题进行了一些微调,二胡和乐队呼应展开主旋律,如此这般使得音乐情感层层递进,人物更加立体,让人感觉到了项羽和虞姬的一问一答,带着听众的情绪向一个小高潮前进。从演奏上来说,这一段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为弱拍起始比比皆是,涉及到了一些滑音以及不同的力度,虽然都有对应的标注但是技术不到位还是难以支撑,不能使得音乐和故事发生联系。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反复唱谱,体悟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从中找到对应的感受然后才能具体演奏,过程中要实现旋律的连贯,右手有微小的换弓动作,这才能保证左手揉弦均匀平衡,在揉动中幅度要小,要谨慎地处理滑音,各种滑音不同处理手法,不过都要保证幅度小,和弦连贯。到了57小节以后,要明确了解乐曲情绪,保证左手揉弦频率以及力度要提升,66小节结束在sI音,为了实现谱子要求的程度,本人认为需要分弓完成,即拉弓到F,推弓突弱渐强。75小节是显示部的结束地方,起始音为F大调,之后77、78小节变为E调,79小节再度回到F,八八小节又返回E调。在这个区间的11小节中,是从上段的结束到下段的连阶段,调式的反复转换使得情感丝丝入扣,扣人心弦,彷佛是男女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回忆却心生无奈。
在乐队伴奏下乐曲进入了86小节,这是展开部,二胡在一百小节演奏中实现E调小快板,主要是为了凸显楚汉两军的厮杀。创作者在这一部分几乎囊括了常用的所有节奏,在4/4、6/8、2/4、7/8、3/8、3/4频频变动,这便是该作品的特色之一,这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仅要求其具有强大的记忆力要记住谱上的重音记号,同时要熟练地控制旋律,在每个节奏中间做到轻松地转换,如臂使指轻松万分。左手换把要干脆利索,要严格把控变化音的音准,而且右手运弓过程中要精准到位,特别是长短弓分配转换,要一气呵成,不可停顿,准确换把运弓。从146小节开始的八个小节之内,二胡演奏者要实现三连音,后十六音符以及平均十六音符,要充分利用双弦技巧,将战场厮杀的惨烈场景淋漓尽致的展现无余。
从165小节开始,进行式节奏出现,此时要充分利用十六音符和八音符,以期做到情感渲染,从而使得再现部出现,此旋律和“英雄”主题类似,不过演奏方式以及情感表达大存在很大差异,这段旋律在具体演奏中要实现情感饱满,有力且均匀地按弦,这主要是为了体现项羽率领楚军杀伐有度,这便要求演奏者要干净利落地换把,音色要变换明显,让人听觉上感觉层次分明。董仲舒曾说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本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则。实则在音乐中亦如是。每个演奏者对乐曲旋律的感受及技术层面的表现力不同,随之带给观众的感受亦各有不同,音乐之魅力再次体现无遗。
196小节,二胡演奏进入solo,其以快板形式出现,这是整个作品中难度最大的地方,曲作者将连弓技法以及重音节奏都充分地融入了这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当中,要求在练习的过程中先慢再快,循序渐进,以保障达到每分钟170拍的速度,同时,要求做到快弓的颗粒性以及左右手完美的配合来保障音乐的表现力。快捷的方法是在这段难度较大的快弓段落找到旋律的规律性即可事半功倍。此段旋律以急速和华丽的技法描绘出战争中激烈残酷、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之后,再现“爱情”“主题,这段副主题属于再现部,音调需要回归到D大调上,在演奏中做到张弛有度,大开大合,将乐曲前面铺陈所积攒的部分的完全释放而出。从而使音乐情绪达到慷慨激昂、动人心魄的至高点。
到了264小节后,作品已经进入尾声,此时乐曲达到了180拍每分的速度,在5/S、6/S、2/4、4/4拍中来回转换,为了配合乐句而出现了重音转换,最终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此时演奏要特别注意=乐句中对着重音的安排尤为重要,例如从275小节开始四小节内都是2/4拍、6/8拍和5/8拍的转换,要根据拍号来更换具体的每小节的重音,从而一次完成,连贯顺畅,不能存在任何停顿。旋律中存在音阶上行和同音反复,必须要按照乐谱标注来完成,如mf-fff-fp-ff的逐渐增强中对比是十分明确的的,演奏者要特别关注。
乐曲最终在长达16拍半的颤弓力度的变化下与全乐队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顶峰时曲终。给人以极度震撼的内心触动,令观众意犹未尽,沉醉其中。
《楚颂》是作曲家在经历别离的愁绪中酝酿而出,曲式结构新颖而不繁琐,既借鉴了现代西方作曲的精髓,同时又不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并能注重到乐器本身的演奏特点和音色的变化,将二胡的柔美细腻、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种种音乐表现力充分展现无余,同时,也将中国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带每一位听众走进故事中寻找历史遗风,走进古时大将之凄楚壮美的爱情故事,作为演奏者应在演奏技巧及乐曲的表现力上应不断探索创新,同时更应当加强自我的文学修养及艺术研究,扩大艺术触及面,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如此才会赋予作品更为准确、深刻的诠释,使得作品得到完美的演绎,希望在精益求精的音乐人的努力下,我国更多的民族音乐可以得到发扬,实现国际化,愿荡气回肠的壮美之作《楚颂》成为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