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舒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严重,多数患者均伴有疼痛症状,加之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往往较高。有研究指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的持续性,提高护理内容的针对性,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作为样本,阐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并观察了应用效果。
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观察组性别:男/女=17/10,年龄(54.78±20.30)岁。对照组性别:男/女=16/11,年龄(54.97±20.1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疾病均已确诊,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不良反应的预防等为主。当患者出院后,应以健康宣传手册为指导,持续进行自我护理,医院则应按时随访。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如下:(1)入院时: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迎接,并指导患者落实各项检查,以确诊疾病。疾病未确诊前,护理人员应通过心理干预,对患者予以安慰,使其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得以减轻。(2)确诊后:疾病确诊后,为避免对患者造成过于严重的打击,护理人员应于告知患者病情的同时,为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燃起患者的希望。(3)住院中:患者住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积极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好手术准备。术前,护理人员可将玫瑰精油置于患者枕下,及早为患者关灯,保持病房安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术后,护理人员应嘱患者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使疼痛得以减轻。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告知其相应的注意事项。例如:胃癌患者术后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不得吸烟饮酒,不得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放化疗期间,患者脱发、皮肤反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通过按摩、冷敷的方式,预防皮肤反应。针对对自身形象较为重视者,可鼓励其戴假发。(4)出院后: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治疗疾病。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入院时护理满意度为96.30%、确诊后为88.89%、住院中为96.30%、出院后为92.59%,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观察组疼痛(3.0±0.2)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8.52%、住院时间(5.8±0.7)d、生存质量(89.6±4.3)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对比
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要求以“时间”为纵轴,以“优质的护理”为横轴,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强”、“内容完善”、“持续性强”的优势[2]。于患者入院时及确诊后两大阶段,及时予以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于患者住院中,从饮食、疼痛等方面予以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当患者出院后,利用微信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持续性,使患者对疾病治疗、自我护理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这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5]。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本组患者入院时护理满意度为96.30%、确诊后为88.89%、住院中为96.30%、出院后为92.59%。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满意度更高。通过对患者预后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存质量明显提升,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各阶段的护理满意度,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