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静
(重庆交通大学医院,重庆 400074)
临床医学当中,颈椎病属于康复科常见疾病类型的一种,是康复科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由于颈椎病保守治疗耗费时间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病患在治疗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良负面情绪。而良性的心理作用通常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心态不佳则会对治疗康复带来负面影响。进行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相应的治病科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流程帮助病患消除心理疾病,这是当今临床心理学中重点治疗方式之一。
此次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接受治疗的91名颈椎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91名病患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分别为46名和45名。两组病患的个人资料和病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一定可比性。
对照组使用传统康复治疗方式。具体为药物+针灸+牵引+理疗等,同时给予一定的常规护理。实验组46名病患在接受传统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之护理心理干预治疗方式。具体内容如下:(1)颈椎病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首先接受针对性的宣导和教育,医师要告知病患颈椎病的具体诱因和临床治疗症状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项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初步进行预后判断,之后再向病患介绍康复科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式步骤,使得病患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具体治疗方式,进而有效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使得病患可以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在宣导和教育期间医师要带着友善和蔼的态度对病人进行讲解。(2)医师在日常护理和与病患交谈期间,要对病患进行支持与鼓励进而获取病患的信任,使得病患主动向医师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在病患倾诉期间医师要耐心倾听,掌握病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其工作以及生活背景,使病患宣泄出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医师要安抚病患、调动病患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3)医师要具体分析病患的病情,使得病患可以深入认识自己的疾病类型,消除病患对疾病认识的误区,并且医师要使用温和的话语进行安抚。(4)医师要教会病患学会用思维和行为掌控自己的疾病,通过做各种活动来分散对疾病疼痛的注意力,保持病患的情绪稳定。(5)医师要针对病患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使得病患掌握自身疾病的诱因和具体治疗方式。与此同时还要使得病患了解日常的保健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防治疗后出现复发情况。当病患掌握预防注意事项时,也会进一步增强自身战胜疾病的自信。医师的心理干预治疗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每次都要在半小时之上,俩组91名病患的疗程均为一个月以上。
治愈:病患的反射功能、肌力等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感明显消失;显效:颈部有轻微不适感,病患在体息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缓解,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颈部不适感稍有改善,临床症状虽缓解但仍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无效:颈部不适感未得到明显缓解。
心理健康水平判定:判定病患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影响因素评分。
躯体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示,实验组46名病患的治疗愈显率为82.6%,对照组45名病患愈显率为64.4%,详细对比内容见表1。(治疗愈显率=治愈+显效)。
表1 两组躯体症状临床疗效对比[n(%)]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患的心理状况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结果发现,实验组46名病患治疗后各因子影响水平明显比对照组45名病患低。详细对比内容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对比(±s)
表2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对比(±s)
SCL-90 实验组(46例) 对照组(45例)主要因素得分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躯体化 2.16±0.271.63±0.282.17±0.31 1.55±0.24焦虑 1.87±0.361.37±0.271.81±0.29 1.63±0.37抑郁 1.84±0.291.43±0.291.88±0.36 1.58±0.33
颈椎病的致病原理为病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所导致,临床的表现为颈椎疼痛、麻木等,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行走困难。除此之外,由于颈椎病具有难治愈等特点,使得病患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于病情的治疗会带来不利影响,很有可能加重病患的病情严重程度。传统治疗期间医师只重视病患的躯体症状,忽略到心理方面的治疗,因此疗效普遍不佳。特别是对于在病程期间伴有不良心理情绪的变化,因此建议康复科临床医学中要强化对病患心理护理干预方面的治疗,疗效较好。
针对此次研究结果来看,在传统护理期间加之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明显改善了颈椎病患的身心症状,治疗效果比单一身体康复治疗效果好。与此同时,心理状态的完善对于病患的躯体症状治疗可产生积极影响。当前阶段的护理工作已逐渐转变为专科护理治疗,康复科疾病类型主要有治愈难、复发性高等特点,因此患者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医师要重视心理干预治疗方法,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康复科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