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26 03:34:2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便尿潴留经络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排尿困难,尿液点滴而下或完全闭塞不通,或产后多日小便不能解尽,膀胱内残余尿液多余100 mL[1],属于产科常见并发症。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差异。产后出现尿潴留时,患者膀胱过度膨胀,容积可增至3 000~4 000 mL,膀胱可高达脐平面,临床上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和下腹胀痛,甚至可引起膀胱麻痹和尿路感染,也不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会造成新生儿吸吮和母乳喂养障碍,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对于产后尿潴留的处理在常规诱导排尿无效后给予导尿术,患者痛苦大,易引起泌尿系统逆行性感染,甚至永久性的泌尿系统损伤。多项研究[2-3]表明中医护理用于产后尿潴留疗效明显。我科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7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诱导排尿无效后运用穴位疗法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我院产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尿潴留患者72例。年龄21~39岁,平均为(25.53±4.42)岁。孕周37~41周,平均为(38.16±1.29)周。其中产钳助产7例,自然分娩65例。72例患者中行椎管内给药镇痛分娩63例。产后尿潴留诊断标准:产后6~8 h排尿困难,尿点滴而下或者完全闭塞不通,伴小腹胀痛或下腹部膨隆压痛,叩诊呈实音,B超提示膀胱内尿量大于100 mL。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并配合;(2)阴道分娩后6~8 h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膀胱区充盈,有尿意感,子宫收缩良好者;(3)常规诱导排尿(膀胱区热敷、按摩膀胱区、听流水声、便盆内放温开水利用蒸汽刺激尿道周围的神经感受器)方法无效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孕期其他并发症;(2)伴有精神障碍疾病。本研究经过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1.2.1 穴位点按 对于小腹胀痛不明显,可以自行排尿但不畅通或不尽者采用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的方法。先以单手拇指指腹置于气海穴上,垂直向下施压,患者有酸、胀、麻、痛等感觉时,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皮肤损伤。点按5~8 min,按摩处有酸胀发热的感觉时,按压下一个穴位,依次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共约20 min。当患者有下腹发胀并出现尿意时,嘱其排尿。

1.2.2 穴位敷灸 对小便完全闭塞不通的重症患者或经穴位点按后小便仍未顺畅排出者,采用穴位敷灸法。取肉桂5 g,葱白5段,捣成泥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用0.5%的碘伏消毒神阙穴,将药泥敷于神阙穴上,再将4根艾条放入特制艾灸盒内点燃,分别悬置于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穴上方,同时将3片圆形艾片放入电动艾灸仪中,置于患者背部的肾俞、命门穴上同时施灸,约30 min。也可以采用隔姜施灸,施灸时注意患者局部皮肤感受,必要时适当调整艾条艾片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避免灼伤。患者感到热气入腹有尿意时,嘱其排尿。

1.2.3 穴位封闭 采用上述方法仍未达到效果者,给予新斯的明0.5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膝部,取一侧足三里穴,0.5%碘伏消毒穴位皮肤,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快速进针,深1.0~1.5寸,用提针法,当患者感到酸麻胀痛时推注药液。同法行另一侧足三里穴位封闭,患者有尿意时嘱其排尿。

1.2.4 尿管留置及艾灸 对以上穴位疗法无效患者留置尿管,同时进行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等穴位艾灸,1天2次,每次30 min。

1.3 疗效判断

穴位疗法实施后1 h内自行排出尿液且B超测试膀胱残余尿量少于100 mL者为有效;1 h后小便仍不能自行排出或自行排出小便后膀胱残余尿量大于100 mL者为无效[4]。

2 结果

在采取穴位疗法的7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经穴位点按后排尿5例;经穴位点按、穴位敷灸后排尿31例;经穴位点按、穴位敷灸、穴位封闭后排尿30例,总有效率为91.7%,见表1。另有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占8.3%,穴位疗法无效患者行留置尿管定时开放处理,同时给予穴位艾灸,2~3 d膀胱功能恢复拔管自行排出小便,无重复上尿管和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表1 穴位疗法效果(n=72)

3 讨论

3.1 尿潴留发生原因及中医机理

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为:(1)各种因素导致的产程延长,使胎先露部长时间压迫膀胱、尿道,导致膀胱张力降低或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引起尿潴留;或尿道水肿造成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5-6];(2)由于会阴撕裂或会阴侧切伤口产生的疼痛使患者因惧怕疼痛、精神紧张使尿道括约肌痉挛致排尿困难;(3)患者不习惯平卧排尿,导致其排尿不及时,膀胱过度膨胀、麻痹、引起尿潴留;(4)产程中使用解痉镇静药可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5)椎管内给药镇痛分娩可能会造成运动阻滞[7-8]而引起尿潴留。

中医学称小便不通为癃闭,病机主要是膀胱气化失职。中医学把人体看成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经络和腧穴是中医学中最具现代科学特征的部分[9]。腧穴的本义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传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汇的特定孔隙。《神灸经纶》称腧穴为穴位,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出入体表的特定部位,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中医理论说明穴位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相互输通的特殊部位[10]。大量研究[2-3]表明以此为基础的针灸推拿按摩疗效极具说服力。

3.2 穴位疗法能有效解除产后尿潴留,降低尿管留置发生

穴位点按介于推拿与针法之间,其方法是以指代针,较一般推拿按摩手法更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此方法早在明代《针灸大成·卷九》《针灸大成·卷十》就有记载。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均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点按这三个穴位,有通调水道、促进小便排出的功效。穴位艾灸可益肾固本,培补真元。通过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级穴,利用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通络,行气和血,增强膀胱气化功能。神阙穴兼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肉桂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通血脉之功效;葱白具有发散通气之功效。以此二味入药敷神阙穴、并灸之,具有通调水道,梳理膀胱,促进尿液排出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刺激足三里,能起到调理脾胃,通降腑气与调气血、补虚弱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现代研究也表明,足三里可通过改善脏腑血流分布,并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血管紧张素来改善脏腑收缩功能[11]。新斯的明具有兴奋平滑肌肉的作用,可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严重的尿潴留产妇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1.0 mg,5分钟后嘱产妇下床排尿,小便通畅[12-13]。本方法中7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上述穴位疗法后有66例于1 h内自行排出小便,有效解除产后尿潴留,减少了尿管留置的发生。

3.3 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患者的病因、症状和体质,根据不同的病情对证施治,对证施护,内调外治,局部与整体同治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医穴位疗法解除患者尿潴留,缓解了因尿潴留带来的排尿不畅,腹部胀痛的不适感,同时运用穴位疗法无创伤无痛苦,让患者更舒适更安全,不仅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和子宫功能的复旧,还不影响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满足产妇做妈妈的需求及愉快情感体验;可减少因留置尿管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从而降低产褥期感染的风险。

4 小结

中医学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一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科学体系,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有着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随着目前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现代医学的缺陷,人们对中医认可度逐渐提高。中医护理中的各种方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辩证施护的方法,传统护理的技术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护理学科,目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各领域。本研究只应用了穴位疗法的一部分,对穴位疗法应用还不够全面,如穴位推拿、穴位针刺等更多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让中医护理更多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猜你喜欢
小便尿潴留经络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找棵树
经络考证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22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