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华 曹琳娜 苏春芳 杨国儒 杜建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病死率高,现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是世界慢性病防治重点,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绝大多数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都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呼吸道细菌感染与病毒、真菌等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有时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分,且细菌培养技术操作复杂,病原学诊断滞后,需要其他一些特异性指标,指导医师合理用药。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评价这两项指标在慢阻肺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用药。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为62~82岁,平均年龄为(67.25±9.34)岁,男性64例,女性36例。均符合2014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2]: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FEV1/FVC<70%,确诊慢阻肺的患者出现症状急性加重;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脓性,超过日常变异,并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如: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心律失常等。将咳黄脓痰者作为A组,咳白痰或者无痰者作为B组。本研究得到潍坊呼吸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均获知情同意。见表1。
表1 两组COPD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患者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常规做痰细菌培养,同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降钙素原(PCT),患者经7~14 d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吸入药物等规范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当天,再次行FENO及PCT检测。
NO测定仪:无锡尚沃公司的纳库伦呼气分析仪进行FENO测定,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受试者在检测1 h内禁食,禁喝咖啡、茶、碳酸和豆浆类饮料,过冷过热水,也无剧烈运动,无主动和被动吸烟。呼气流速为50 mL/s,让受试者平静呼吸至少3个周期,最后一次呼出时,尽量呼出排空肺内气体,用嘴紧含测定仪滤器,保证无口角漏气或滤器阻塞,深吸气吸入不含NO的气体后以平稳的气流均匀呼气,呼气时间为10 s。
血清PCT测定:采静脉血3 mL,2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中保存,PCT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VIDAS分析仪)。
痰细菌学培养:晨起漱口后,收集深部痰液,2小时内送检,经涂片镜检合格,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WBC)>25个,采用半定量培养法进行痰细菌培养。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分布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用t检验,多本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描述,采用非参数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个变量间呈线性相关时,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不满足积差相关分析的适用条件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描述。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36例),B组(64例)中,检测出肺炎链球菌6例(A组4例,B组2例),流感嗜血杆菌10例(A组7例,B组3例),副流感嗜血杆菌2例(A组2例,B组0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A组2例,B组2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A组3例,B组3例),卡他莫拉菌2例(A组1例,B组1例)。见表2。
治疗前,A组患者FENO与B组患者比较,FENO数值明显升高,A组达到(42.26±7.82)μg/L,B组(36.24±8.81)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FENO比较,FENO数值均明显下降,A组(34.68±8.23)μg/L,B组(30.61±8.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患者两次FENO比较,FENO明显下降,治疗前(42.26±7.82)μg/L,治疗后(34.68±8.2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组患者两次FENO比较,FENO明显下降,治疗前(36.24±8.81)μg/L,治疗后(30.61±8.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痰细菌学结果对比(例)
治疗前,A组患者血清PCT与B组患者比较,A组(0.41±0.12)μg/L,B组(0.25±0.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PCT与B组患者比较,A组(0.11±0.01)μg/L,B组(0.10±0.01)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患者两次血清PCT比较,治疗前(0.41±0.12)μg/L,治疗后(0.11±0.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组患者两次血清PCT比较,治疗前(0.25±0.08)μg/L,治疗后(0.10±0.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FENO是一种无创的、有效的评价气道炎症的标志物,在哮喘、COPD等炎症疾病中,患者FENO水平显著升高[3]。有研究表明,在包括COPD在内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NO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ATS/ERS)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FENO检测的标准化技术方法[4]。FENO检测值在喘息症状出现和肺功能检查异常前就开始升高,和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敏感度与支气管镜下粘膜活检、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分析呈高度正相关[5]。因其无创性,更易被患者接受。FENO水平在人群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吸烟可以导致FENO水平降低,呼吸道感染可以起升高[6]。1993年,国外首次报道使用NO检测气道炎症,其和炎症程度正相关[6]。Bhowmik等[7]研究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FENO升高,AECOPD患者因肺部感染,造成肺部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NO生成增多,FENO检测值也升高,随着感染的控制,炎症反应降低,NO生成和释放减少,FENO也随之降低。另一项研究发现AECOPD患者FENO测定值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呈正相关[8]。FENO可以随着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发生变化,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PCT是一种有价值的细菌感染标志物,它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它的前体是降钙素原,该物质的半衰期为20~24小时,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降钙素原在甲状腺细胞转化为PCT,在健康人体内PCT水平极低[9]。Irwin等[10]研究显示,当发生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等异常情况时,会显著升高,并维持很长时间,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患者体内,PCT维持较低水平[11]。PCT不仅可以早期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且与细菌感染程度相关。有研究发现真菌感染,甚至严重的真菌性脓毒血症性休克患者PCT浓度依然不高[11]。故PCT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AECOPD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细菌感染导致AECOPD发作的指标。
传统的细菌培养虽然较为准确,但部分AECOPD患者因为痰液较少,难以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资料,且细菌培养耗时较长,检出率受检测水平等影响较大,临床上需要更好的标志物来评估感染,指导抗生素使用。
本研究发现,AECOPD患者的FENO明显升高,经积极治疗后,缓解期COPD患者的FENO水平及PCT水平明显下降,有研究表明,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根据血清PCT水平选择使用抗生素,能明显较少抗生素使用次数[12]。
综上所述,AECOPD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其FENO及PCT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FENO及PCT有助于判断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对COPD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也有一定作用,FENO联合PCT检测会提高对AE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
表3 两组患者FENO数值的比较
表4 PCT数值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