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数据构建多元化临床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2019-04-26 03:34: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穿刺术医学教育医学

十九大报告对医药卫生行业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强化卫生人才是医学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医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医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1]。我国每千人医生数量为2.45,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能够在师生比低的情况下,既能保证数量,更要保证教育质量的底线、均线,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合格的医学生,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目前医学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1 背景

随着“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2-5]。为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法律法规的限制给临床实践教育带来的困难,完善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我校规划建设了智慧型临床技能中心,占地13 000 m2,总投资1.5亿元,以智慧医学教育为其最大特点,搭载全套智能化教学设施设备,首创国内医学教育大数据中心、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一体化教室、智能三通道OSCE考站、在线自主训练平台、智能影像综合教室等。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采用技能教学新技术,设计、开发了技能训练学习新模式,将技能学习分成了以下几个阶段:即基于网络的在线自主技能训练→→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操作训练→→基于模拟人的同伴互助训练(并经过教学反馈形成闭环,不断改进)→→自主预约训练、测评→→最终走向临床训练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课程、多元化医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等。这一教学模式在每个学习阶段,采用最适合的教学训练手段,例如,在学生对于操作流程都不了解时直接使用模型或虚拟训练设备进行训练,一方面,在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训练机会不足,另一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如果先使用在线训练方式,让学生可以不限次数的训练操作流程,在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操作流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这样既增加了训练机会,解决了僧多粥少的问题,又有效控制了损耗。该教学法的使用可望解决规模与质量的矛盾问题。中心目前已开始运行及应用,国内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已引进和效仿我中心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模式。

2 课程体制改革

我校于2012年获首批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围绕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教改班实施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及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6-7]。《临床基本技能》为技能模块的主要课程之一,依托各临床教研室积淀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临床技能中心的教学条件,有机整合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学、临床基本操作,形成跨学科、多层次、大综合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为诊断学实践技能;包括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第三部分为外科手术基本技术操作及实验诊断学;第四部分为各种临床基本操作,包括“四穿”(胸穿、骨穿、腹穿、腰穿)、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技能、护理基本技能、妇产科学实践技能、儿科学实践技能等。在第3~6学期进行,长达4学期系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训练,其目的是突出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3 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化临床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质量及水平,对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素质很难体现等[8-10]。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多元化临床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中心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智能贯穿于教评的全过程,从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终结考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均通过智能设备“留有痕迹”,“以考代练、以练代考”,学生通过智能反馈纠错不断提升,构建实践技能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并借助医学教育大数据中心收集、整理、分析、凝练、提取教学相关所有数据,发现教学的难点、弱点、疑点,有的放矢,不断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1 课前预习训练评价

本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练习并掌握各种操作流程。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学号、密码登录明日良医APP自主预约平台,预约成功后按要求利用虚拟在线训练平台进行相关技能操作训练(内容涵盖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无菌术、导尿术、鼻饲术、动脉穿刺术、静脉穿刺术、洗胃术等20余项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系统可进行实时纠错反馈,将训练相关数据收集并汇总成评价表发送给学生、教师及管理者。经过反复练习(在不断的智能反馈纠错中练习),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要求逐步熟练,经过一定次数的反复训练,达到一定分数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训练。

3.2 课间练习考评

教师上课前通过大数据中心获取学生课前自主技能训练的情况,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学的难点、弱点、疑点,调整教学方案,有的放矢,重点讲解、示教,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虚实结合的智能设备,让学生在实物上进行模拟仿真操作,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设备支持自动纠错和评价,让学生在纠错反馈中不断改进,结合教师的当面指导,不断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性。

3.3 同伴互助学习考评

我校创新性采用同伴互助学习(peer tutoring)模式,并专门制订了学生互助测评使用的测评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利用PAD以同伴互助形式进行各种操作训练及评分,形成评价考核数据反馈给教师和管理人员,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该学习训练方式在生师比较高的省属院校可部分解决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并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进、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团结合作精神。

3.4 课后自主预约训练、测评

通过课前、课堂、同伴互助训练及反馈纠错和教师指导,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各项操作的流程、方法,课后还可通过APP自主预约强化训练、测评,进一步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3.5 临床思维训练系统

通过网络版的临床思维训练与评价系统(DXR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利用系统内设的各种疾病的虚拟病人,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及考评[11-15],“学中考、考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6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终结考评

《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考评,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内容包括物理体检、问诊、四穿、创伤急救、妇产科技能、儿科技能、护理技能等,对医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综合的临床能力评价[16-18],并作为该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

4 应用情况及效果

通过在卓越医师教改班中进行课程整合及应用多元化临床实践技能考评体系(我校卓越医师教改班2013级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及单一考评方式,2014级和2015级应用智慧医学教学法及多元化考评体系),该班《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的OSCE成绩较前明显提高,OSCE平均成绩由2013级的(63.62±8.61)分提高到2014级的(71.35±5.00)分和2015级的(72.22±6.68)分。2014级和2015级OSCE成绩均高于2013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级与2015级间OSCE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1。由此可见,智慧医学教学法及多元化考评体系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同学们的临床技能水平。

图1 不同年级学生OSCE平均成绩箱式图

5 总结与展望

在临床技能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借助医学教育大数据,构建多元化的临床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引入或创新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注重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促进了我校医学教育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该体系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我校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也为解决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招生人数多、生师比高、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猜你喜欢
穿刺术医学教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5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6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