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 刚 李雪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放射科
审校 顾雅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其中乳腺癌以17.10%的发病率居女性十大肿瘤首位。
各地各级医院设备设置差异很大,暂以上海市为参考。
基础级:超声。
提高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1.5TMRI。
强化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1.5TMRI、3.0TMRI。
分子病理学分类 影像诊断要点导管原位癌 X线表现:粉刺型DCIS多表现为沿导管走行及段性分布的线样、分支状钙化,非粉刺型多表现为成簇钙化MRI表现:动态增强多表现为沿导管走行方向不连续的点、线状或段样强化,伴周围结构紊乱小叶原位癌X线表现:①钙化最常见,成簇微小钙化和线样分支钙化。②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模糊,密度较淡。③局部高密度区MRI表现: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乳头湿疹样癌 与导管癌表现相似,典型X线表现为乳头下沿导管走行分布的多发细小点状、线样或分支状钙化,钙化可追踪到乳头。后期乳头糜烂时表现为乳头内陷、乳头部分或全部缺如。乳晕区皮肤增厚浸润性小叶癌 X线表现:结构扭曲和星芒状边缘肿块,钙化少见。MRI:与X线表现相似,但比X线上显示病变大浸润性导管癌钙化、肿块、肿块伴钙化、结构扭曲或结构扭曲伴钙化,钙化与导管原位癌相似。肿块边缘多有分叶及毛刺,DWI信号不同程度增高,ADC值减低,病灶早期强化明显,强化以边缘或多发小环形强化为主要特点,可见线样、分枝状强化,TIC 表现为Ⅱ型和Ⅲ型导管内乳头状癌 多位于乳腺中心位或其附近,肿块边缘多光滑,酷似良性肿块,但边缘某一部分可见不规则浸润表现黏液腺癌X线表现:近似良性肿瘤,边缘光滑,浸润性不强,但仍然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肿块内可发生钙化,颗粒较粗大MRI表现:T2WI及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高乳腺鳞状细胞癌X线表现:与浸润性导管癌表现相似MRI表现:肿物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呈流出型,病灶中坏死形成的囊性不强化区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提示价值髓样癌 表现类圆形肿块,境界较清楚,边缘可见浸润性或小分叶的恶性征象乳腺淋巴瘤 大致分为肿块型及致密浸润型。ADC值很低乳腺叶状肿瘤X线表现:依肿瘤大小而异。肿瘤较小时边缘光滑,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肿瘤较大时呈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此征象为叶状肿瘤的较特征性表现,患侧见粗大血管影MRI表现:形态及边缘与X线表现相似,肿块信号不均匀,有出血、坏死及黏液样变时信号发生相应变化,肿瘤内的囊腔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主诉:发现右乳肿块4天。
原发灶与区域淋巴结体检:右乳内下象限可触及一2cm大小肿块,边缘欠清,活动可。双侧腋窝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III级,3cm×2cm×2.5cm,淋巴结0/4。ER(-),PR(-),HER2(3+)。
右乳内下象限不规则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边缘可见毛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Ⅲ型。
主诉:体检发现左乳肿块2天。
原发灶与区域淋巴结体检: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约1cm×1cm肿块,质地硬,边界欠清,活动可,无压痛。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II级,伴多量导管原位癌成分,2cm×1cm×0.8cm,前哨淋巴结0/3。ER(+>80%,强),PR(+30%,中),HER2(2+),FISH:有扩增。
左乳外象限局灶性非对称性数密伴结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