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添
【摘 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乳腺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从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阳性率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乳腺病的诊断检查。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乳腺疾病属女性常见疾病,其中危害较大的是乳腺癌[1]。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治疗的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患者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的分级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三项指标。在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正确的识别病变组织分子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大部分乳腺癌在常规的切片中就可以诊断出来,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肿瘤无法用常规检查方法检测出来,因此,这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免疫组化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以疼痛、乳头溢液、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症状;②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确诊;③知情同意。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年龄25~45岁,平均(31.28±3.55)岁。对照组年龄21~53岁,平均(35.23±3.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最后以术中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常规检查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诊断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操作方法如下:对所采集的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包埋使用常规石蜡[2-3]。采用免疫组化S-P法,S-P即用型试剂盒及即用型抗P63、SMA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4]。切片厚4Lm,常规脱蜡、水化后,P63进行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其它步骤按说明书进行。PBS代替一抗是本次检测的阴性对照,已知乳腺腺病作为阳性对照。
1.3 观察指标
P63定位于细胞核,SMA定位于细胞质。当细胞核或是细胞质呈现为棕黄色我们可以判定为阳性细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对比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乳腺腺病与浸润性癌
正常的乳腺上皮一共有三层:分别为腺型上皮、基底层肌上皮以及管腔基底层型上皮。在阳性病例中我们发现乳腺癌可累及乳腺的终末导管小叶,同时也会造成细胞结构以及形态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的检查方法可以鉴定被检组织有肌上皮、基底膜,P63呈不均匀的间断性表达。这一结果就可以判断出病理组织表达高分子角蛋白CK5/6。
2.3 原位癌与增生性疾病
这里所指的原位癌与增生性疾病主要是指导管/小叶部位。通过免疫组化我们可以证实原位癌与增生性疾病在表型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各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角蛋白不同,因此,这两种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一般的增生性疾病中34βE12主要为阳性表达,而在原位癌中这种34βE12主要为阴性表达。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主要是以细胞粘附性为主要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小叶性乳腺癌与导管乳腺癌。根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们对小叶性乳腺癌与导管乳腺癌进行区别的主要标志物是β-catenin、34βE12和E-cadherin[6]。
E-cadherin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其主要载体是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这种标志物在导管原位癌的表达中呈阳性,而在小叶性乳腺癌中呈阴性,是进行两种疾病区别的最有价值的标志物。这种标志物主要表达腺型上皮、基底层肌上皮以及管腔基底层型上皮上,对于不同的患者,其表达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乳腺疾病发展过程中,还有其他的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内质网(ER)与孕激素受体(PR)。在临床治疗过程中,ER与PR的表达情况可以显示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情况。在进行相关治疗尤其是内分泌治疗之前,我们必须对患者的ER与PR进行检查,若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那么治疗有效率将会达到60%以上;若这两种标记物为一个阴性一个阳性,那么治疗有效率将在20%左右;若两种标记物均为阴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仅为5%。
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阳性率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乳腺病的诊断检查。
参考文献
汪勤,唐曼,刘婷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4,1(5):957-960.
李廷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12(32):42.
余敏,王泽华,龚军丽,等.用于人乳腺癌病理检测的抗人ARD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生物工程学报,2011,3(1):57-62.
龚继芳,袁艳华,宋国红,等.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增高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探索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7(5):46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