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李祚成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与至2018年12月道里区的手足口病患儿2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2月31日为临界点,此时间之前的患者纳入2017年组,共158例,此时间之后(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的患者纳入2018年组,共96例。对比不同时间组各季度的预防效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以及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2018年组的手足口病在各季度的发病例数均少于2017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年龄段均有手足口患儿,但均主要分布在1~4岁,其中2018年组的1岁、2岁等年龄段的患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低于2017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组手足口病患儿在症状和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CoxA,而2018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EV71,占比81.3%,显著高于2017年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主要在1~5岁婴幼儿群体中发病,近年来致病病毒已趋向为EV71,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地降低发病率,效果明显,值得重视。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防
【中图分类号】R25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引言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背部疱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咳嗽及咽部疼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引发脑炎、脑膜炎及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为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选取254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据病学分析提出其预防策略,以期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与至2018年12月道里区的手足口病患儿2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24例;年龄0~20岁,平均(4.3±0.6)岁。纳入标准:满足《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指南》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有心、肝、肾等其他类器官的严重功能性不全者;(2)入院资料不全者。以2017年12月31日为临界点,此时间之前的患者纳入2017年组,共158例,此时间之后(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的患者纳入2018年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病原学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并针对其特征提出手足口病的预防策略。
2 结果
首先是不同时间组各季度的预防效果比较采取预防措施后,2018年组的手足口病在各季度的发病例数均少于2017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68,P<0.05)。其次是不同时间组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各年龄段均有手足口病患儿,但均主要分布在1~4岁。其中2018年组的1岁、2岁等年龄段的患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低于2017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是不同时间组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比较不同时间组手足口病患儿在症状和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CoxA,而2018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EV71,占比81.3%,显著高于2017年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手足口病具有易于流行、常发于春夏季且潜伏期短的特点,本研究针对此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通过分析236例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手足口病多发于0~4岁的学龄前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发病率高达90.25%,且男性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这与男孩的好动及与人频繁接触相关。因这一时期的患儿多处于学龄前,大部分患儿多处于幼儿园或托儿所,且自我卫生意识不强,因此要求家长加强对患儿的健康知识教育,嘱咐儿童饭前洗手,并少接触脏乱物品。作为家长应该保证儿童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清扫卫生并整理房间,放置仙人掌等植物以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新;同时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定期理发与洗澡,饮食方面注重营养均衡、膳食合理,可补充维生素、钙元素等营养物质,从而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幼儿园与托儿所是儿童较为集中的场所,管理人员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清洁并定期消毒桌椅、玩具等,避免病毒传播;并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安排专人进行病情监测,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温测试,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救治,避免疾病在学校的大规模爆发。
4 控制措施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本病扩散最有效措施。疾控机构接到辖区手足口病聚集和爆发疫情时,应立刻派人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对手足口病患者的隔离治疗期为7~10d,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监测体温、口、足、手及皮肤处皮疹,及时发现病人与感染者,及时治疗。做好病家和疫点消毒工作,尤其对室内空气、玩具、便器,鼻咽、粪便分泌物消毒。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集体活动,在高发期大力进行宣传,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减少人与人接触机会。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建议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主要在1~5岁婴幼儿群体中发病,近年来致病病毒已趋向为EV71,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可以較好地降低发病率,效果明显,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徐玉兰,黄烈平,韩宜姚,等.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变化与愈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11):2832-2833.
LiuQ,TongX,HuangZ,etal.Towardsbroadlyprotectivepolyva-lentvaccinesagainsthand,footandmouthdisease[J].MicrobesIn-fect,2014,28(14):300-301.
梁青山.“两不让”应成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法宝”[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