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庆喜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及学制的改革,延长了义务教育年限并促使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大众化,同时也为农村高中的生存提供了可能与必然性。面对学习能力低下、基础差,各种素质良莠不齐的农村高中生,要使他們将来能适应这个充满个性张扬、重视实干的社会,若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应招。于是教学中开始注意并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内在作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悄然而生——合作学习。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的数学课,研究更多的是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自然、更多、更好、更快,讨论更多的是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却往住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认知过程。然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这无疑又给本就缺少自信的农村高中生更沉重的一击。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以下个人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看法略说
一二。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农村高中的存在,给成绩差、无法进一二类高中的学生提供了就读机会。我所在的农村高中,其特点是班额大(最多可达83人),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而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集合文科的理解能力和理科的抽象思维。同时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又有着让“差生”望而生畏的特点:(1)知识量急剧增大。如高一就必须完成4本必修课本的内容,包括学生普遍头痛的几种函数与立体几何的学习;(2)数学符号语言由形象到抽象。如集合符号与逻辑符号,立体几何定理或计算的抽象化。(3)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如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通常要求对各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换元、化归思想等)的结合。对底子差的农村高中生而言,如此繁杂的数学知识,在理解和接受及应用过程中必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反应快慢问题,又或是理解的偏差问题等。如果教师是课堂中知识引导的唯一帮助来源,在组织教学管理上的困难将会增大,势必拖延教师对其余更多学生的帮助,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得有问题不问,甚至不再去积极地发现问题。此时我们若考虑运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由于学生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思维水平相当),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至此我不禁想起全国特级教师、高考命题与教学研究专家陈庆军教授在钦州《高考命题改革与教学对策》专题报告中提到的美国学习专家德加·戴尔提出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他将学习方式分七种,分别记录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数据显示:在塔尖的第一种“听讲”,学习效果最低,只留下5%。第五种“小组讨论”,可记住50%。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记住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则可记住90%。这证明在合作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成员得益最大,即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获益匪浅。依农村高中学生的素质水平而言,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一人完成各层次理解水平的学习辅导显然不实际,若能合理组织合作式学习,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
二、合作学习的两个优势
1.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具有主体地位的自由意志的“自然人”,而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只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才能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师生问答式中,学生之间少有讨论或没有横向交流,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视课本为权威,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体差异。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互助互学,培养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能力与变通能力;可以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2.教师走下了讲台
有人隐喻教师是“蜡烛”,强调的是奉献与给予。事实上,教师也是自然的人,传道能力也有限,蜡烛的光也有限,只能照学生的一部分,或是一部分学生,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若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便会逐步丧失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采用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做个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做个挖掘资源的挖泉人;做个平等中的首席;放下架子做个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的引导者。
总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由原来局于教室限于课本的“封闭式”模式,渐向可以“走出”教室、“翻越”课本,可以大胆地随心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思想、讨论学习的模式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去
学习。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6.
[2]徐巧英,徐文强.新课堂文化建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使命[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06.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