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寿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怎样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恰当启发,严密推理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角的比较与运算”时,先复习用叠合法比较线段大小,再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如图1:
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角大小的三种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图1(1),由比较可知∠AOB比∠DCE大,大出的部分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让学生回答:∠EOA=∠AOB-∠DCE,反之∠AOB=∠DCE+∠EOA,这两个式表示角的和差。图1(1)中,射线OE分∠AOB得到的两个角不相等,若射线分得的两角相等情况又如何?如图2,射线OC把∠AOB分成相等的两个角∠AOC和∠COB,由角的和差得∠AOB=∠AOC+∠BOC=2∠AOC=2∠BOC或∠AOC=∠BOC= ∠AOB。
由此归纳出角平分线的定义。继续启发学生,刚才是一条射线在角的内部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若是两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三个相等的角时又有怎样的情形?如图3,由角的和差∠AOD=∠AOB+∠BOC+∠COD=3∠AOB=3∠BOC=3∠COD或∠AOB=∠BOC=∠COD= ∠AOD,那么射线OB、OC叫∠AOD的三等分线。以此类推,可得角的四等分线、五等分线等。角的平分线也叫角的二等分线。
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角的和、差、倍数(乘法)、几分之几(除法)运算的一般规律。在整个教学过中,渗透了类比、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自我发现,设置疑难
教学时,老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启发。如教学“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首先问学生: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定义、SAS、ASA、AAS、SSS等)再问: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三角形相似定义)继续问:能否在更少的条件下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提示学生仿照全等,强调“不超过三个条件”的前提,先从只有一个条件的情形考虑:①一个角;②一条边。让学生根据条件动手画图剪辑,进行比较后发现条件不够。再考虑有两个条件的情形,分类讨论:①两个角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③一边一角(边和角相邻;边和角相对)。学生演示实践后,发现两个角相等时两个三形相似。学生再探索三个条件的情形,并进行分类:①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然后一一进行验证。最后学生归纳出判定一般性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还应用了实践与发展、类比、分类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适时引导,精选例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只有恰当地把数学思想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实现。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通过设例题,把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地进行讲解、启发、引导。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选用“求使方程组x+y=m+2
4x+5y=6m+3的解,x、y都为正数时m的取值范围”等例题的教学来渗透综合、分析法。又如:化归的思想方法可通过例题“已知2x-3y+z=0且3x-2y-z=0求 的值”进行渗透讲解,先将z当作常数,解关于x、y的方程组,用z的代数式表示x和y,再代入原式得出結果,从而把这个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组的问题。又如:配方的思想方法可通过“已知x2+y2+2x-8y+17=0,x、y均为实数,求2x+3y2的值”等例题进行讲解。
四、从中领悟,抓住关键
数学是一门由定义、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及其延伸出来的一些命题所构成的联系极强的学科,许多的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在教学中应用联系与转化的思想,它能帮助学生把“未知”逐步化为“已知”,把“不会”变成“会”,达到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目的。如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二元”变为“一元”。这样对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将起到迁移的作用。又如“去括号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在教学时应始终抓住乘法分配律,以乘法分配律为手段。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会使学生渐渐地形成严密的思维结构,凭借这种结构去学习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并会运用数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