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中,平面设计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艺术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发散性思维能够推动平面设计发展,给创新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提供新思路。然而,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中实践发散性思维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将围绕“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中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展开讨论,提出几点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的完善化发展。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平面设计教学 竞赛 运用实践
平面设计教育是高等教育机构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艺术设计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是发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一大途径。平面设计教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促进了工艺美术设计事业发展。然而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审美不断变化,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平面设计发展,必须在教育以及竞赛过程中融入新的理念,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和实践无疑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发散性思维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发散性思维即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或求异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方向出发设想探求答案,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具备面状思维特征,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利用形和意联想,从多维角度呈现主题形象,进而有效丰富主题内涵。发散性思维与平面设计的融合具备极为明显的优越性,如果设计者能够适应发散性思维,其创意必然会突破“套路”、富有个性,创作思维得以打破逻辑枷锁,作品的生命力因此大幅度延长,更易于引发观者共鸣,并能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更为准确地传递给观者。因此,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平面设计价值的有效武器,是平面设计者不可或缺的技巧和能力。
二、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中的发散性思维实践
(一)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实践主要包括思维导图训练和发散性思维训练。(1)思维导图训练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在画纸中央描绘设计主题,随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與设计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并将之记录在主题周围,在不考虑科学依据、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无限拓展思维。待想象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想象、记录下所有内容,并尝试从中汲取设计灵感。(2)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而选择最为恰当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在落实发散性思维训练时,教育者应在向学生授“鱼”的同时,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理解在收到设计主题之后该如何去设计,怎样才能够凸显设计作品的内涵思想。例如在进行“禁毒”主题平面设计时,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确定设计的整体思路,再引导学生以吸毒的危害发散思维,并能够选择恰当的形象表达“吸毒危害”、传达毒品具备危害性的设计核心。
(二)竞赛中的实践
平面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属性,竞赛能够为平面设计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在落实平面设计教学时,教育者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将竞赛内容合理引入教学,利用竞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首先,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要善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多向学生提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大胆质疑也是锻炼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的思维被科学依据、客观规律等制约,那么学生的平面设计将很难创新或是有所突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育者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教育者或是其他学生不同的意见或见解,要鼓励学生质疑,要使得学生能够勇敢地进行平面设计创新,推动平面设计发展。最后,平面设计大多没有固定的答案,然而在常规教育模式下,学生已经养成了“对照正确答案”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平面设计创新极为不利。因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扭转学生的“标准答案”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以便能够在设计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出更具价值的平面设计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契合社会需求,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发散性思维的有效运用和实践,能够使得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更具创新属性,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创作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广大教育者在落实教学时,应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和实践加以关注,要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和价值,夯实学生基础,为其后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利丹.发散性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和竞赛中的运用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2]刘江琳.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科技展望,2016(26).
[3]丁力.浅谈平面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7(30).
(作者简介:周锐,女,硕士研究生,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