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笔下女性形象的变迁与发展

2019-04-25 17:13杜颖
参花(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但丁女性

摘要: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意大利十三、十四世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作品从语言、文化、思想等方面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进入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被视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行者。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变迁与发展进行分析,简析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文化的进步过程。

关键词: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女性

但丁、彼特拉克与薄伽丘均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的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跨越了110年,在此期间分别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包括被视为意大利文学三顶桂冠的《神曲》《歌集》和《十日谈》以及其他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他们在其中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思想,一方面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在他们彼此之间也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发展关系。这其中,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像一个窗口,帮助我们来了解三位文学巨匠以及他们所处时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但丁与他的天使

1265年,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贵族家庭,接受过那个时代的正规教育,学习了神学、哲学、物理、天文、语言学、雄辩术等多门学科,并阅读了大量古罗马和中世纪的拉丁语著作;同时,他还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做过兵团里的骑士,也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官员。应该说,在1301年被流放之前,但丁在家乡的生活都是顺遂的。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新温柔体的诗歌以及他的成名作——《新生》,这部作品由散文和诗歌组合而成,带有自传的性质,讲述他对心中深爱的女子——贝雅特丽齐的情感经历。但丁9岁初见她时就深深地为之倾倒,虽然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但作者对心中挚爱的描写,不论是外貌还是行为,都是天使的形象。

外貌和举止上,贝雅特丽齐在但丁笔下是想象中的天使,是崇高的、不可侵犯的。

“尊贵的灵魂庄严不可侵犯,

我心爱的女子啊,她转身向大家致意,

而所有人都颤栗无言,

连目光也不敢向她望去。

她就这样款款而行,倾听大家的赞美,

仪态万方,彰显仁爱,

就仿佛神的造物,

降临人间来展现神迹……”

以上摘自《新生》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十四行诗,以此为代表,可以看出,这里没有任何具体的外貌描写,五官、身材、样貌的细节均未出现,“她”可以是任何样子,但重要的是,这个形象一定是笼罩在圣洁天使的光环下,读者感受到的是她散发出来的“神圣”光芒,任何人都会通过她“柔和细腻的灵魂”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对于但丁来说,贝雅特丽齐是“天使”,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种夸张或修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帝使者”。这部但丁青年时代的爱情追忆录,在最后几个章节里告诉我们,贝雅特丽齐在1290年因病而红颜早逝,诗人绝望之余,正是通过对这份感情的升华,幻想着看到心爱的姑娘“披上荣光”,成为“至圣的淑女”,才得到了灵魂上的救赎。后来,在众所周知的名著《神曲》中,贝雅特丽齐作为但丁的第二位向导,陪伴他游历了整个天堂,再次确立了她天使的身份。可以看出,但丁以及他同时期的诗人们,还是以天堂中永恒的荣耀与幸福为人生的最终追求目标,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与情愫都是“主”的指引,是通向永恒的阶梯。

二、彼特拉克与他的人间挚爱

彼特拉克生于1304年,一生中分别被巴黎和罗马政府授以“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誉为“意大利诗歌之父”。彼特拉克的父亲与但丁是朋友,但由于政治原因,彼特拉克幼年起就随家人各处流亡,8岁时更是离开了意大利,常居法国。他本人只在幼年时与但丁有一面之缘,后来倒是与但丁的儿子一直有交往。彼特拉克是一位教士,终身未婚,但他的名著《歌集》中的366首诗歌,绝大部分都是献给他心爱的劳拉——他在教堂中一见钟情的侯爵夫人。这让他在宗教信仰和世俗情感中摇摆、煎熬,《歌集》的第一首十四行诗是诗人写给读者的一个引子,告诉我们他整本诗集的字里行间满是“叹息”,表达自己的无望与无助,甚至是“羞愧”与“懊悔”,因为曾经追求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短暂的梦,而诗人在传世之作《歌集》中用330多首诗来回忆生前和逝去的劳拉。

劳拉在1348年席卷欧洲的瘟疫中早早去世,诗人对她的回忆是:

“金色的长发在微风中摇曳,

风儿将那金发挽成千万温柔的结,

双眸中诱人的光辉,虽不似从前闪耀,

却仍然熠熠生辉。

“清澈温柔、沁人肌肤的河水啊,

她曾将美丽的胴体浸入你的怀抱,

于我而言只有‘女王的称呼能与之相配,

柔软的枝条啊,她曾经最爱依在上面,

(我至今仍记得,那令人叹息的)美妙侧影。”

虽然彼特拉克笔下的劳拉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更多了一些“人”的美艳,所有的细节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顾盼生辉、风情万种的美丽爱人,她的美让作者获得了心灵上的享受,却也让作者为脆弱易逝的生命而叹息,为自己不够坚定的信仰而愧疚、苦恼。彼特拉克作为意大利、乃至欧洲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一人,对人的意志和价值有更深的了解和认同,于是,他一边作为“人”在爱情中无法自拔,一边作为“主”的仆人想要抛却世间的短暂与虚幻,只为追求天堂永生的幸福,他在二者之间摇摆,表现了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向现代人文主义过渡过程中的矛盾与徘徊。

三、薄伽丘与秀外慧中的女子们

薄伽丘生于1313年,与彼特拉克是好友,同时又是但丁研究学者,两位文豪都对他的写作风格、思想意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同时他又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与前两位不同的是,薄伽丘的父亲是佛罗伦萨银行界的一名富商,并希望他子承父业,但是他自幼就表现出对古代语言、文学和文献学的浓厚兴趣,潜心钻研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14岁随父亲到了那不勒斯以后,薄伽丘有机会参加了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结识了当時聚集在此的一大批学者,扩大了他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但同时,也让他有机会过上了自由自在、甚至放荡不羁的生活。因此,不论是自己的经历,还是书本素材的来源,都非常丰富,也因此而造就了为他赢得“意大利散文之父”之称的《十日谈》。

《十日谈》由一百个故事构成,不再是对一人之思念,而是一幅市民生活的“浮世绘”。其中的女性角色更是各有风格,大部分都是智慧与美貌兼具的生活中的女子。比如第一天故事五,仅凭几句俏皮话就打消了法兰西国王邪念的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第四天故事一,勇敢追求真爱,控诉父亲的血统观念,最后为爱殉情的绮思梦达公主;第二天故事九,女扮男装,在苏丹手下做了官,并智斗恶徒,让被蒙蔽的丈夫了解到真相,最后和丈夫同回家乡的商人之妻,等等,这样的故事在《十日谈》中俯拾皆是。在这部著作里,薄伽丘不仅详细描写了多位女子的装束、面容,一颦一笑,甚至有了公开的情色描写,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为笔下的女子赋予了话语权。她们不再是男子的应和者,而是会思考、有主见、能表达的“人”。当然,我们不能说薄伽丘在《十日谈》里呼吁了男女之间的平等,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描绘的女子是有思想、有欲求、有智慧、有勇气的“人”。虽然其中有许多通奸的故事,但是比起之前骑士文学中把女子作为实现男子自我、彰显自我的理想化标签,或者新温柔体诗歌里寄托男性世间情感的目标,至少《十日谈》给了女性发声的机会和表达的能力。

如果说但丁的贝雅特丽齐最后成了他与上帝的桥梁,成了他在天国的向导,那在彼特拉克的笔下,劳拉则成了他在人间不可企及的牵挂,是他来回摇摆、纠结的另外一种力量;而对于薄伽丘来说,他笔下众多优秀的女性鲜活可爱,有情感,有智慧且妙语连珠,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是“美”的化身和“爱”的向导。

从三位意大利文学巨匠的作品及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变迁,可以略见其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为西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Giulio Ferroni. Storia della Letteratura Italiana. Dalle origini al Quattrocento. Milano: Mondadori, 2006.

[2]Luisa Brucale, legge Tobler-Mussafia, in Enciclopedia dell,Italiano, Roma, Istituto della enciclopedia italiana, 2010.

[3](意大利)但丁.新生[M].钱鸿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 王军.薄伽丘和《十日谈》的另一种解读——纪念薄伽丘诞辰七百周年[J].外国文学,2013(04).

(作者简介:杜颖,女,北京外国語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意大利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但丁女性
但丁向大鱼打听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