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恒
区块链概念较早出现于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但并非以区块链出现,而是以工作量证明链形式陈述的。《经济学人》于2015年刊发了题为《The promise of the blockchain:the trust machine》的封面文章①Economist. The promise of the blockchain: the trust machine[EB/OL]. (2015-10-31) [2018-12-3].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77198-technology-behind-bitcoin-could-transform-how-economy-works-trust-machine.,提出区块链技术是创造信任的技术,拥有改变人们之间合作模式及商业合作模式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至今,区块链尚未有公认的定义,Swan(2015)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兼具公开性与透明性特征。我国工信部(2016)在其白皮书中提出,区块链是基于计算机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的一种新型应用范式②工信部. 2016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EB/OL].(2016-10-21)[2018-02-13].http://mt.sohu.com/20161021/n470943606. Shtml.。区块链可通俗理解为没有中心管理的一张Excel表格,该表格拥有有限的功能权限,如只可以“新增”“查询”,不能“修改”“删除”,同时,该表格里存储不同的内容,用于完成不同的工作,如图1示例。探究其本质,区块链就是一个规则,通俗来看,区块链就是一群遵守这个规则的人共同记录联系信息的过程。从名称本身看,区块链是由区块组成,由链建立连接关系的系统;从表现形式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链式数据库;从使用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信用载体;从用户视角看,区块链是一个无需第三方的信息共享平台;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区块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下一代的基础设施,是一种解决了信用问题的基础设施,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所有社会活动都将是可信的,人们将依托其跨越信用屏障回归事物本质。
图1 区块链简释示例
区块链自出现后备受关注。据2017年12月21日在上海举办的“2017年中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交流获悉,区块链已成为继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内的创业、金融、风投等诸多领域都已炙手可热。近年来,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不断上涨,区块链企业被诸多风投热捧,纷纷获得多轮融资。区块链应用不断落地,如:2018年8月10日,国内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出现,由腾讯与深圳市税务局共同开具,是全国范围首个“区块链+发票”生态系统应用体现。2018年6月,“税链”在广州推出,被誉为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技术被推崇为自互联网以来人类社会最重要发明,迄今为止,已从比特币、支付系统等虚拟货币市场到证券、期货、票据等金融市场再到“区块链+”的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如涉及智能合约、证券市场、教育、电子商务、社交、身份验证、选举投票等经济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区块链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学界对其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截至2018年3月28日,以“区块链”为主题共检索到文献2 317篇,为篇名共检索到文献1 264篇,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1 777篇。总体看,区块链进入我国后,研究成果呈井喷之态,但仍处于初期,成果较分散,且缺少有效梳理与归纳。本文归纳我国区块链研究能量分布状态,结合实践领域具体应用场景,尝试提出其前沿热点趋势,以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区块链源于实践,与社会生活领域密不可分,也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显著的实践引领理论研究特征。区块链自出现后,备受我国学界关注。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可指导于实践。所以,本文尝试综合社会关注和期刊文献两方面对总体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利用百度搜索引擎,使用百度指数①百度指数是“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囊括了趋势研究、需求图谱、资讯关注和人群画像四大模块。来分析“区块链”的社会关注度。百度指数不仅能洞察社会对“区块链”关注的趋势,还能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人群信息和问题关联,挖掘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百度指数分析时,针对取样数据采用周为平均指数形式描述了取样周期内搜索指数②搜索指数反映了网民的搜索行为,它包括PC端搜索指数和移动端无线搜索指数,可以分别考察也可以整体考察,本文考察的是包含两类指数的整体指数。动态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区块链主题相关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CiteSpace、SPSS、Excel等软件及中国知网平台,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可视化图像,拟对区块链研究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从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来源期刊、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基金项目等方面分析我国区块链研究领域的能量分布,并从高频关键词、关键词知识图谱、关键词社会网络等维度剖析我国区块链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客观地分析我国区块链研究现状,为我国区块链领域研究方向、选题和实践提供参考。
在百度指数网页,以“区块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取样周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29日,其中2011年1月1日为区块链在搜索中最早出现的日期。根据百度指数数据,分析“区块链”的研究趋势与人群画像。
采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主题词搜索方式,以“区块链”为关键词,匹配方式选定“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28日。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期刊良莠不齐的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认定的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剔除无关信息后获取核心文献194篇。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以 Refworks 格式(适配于 Citespace V)、自定义 XLS 格式(适配于 Excel)导出 194 篇核心文献的题录信息(包括标题、作者、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关键词、基金、发表年度等),根据本文具体研究需求加工与清洗该数据,并结合中国知网平台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辅助研究。
科学知识图谱源于美国,2005年被引入我国学界。作为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知识图谱分析多用于学科知识演进和发展态势、科学共同体特征探究等方面,引入之初多用于图书情报学领域,后被引入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但在区块链研究的应用相对较少。相对于其他软件,CiteSpace软件兼具频率、共引、社会网络等功能,侧重于学科前沿演进及知识关系剖析等,是当下较常用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本文综合使用CiteSpace V、SPSS21.0、Excel2010等软件,辅以中国知网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以期能够较全面剖析区块链研究的学术热点及脉络。
应用大数据理论,借助百度搜索引擎,使用百度指数工具对“区块链”的社会关注情况进行分析。借助于百度搜索引擎,以“区块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使用百度指数分析精准人群对“区块链”的关注情况,数据周期取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29日。图 2是以周为平均指数形式描述的取样周期内搜索指数动态趋势。总体看,“区块链”概念自2011年提出后,起初并未得到社会关注;直到2015年底,其关注度逐渐高起来;从2018年6月,其关注度又呈现大幅下滑趋势。搜索指数峰值出现在2018年1月8日至1月14日,指数平均值为55 046;此外,2018年3月5日至3月11日的搜索指数、2018年5月28日至6月3日的搜索指数也较高,分别为47 492和25 130。
图2 区块链百度指数的研究趋势
根据搜索人群画像,按照区域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东北和西北。搜索省份排名前十名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福建、河南、湖北,如图3所示。搜索城市排名前十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武汉、南京、郑州、重庆。据此来看,搜索度较高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块链”研究要依托重点地区进行。从搜索人群的年龄分布看,19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分别占比1%、14%、53%、28%、4%。由此可见,30~39岁是关注“区块链”的重点人群,40~49岁是次要人群。从性别来看,男性的关注度远超过女性,分别占比为76%和24%。
1. 总样本统计分析
针对所选194篇样本,进行总体情况分析,见表1,年度文献数量分布见图4。在样本中,共有8篇文献达到中国知网的高频被引成果标准(根据中国知网界定,被引超过20次即为高被引成果),见表2。从年度分布看,区块链研究较早由赵赫等2015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样机器人数据保护方法》一文,也是高被引成果。袁勇和王飞跃于2016年3月发表在《自动化学报》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文的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均最高,分别是156次和19 884次,是区块链研究的较早文献。通过计算年增长率,以完整年度为基准,发现样本年增长率高达183%。由图4可知,从2016年起,学界对区块链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且实践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备受风投热捧,2016年可视为我国学界的区块链元年。
表1 总体指标分析
表2 高被引成果
图4 样本数量分布图
2. 文献学科及研究层次分布
在学科分布上,信息科技共有145篇,占比最高,即32.2%;其次是经济与管理科学,共有133篇,占比为29.5%;此外,工程科技Ⅱ辑、社科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基础科学的数量依次为35篇、28篇、25篇、20篇,占比分别为7.8%、6.2%、5.5%和4.4%。其他学科数量较少,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中国知网平台的分类标准,分布文献大于10的学科有五类,见表3。分布最高的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10篇,占比56.7%),此外还涉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9篇)、工业经济(8篇)、投资(7篇)、会计(6篇)、企业经济(5篇)、动力工程(5篇)等学科领域,其他领域较少。
文献多分布在基础研究(社科)(57篇,占比29.4%)、行业指导(社科)(31篇,占比16.0%)、工程技术(自科)(27篇,占比13.9%)、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23篇,占比11.9%),此外部分文献还涉及职业指导(社科)、政策研究(社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科)、专业实用技术(自科)、高等教育、政策研究(自科)等。
表3 基于总样本的学科分布
3. 来源期刊分布
总样本共涉及83种期刊。发文总数6篇及以上的期刊共8种,见表4。其中,中国金融发文最多,共11篇,占比为5.7%;会计之友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发文均有10篇,占比均为5.2%。分析可知,发文总数前五位的期刊发文量总占比为22.7%,尚不足总样本的四分之一,前八位期刊发文总占比也仅有32.0%。
表4 发文数6篇及以上期刊汇总
以CSSCI来源(含扩展版)期刊目录(2017-2018)和CSCD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为准,对总样本进一步分类,发现这两个目录涉及期刊共50种,占总期刊数比重为60.2%,发文总量为106篇,占总发文量比重为54.6%;CSSCI期刊涉及33种(39.8%),发文总量65篇(33.5%),其中CSSCI正刊涉及21种(25.4%),发文总量32篇(16.5%),CSSCI扩展版涉及12种(14.5%),发文总量33篇(17.0%);CSCD期刊涉及17种(20.5%),发文总量41篇(21.1%),其中CSCD核心期刊涉及10种(12.0%),发文总量30篇(15.5%),CSCD扩展版涉及7种(8.4%),发文总量11篇(5.7%);CSSCI正刊与CSCD核心期刊共计31种(37.3%),发文总量62篇(40.0%)。
发文总数5篇及以上的CSSCI及CSCD期刊共7种,见表5。其中,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发文最多,也是CSCD期刊及CSCD核心期刊中发文最多的,共10篇,占比为5.2%。发文最多的CSSCI正刊是远程教育杂志,共5篇(2.6%);发文最多的CSSCI扩展版是中国流通经济,共7篇(3.6%)。分析可知,发文总数前七位的CSSCI及CSCD期刊发文量总占比为22.8%,尚不足总样本的四分之一,其中CSSCI正刊及CSCD核心期刊共发文21篇,占比10.9%,仅过十分之一。
表5 发文数5篇及以上CSSCI及CSCD期刊汇总
4. 作者分布
(1)高产作者分析
总样本含共同作者在内共涉及作者472人,仅统计第一作者则涉及172人。通过对第一作者汇总统计分析,发文量1篇的作者有159人,发文2篇的作者有10人,发文3篇的作者有1人,发文6篇的作者有2人,见表6。最高产第一作者为李彬和许金叶,均有6篇。由洛卡特定律,1篇成果的作者百分比在 60%左右时,该领域即形成核心作者群(彭希羡等,2012),而国内区块链发文量1篇作者百分比高达92.4%,这说明其核心作者群远未形成。由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m≅ 0 .749×,其中,是统计周期内最高产作者发文量(孙雨生等,2013),得 m ≅2.595,即核心作者最低发文2篇。由表6可知,高产作者共13位,占总人数7.6%,累计发文35篇,占总发文量18.0%,小于50%。区块链处于发展初期,缺少高产作者,需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研究深度。
表6 总样本作者分布
(2)作者合作分析
通过合作方式,可以提高科研成果含金量、降低科研难度、提升产出效率(林菡密和孙绍荣,2011)。衡量合作状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合作度与合作率,即:合作度表示合作规模,用篇均作者数量表示,代表着研究难度(姜春林等,2009);合作率=合作文献数/文献总数。在区块链中,合作度=2.43,合作率=0.665。这说明,区块链已具有一定合作规模,存在较为普遍的合作状态,但是整体合作规模不大。
经统计分析,独作的研究成果共有65篇,占比为33.5%;合作成果较多的是2人合作,合作人数最多的有8位作者,此外有的成果还有7人、6人、5人合作。从合作关系的稳定性看,以高产作者李彬为首的团队、以许金叶为首的团队合作频次颇高,即李彬与曹望璋、祁兵、崔高颖合作4次,李彬与卢超、孙毅、陈宋宋合作3次,许金叶与夏凡合作3次,袁勇与王飞跃合作3次。此外,还有孙玥璠、兰梦灵、姜涛团队,邰雪、孙宏斌、郭庆来团队,乔海曙、谢姗珊团队分别各合作2次,合作比较固定。但整体看,合作频率普遍较低。
5. 研究机构分布
共涉及120个一级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华北电力大学(8篇),其次是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分别发文7篇。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别发文4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别发文3篇。此外,还有23个机构发文2篇。发文1篇的机构有82个。
6. 基金项目分布
通过对总样本涉及基金项目情况统计分析,共有71篇文献有相关基金支持,占比为36.6%。限于一些基金、项目信息表示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只保留一级基金信息。统计发现,71篇文献共涉及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及横向基金共122次。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频次居于前两位,分别有26次和18次。整体上看,基金支持范围较少,且高级别基金尚少,这与区块链研究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匹配。
采用CiteSpace V软件,Node Type 选择“Keyword”进行聚类分析,通过“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可得总样本关键词频率,再结合使用Excel软件对总样本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关键词总量为722个,剔除重复关键词后共有386个,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关键词共有8个,出现频次居于5-9个的关键词共有8个,出现频次居于2-4个的关键词共有35个,出现1次的关键词共有335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区块链”,共出现146次,占总样本的20.2%。根据词频g指数作为确定关键词个数的标准方法(杨爱青等,2012),可知g=17,即前17个为高频关键词。由于从第17到第23个关键词的频次均相同,其中16个关键词频次超过5,确定为高频关键词,如表7所示。这些关键词共出现频次为310次,占总样本频次的42.9%。
表7 出现频次5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
图5为关键词共现知识网络,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字体大小成正比,关键词的关联度与共现频率与其连线直径成正比。表7与图5的高频关键词,代表了区块链研究的热点及其关联度。
采用CiteSpace V软件,使用出现频率为5进行节点过滤,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6。关键词在整个网络的作用以及对其他关键词的控制能力与其节点尺寸成正比。16个高频关键词构成了以“区块链”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比特币、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互联网金融、财政金融、数字货币等关键词处于网络中间,这代表区块链的研究热点分布情况;居于边缘的关键词有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能源互联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银行业、区块链金融、共识机制、金融创新等,也将成为区块链未来的研究趋势。
图5 关键词Top50共现知识图谱
图6 区块链研究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
采用CiteSpace V软件,Node Type 选择“Keyword”进行聚类分析,通过“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得出中心度(Centrality)排名前 10 的关键词列表,见表8。中心度越高,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汪小帆等,2012)。研究热点多指一定时间内被众多研究者关注与研究的话题,即研究成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结合表 7、表 8,可以探究我国区块链研究在2015-2018年(2018年取调研时间点)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我国区块链研究热点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区块链本体研究,包括概念、特征、优劣势、技术原理及框架、产业现状、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如:武文斌(2015)认为区块链的诞生建立在互联网、非对称加密算法、点对点协议、延迟签名这四项技术的基础上;王焯和汪川(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指建立在特定计算机网络和共识机制基础上的分散式记账系统,可以在没有信用中介或集中清算机构的情况下,完成点对点交易并更新账簿;袁勇和王飞跃(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特别适合构建可编程的货币系统、金融系统乃至宏观社会系统;李董和魏进武(2016)提出了区块链技术是对所有交易或者电子行为进行记录的分布式数据记录方案,即公开账本技术;许金叶和夏凡(2017)认为区块链本质是现代数据库技术、现代密码学、网络管理激励机制的集成,是一门集现代信息技术、数学、金融学、法学等学科为一体,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问题的科学;邵奇峰等(2018)认为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可在互不了解的多方间建立可靠的信任,在没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协调下,划时代地实现了可信的数据共享和点对点的价值传输。
(2)区块链延伸与细化研究,主要基于区块链这一核心进行的细化或扩展研究,如: 涂奔等(2017)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架构——模型链,将基于信息保护的在线机器学习与私有区块链网络技术相互整合,应用交易元数据传递局部模型;袁勇和王飞跃(2017)提出了平行区块链,认为平行区块链技术是平行智能理论方法与区块链技术的有机结合,致力于通过实际区块链系统与人工区块链系统的平行互动与协同演化。
(3)区块链技术在一些行业进行了推广与应用,这些较早应用的行业主要有交通业、金融业、能源业等,如:田仪顺等(2018)将区块链应用到交通领域,以货运物流治理为核心提出了区块链交通模式;郭永珍(2017)、张荣(2017)、乔海曙和谢姗珊(2017)重点分析了区块链金融,分别从区块链金融的问题、区块链金融的结构、区块链金融理论等层面展开;张宁等(2016)、佘维等(2017)、邰雪等(2017)聚焦在能源区块链领域,分别从研究框架、运行模式、交易效率等方面展开。
(4)区块链技术基础层面的研究,主要探究区块链关键技术与核心知识体系,包括扩容、分布式记账、资产分布式加密、密码学、算法、信任机制等,如:喻辉等(2017)针对比特币所面临的交易处理性能挑战,以提升区块链容量为目标对比特币展开深入研究;许金叶等(2017)揭示了区块链环境下资产分布式加密数字化具有全面资产、全方位、全过程、分布式、加密等特征,并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资产加密数字化的思路;王化群(2017)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利用密码学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吴腾等(2018)利用区块链协议的分布式总账特点,解决去中心化环境中的合法性验证问题,随后对其最终一致性进行理论证明。
(5)技术应用层面的研究,多表现为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信任机制在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支付优化、数据保护或共享、信任构建等,如:王旭(2017)认为区块链能够提高跨界电子商务交易真实性、简化支付流程、优化现代金融征信体系、建立统一的支付模式;赵赫等(2015)基于加密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种传感数据真实性保障方法,并在微生物采样机器人系统中开展应用,研究这些机器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避免受到不当人为干预的影响,特别是来自管理监督方的数据篡改行为;王继业等(2017)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自主对等、难以更改的技术特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去集中化数据统一命名技术及服务、授权数据分布式高效存储和支持自主对等的数据高效分发协议;刘蕾和鄢章华(2017)提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重构系统,可以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的同时,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可靠,能够在产业集群融资信任机制构建和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宏观效用研究,多集中在会计、金融、政府治理、公共服务、教育等方面。在会计财务方面,主要涉及企业财务、社会会计、财务众包等,如:许金叶和夏凡(2017)提出区块链技术运用了智能合约等提高效率,提高财务运作的及时性,区块链技术运用密码学原理共享信息,任何人不得篡改信息,保证财务交易的透明性与安全性,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许金叶和唐美晨(2017)指出社会会计区块链下的会计革命,提出区块链在信息采集、信息整合和信息分析监控方面促进了社会会计的价值实现;孙玥璠等(2017)提出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等特征有利于解决互联网技术下传统运行过程财务众包模式存在的安全性、可信任性问题。在金融方面,主要涉及金融业、银行业、保险业及其交叉领域,如:韩笑天和马超群(2017)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一种去中心化的股权众筹架构,在该架构下可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便利监管、去中心化等作用;郑金宇(2016)、叶军和季成(2017)、李菲雅等(2017)分别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对银行卡业务的影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影响;赵大伟(2016)、王和和周运涛(2016)重点分析了区块链与互联网保险行业;许闲(2017)从保险的本质出发,结合传统保险的局限性和区块链技术特征,探讨如何借助区块链技术突破传统保险发展瓶颈。在政府治理方面,主要涉及政府治理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政府基础信息协同共享等领域,如:张毅等(2016)认为区块链在政府治理及服务创新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也对政府传统职能、管理机制、法规制度等带来一系列挑战,深刻认识区块链技术对政府创新的影响能够促进该技术在政府部门的有效应用;王鹏和丁艺(2017)提出区块链技术也为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在政府治理中有深化顾客导向思维、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打造共享共建平台、创立智能化治理模式这四大应用,并将向着精准化、服务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高国伟等(2018)通过分析目前典型的点对点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两种传统模式的缺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得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模式。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涉及食品、医疗、电力和能源等,如:汪登等(2018)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技术架构的分析提出将区块链恰当植入食品溯源体系的方案,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系统的数据库层与通信层;薛腾飞等(2017)、梅颖(2017)分别将区块链应用在医疗数据共享、安全存储医疗记录方面;李彬等(2017)从商业模式、协议兼容性、安全信息快速处理、资源耗费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目前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建议。在教育方面,主要涉及大规模学习服务系统、高等教育、教育教学、在线教育评估等,如:方海光等(2017)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管理融为一体的不限终端的移动学习系统;杜华(2017)从高校学生征信管理模式、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模式等三个视角讨论区块链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重构;许涛(2017)从区块链成绩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习者资源管理和学习账本等三个方面,呈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除此之外,区块链研究还涉及著作权(孟奇勋和吴乙婕,2017)、学术出版(许洁和王嘉昀,2017)、数字出版(张岩和梁耀丹,2017)、媒体融合(李鹏飞,2017)、隐私保护(章宁和钟珊,2017)等。
表8 中心度Top10的关键词
通过分析2015-2018年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提取与合并后,除去“区块链”这一关键词外,可得表9所示的各年度高频关键词,进而反映出各年度的研究热点内容。使用 Citespace V 对总样本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设置“Time Slicing”为“2015-2018”,获得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7所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综合梳理相关文献,具体可将前沿热点趋势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区块链技术本体相关研究。在区块链研究初期,相关成果多集中在区块链的概念、现状、优劣势及展望等方面。这些成果后续还进行了延伸与扩散,尤其是区块链自身发展与应用创新,倒逼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化与创新。
(2)区块链应用范围扩大并细化。区块链应用不再局限于初期的虚拟数字货币场景,与随后发展的金融市场场景。实践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且细化,也将反向驱动学术研究领域的扩散与细化,现已扩大到经济、管理、社会、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且具体研究更加细化,如新零售、数字作品DCI管控、实时审计等。
(3)区块链引发的法律相关问题。区块链及其应用发展势必引发法律问题,作为新生事物也将产生法律方面的诸多需求,如电子取证、金融刑法风险、法律优化等。
(4)“区块链+”研究范式。以区块链为驱动,与其他行业或领域或要素进行交叉融合,旨在探究二者互融的影响,如区块链+互联网、区块链+教育、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区块链+证券、区块链+产业链、区块链+大数据。
(5)区块链与其他热点交叉研究,如区块链与共享经济,区块链与跨境电子商务,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大数据等。
表9 2015-2018年各年度高频关键词
图7 2015-2018年区块链领域研究演变知识图谱
(1)我国区块链研究处于初期,高质量成果不多,研究态势为:学科多聚焦信息科学(145篇,占比74.7%);以中国知网平台的学科分类看,最多的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10篇,占比56.7%);在研究层次分布上,最多的是基础研究(社科)(57篇,占比29.4%);发文作者上,194篇核心文献共涉及作者472人,一作172人,最高产一作为李彬和许金叶(各6篇,各占比3.1%);基金项目上,共有71篇获得基金支持,且分布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次,占比13.4%)。
(2)我国区块链研究热点主要分为:区块链本体研究、区块链延伸与细化研究、区块链技术基础层面研究、技术应用层面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宏观效应层面研究等方面。
(3)我国区块链研究前沿热点趋势主要包括:区块链技术本体及其创新研究、区块链应用范围扩大并细化、区块链引发的法律相关问题研究、“区块链+”研究范式、区块链与其他热点交叉研究等方面。
(4)基于区块链研究的194篇核心文献数据,发现样本信息均不符合规律分布。虽有样本数量不足的局限性,但也说明我国区块链研究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研究领域、研究规模与研究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挖掘、验证。
基于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研究展望:(1)区块链技术的延展与创新研究,基于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深入探究区块链本体的技术本质,以及在实践领域需求导向下的技术发展趋势。(2)区块链及其技术应用的扩散与细化,既包括技术应用层面也包括宏观效应层面,尤其关注依附于实践领域需求的研究细化与深入。(3)区块链相关的法律问题,既包括区块链本身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包括区块链应用领域引发的法律问题。(4)“区块链+”研究范式,区块链为引擎,通过“区块链+X”模式,探究“X”领域的关联交叉效应。(5)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共享经济、网络治理、新媒体等其他热点的交叉研究。此外,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政治治理、决策责任机制、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方面也有待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