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一带一路”“六大走廊”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

2019-04-25 05:24:46仲芊芊
产业经济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珠三角电子信息

仲芊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既是对我国经济开放政策实践成果的积极肯定,也为我国产业开展国际合作确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由传统的“四大基地”向“六大走廊”进行调整和布局,为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四大基地”与“六大走廊”位置关系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四大基地”进行布局。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四大产业基地(李蕊,2003)。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六大经济走廊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走出去”也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孟中印和中国—中南半岛等六大经济走廊(简称六大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钟实,2018)。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立足四大基地,依据各自地域优势和集群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六大经济走廊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可以充分发挥“走出去”的地缘优势。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六大经济走廊的后备储蓄力量,为六大经济走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货物、资金、技术等支持。六大经济走廊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走出去”提供渠道。

首先,环渤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简称环渤海基地)可以借道中蒙俄经济走廊“走出去”。六大经济走廊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渤海电子产业基地出发,途经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份,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延伸,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以我国太平洋沿岸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为起点,充分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别途经中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等,抵达波罗的海、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它将贯穿亚欧大陆,两头分别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其次,长三角电子信息工业基地(简称长三角基地)、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西部基地)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间地缘优势显著。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始发点,是一条横跨中国东西的大走廊,跨越我国多个省份,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在新疆形成两个小的分支,分别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起点,途中穿过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亚欧大陆经济大走廊是六大经济走廊中区域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条经济走廊。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军工电子产业所占比重大,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性和系统性,产品增加值在全国排名靠前,至今依然是军工电子的主要基地,可以为我国的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提供另一种“走出去”的产业动力。

最后,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珠三角基地)、中西部基地与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孟中印缅走廊契合度高。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以通信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并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优势和集群化发展特征,虽然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方面已经不具有明显优势,但珠三角地区在形成产业集群后,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多新的比较优势,如:发达的信息网络、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敏感的市场意识、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等。随着《关于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些新的优势将为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丁玲华,2011)。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和孟中印缅走廊的起点位置与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位置相对较近。这两条经济走廊都是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发向西延伸到印度、缅甸等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可以借助这两个经济走廊来进行国外市场的扩张,同时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六大经济走廊与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基地地缘优势明显,六大经济走廊以四大产业基地为依托进行产业的对外扩张。近年来,四大产业基地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四大产业基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六大经济走廊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间形成了点线式的经济网络。四大产业基地大部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四大产业基地为基点进行对外发展,基点发展越好才能更好带动六大经济走廊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制造业四大基地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一)四大基地生产情况分析

电子制造业四大基地生产情况可从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两方面分析,总体来说两个指标都呈上升趋势。

四大基地的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各基地产业产值存在差距,珠三角产业产值最高且上升明显。根据表1分析,2007~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收入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3 014.1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 212.47亿元,每年以17.2%的平均速度增长,10年间增长了约4.7倍,其中2009年增长率最高,增长率高达32.6%;2017年增长速度最低,约为9%。四大基地中,珠江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最大,10年内年均占整个四大基地产业产值均值的54.6%,占国内生产总值均值的8.62%;环渤海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占比位居第二,2007~2017年年均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21.8%;长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占比为14%;中西部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占比最小,仅为9.6%(如图4)。

“势”:代表区位优势度。区位优势度主要是指研究单元距离关键节点的交通通达性程度,常采用研究单元与区域中心城市的最短路径距离方法获取,用以判断在宏观环境下区位所具有的优势[27]787。本文研究的是机场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机场的区位优势度应该是机场与区域单元内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程度,不同于以往研究中仅有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情况,机场周边可能存在多个服务对象,因此本文将机场区位优势度定义为机场对重要景区的覆盖度,使用机场100千米范围①内的5A级景区数量进行测度。

表1 2007~2017年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亿元)

图4 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产值比率

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总体来说是稳定的,其中长三角占比最大且呈稳定波动。由表2可以看出,2007~2017年326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产值占GDP比重总体上呈逐年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仅为5%。2007年到2009年长三角呈明显上升趋势。四大基地中,长三角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对 GDP的贡献最大,珠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值贡献位居第二,环渤海和中西部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值占比相对较小。

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很高,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加深,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一个产业。说明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国内的发达流通程度,是有潜力、有未来发展张力与广阔市场的产业。

表2 2007~2017年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

(二)经营情况分析

四大基地的经营情况由营业收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来反映。

据表3所示,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营业收入不断上升,但是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仍有一定差距。2007年到 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营业收入增加 11 650.56亿元,四大基地总营业收入增加11 500.78亿元,占电子信息制造业总营业收入的81.3%。2007到2017年,珠三角基地营业收入增长5 215.04亿元,达到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的45%。长三角基地营业收入增长2 219.54亿元,占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的19%。环渤海基地营业收入增长2 960.42亿元,占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的25%。中西部基地营业收入增长1 105.78亿元,占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的9%。相对于长三角基地、环渤海基地、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基地由于优越的产业优势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西部基地处于相对劣势(见图5及图6)。

表3 2007~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四大基地的营业收入(亿元)

图5 2007~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四大基地的营业收入

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营业收入增长率稳定地在高位运行(表4),说明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良好趋势(图7)。2009年到2010年,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总体上升了24.01%,其中长三角基地上升65.63%,珠三角基地上升了21.78%,环渤海基地上升了13.52%,中西部基地上升了3.2%。四大基地总体来看在开始两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上升幅度较大。特别是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由于良好的沿海地理优势占得较大的先机。自2011年起,中国电子制造业较2010年增速趋缓的态势十分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仍然比较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图6 2007~2017年四大基地营业收入占比

图7 2007~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四大基地营业收入增长率趋势

(三)盈利情况分析

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盈利情况是通过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两个指标来反映。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利润稳步上升,但各基地产业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存在差距,珠江三角基地在四大基地中优势明显。根据表5,2007~2017年按四大基地划分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与净利润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营业利润从2007年的601.1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 061.66亿元,其中仅有2008年和2011年两年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四大基地中,珠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最大,10年内年均占整个四大基地营业利润均值的45%;中西部所分布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比位居第二,2007~2017年年均营业利润产值占总利润的25%;环渤海所分布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比为 8%;长三角所分布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比为22%,如图8所示。

表5 2007~2017年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利润增长情况

电子信息制造业净利润值不断上升。如表6及图9所示。净利润从2007的140.48亿元到2017年的1 153.71亿元,以每年1.15%的平均速度增长,10年间增长了约8.2倍,其中2013年增长率最高,增长率高达54%,2012年增长率最低,表现为负增长。

表6 2007~2017年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净利润增长(亿元)

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整体增加,各基地产业利润率存在差距。根据表7、图10分析,2007~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利润率逐年增长,从2008年的24.03%到2017年的116.67%, 10年间增长了约9.26倍,其中2011年增长率最高,增长率高达185.42%,2012年增长率最低,为-54.13%。四大基地中,珠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率占总利润率比重最大,10年内年均占整个四大基地产业利润率均值的36.66%;环渤海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率占比位居第二,2007~2017年年均产业利润率占总利润率的26.21%;中西部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率占比为19.27%;长三角基地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率占比最小,为17.87%。

图9 2007~2017年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净利润增长率变化

表7 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利润率(%)

图10 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利润率

总体而言,生产情况可以从四大基地的产业产值及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来看。四大基地产业产值从2007年到2017年都明显快速上升,其中珠三角基地产业产值远远高于其他基地产业产值,另外三大基地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环渤海、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而从四大基地产业产值在GDP中占比高可说明其对GDP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反映了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良好的生产情况。

经营状况可从营业收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四大基地营业收入逐年增高,上升明显,其中珠三角基地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环渤海基地、长三角基地、中西部基地;四大基地营业增长率从2007年到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到2011年由于政策调整等原因有明显的波动。

从电子信息制造业盈利角度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盈利增长迅速,特别是珠三角增速最快,而且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利润率受产业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

根据对以上生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状况三部分的分析,可知四大基地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四大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市场很大,利润可观,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四大基地”借助“六大走廊”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一)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现状分析

长三角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来说处于上升态势,但与珠三角基地和环渤海基地相比发展仍有较大差距。长三角基地在2007~2017年十年间产业产值占四大基地总值的14%,营业收入增长19%,营业收入增长率为65.65%,营业利润占总值的22%,产业利润率均值占四大基地的41.23%,在四大基地中综合排名第三。

长三角基地对应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三大经济走廊,有着十分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主要涉及到40个国家左右,其中新亚欧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要涉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国家(张鹏飞,2018)。中巴经济走廊主要涉及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长三角发展状况较好但仍有问题存在。长三角基地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三大经济走廊。但是三大经济走廊在中亚、东亚及欧洲等部分国家,而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两地相对区位较远,运输存在较大问题。新亚欧大陆桥主要到达欧洲地区,但在新疆又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连接到了巴基斯坦和中亚五国,对于产品需求量大,长三角基地可能出现供给吃力的情况。

(二)环渤海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现状分析

环渤海基地拥有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是实现 “走出去”的根本。环渤海基地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圈。随着其区域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环渤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呈欣欣向荣的态势。京津地区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重点高校、研究院云集,研发机构众多,数量占比为全国之首。如享誉全国的北京中关村地区,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天津已进驻了摩托罗拉、三星等跨国公司,且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在不断扩大。同时,北京独有的信息、金融、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作为北方沿海开放中心和老工业基地的天津完善的通讯网络基础和产业传统,对IT业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李劲,2005)。

从前面对环渤海基地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中可看出,环渤海地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生产经营呈快速上升趋势,产业产值占四大基地产业总值的比例为21.8%,在四大基地中占比居第二,仅次于珠三角基地产业产值,且其产业产值占GDP较高,说明其对国民经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7~2017年平均营业收入约为1 711.09亿元,仅次于珠三角基地,营业收入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7年平均营业利润为114.87亿元,营业利润增长率高达23.32%。这些都说明环渤海基地生产经营状况大好,市场广阔,发展势头很猛。

环渤海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其产业输送到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以实现“走出去”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渤海电子产业基地出发,途中经过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份,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为起点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环渤海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借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向中亚、西亚及欧洲地区“走出去”,向进行其电子信息产业的输送,从而打通经济通道,不断沿走廊向周边辐射,不断开拓市场,使其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三)中西部基地、珠三角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现状分析

在我国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基地中,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状况远远好于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产业产值、营业利润上的表现都比较突出,相对而言中西部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比较弱。2007~2017年珠三角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整个四大基地产业产值均值的54%,居于四大产业基地首位;中西部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仅占整个四大基地产业产值均值的 9.7%,位居四大基地末位。珠三角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占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营业收入的45%,居于第二位;中西部基地营业收入占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的9%,居于末位。中西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临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它的经济优势是可以借助这两大经济走廊向外进行电子信息产品输出,从而带动我国经济走廊和经济区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孟中印缅走廊产业经济区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值占比相对较小,中巴走廊产业经济区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值占比最小。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占比为2.25%,中巴走廊经济区所分布的上市公司产业利润占比最小,仅为 0.4%,其年均利润增长率波动较大。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经济发展必较稳定,可以利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优势促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经济发展。

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经营现状与“走出去”现状分析,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存在以下问题:六大经济走廊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两条经济走廊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珠三角地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明显。

四、促进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走出去的建议

(一)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主要存在运输线过长和货源不足两大问题。可以从企业、产业和政策三大方面进行改善。

从企业层面分析:企业可以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设立分公司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运输路程,减少运输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提升了长三角基地生产水准,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三大经济走廊市场提供充足的货源。

从产业层面分析:第一,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不仅连接着长三角基地,还连接着中西部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可以进行联合,共同向三大走廊提供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联合产业力量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走出去”。第二,在经济走廊沿线开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带动沿线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将“走出去”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

从政策层面分析:第一,国家鼓励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提供政策支持(如:降低该地区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税收),为当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降低成本。第二,充分把握“一带一路”的良好时机,借由“一带一路”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机遇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二)环渤海地区

从企业自身来看:第一,环渤海基地的企业自身应充分利用企业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其当地技术成熟、科技领先、知识发达、人才密集等优势,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第二,注意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能力,企业只有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才能在入世后所面对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保护自有知识产权、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等手段培育和提高竞争力。企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与规则以及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政策。为成功“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朱简,2007)。

从产业方面来看:环渤海地区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等。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应大力支持环渤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基地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科研,发展新技术,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大力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

(三)中西部、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中西部区域应坚决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并且根据各自城市的发展特色,其“引进来”与“走出去”亦有所区别。“引进来”方面,不仅注重引用外资,更应有针对性地分步骤分时段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重在消化吸收,其流向重点应该首推高附加值电子信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其途径可通过鼓励中西部、珠三角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如美的集团、长虹集团、研究型高校如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与知名的外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走出去”方面,一方面,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详细的相关信息服务,如提供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情报体系等方面的信息,尽量使“走出去”的企业能避免或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扫除阻挡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另一方面,企业应把“走出去”作为愿景,即使企业暂时不“走出去”,也要逐步建立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主动参与并融入全球化,因为现在的竞争者正在全球化,不少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全球性的生产和发展能力。实力雄厚的企业应积极“走出去”,通过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机构,开展国外资源的合作与开发,促进国内成熟产业和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提升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陈能浩,2012)。因此,通过这种策略不仅可以促进自己发展,使自己走向全球化,更能够带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发展。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建立更多的上市公司,积极鼓励两大经济走廊的中小型公司的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发展策略,实现这两个经济走廊经济发展的最大化,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推动,需要六大经济走廊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紧密结合。打造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与六大经济走廊相适应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珠三角电子信息
7524亿元
资源导刊(2022年9期)2022-09-26 11:09:30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当代水产(2022年4期)2022-06-05 07:53:58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4:49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