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观点综述

2019-03-19 02:48李芳芳丁美美蔺萍绯
产业经济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发展

李芳芳,丁美美,蔺萍绯

2018年12月8日至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具体承办,《产业经济评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协办,香樟经济学术圈学术支持的“2018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志锋,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王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宏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郑世林等领导和专家在会上致辞并做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研机构及相关高校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题演讲、优秀论文颁奖和分会场论文报告等环节组成。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执行副院长何辉主持。

年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投寄的有关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论文300余篇。经过多轮专家匿名评审,最终评出年度《产业经济评论》最佳论文奖1名,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4名。与会领导向获得年度最佳论文奖和一、二、三等奖的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论文颁奖和专家主题报告环节由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李芳芳主持。

本次年会共设置4个分会场,会场一主题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理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的王微微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倪红福副研究员点评;会场二主题为“环境治理与工业、新业态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徐丽艳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付明卫副研究员点评;会场三主题为“对外贸易与企业机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任朝旺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瑞明教授点评;会场四主题为“国家、地区产业政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李石强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副研究员点评。

一、创新创业与企业理论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逐渐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重点介绍了“智慧商务及其挑战”。荆院长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与商业发展具体实例,指出中国从传统商务向智慧商务转变面临几大挑战:一是融合化挑战,即线上线下如何深度融合;二是创新挑战,企业面临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压力日益增强;三是平台化挑战,即产业界限的模糊和产业链融合的加速带来了巨大的平台效应;四是定制化带来买卖关系裂变;五是产业深度发展后带来的大型化甚至垄断化挑战。

北京大学副教授、《产业经济评论》荣誉主编郑世林介绍了“试点制”的概念与产生背景,分析了“试点制”的两种模式与理论模型。以西汉屯田制与改革开放特区的建立为例,讨论了“试点制”成功的原因与问题,并且提出了中国改革的可能方向与思考。

中国海洋大学的徐伟呈,山东大学的李鑫鹏、范爱军,在论文《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三大产业生产率贡献的视角》中构建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提出以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三大产业生产率的贡献为视角,分别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角度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文章提出,对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产业结构合理化亟待调整的地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对于辽宁、山东和湖南等产业结构高度化亟需提升的地区,积极发展传统性服务业的同时,应逐步扭转过度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打破全国各地区二三产业的垄断力量,加快产业市场化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二三产业依托互联网基础条件,按照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有效选择。

湘潭大学的王浩军、湛泳,在论文《国防科技多元化融资机制与创新效率——基于军工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中从国防科技内外部融资的角度构建含括内源性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以及财政支持等不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并探讨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论文根据样本公司数据是否齐全、是否取得军工认证资质,以及是否参与军工项目进行样本的剔除,最终选取了140家军工上市企业2009—2016年共8年的面板数据,总样本数量1 120个。根据研究,文章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第二,改善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元化融资机制;第三,政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第四,优化公司治理。

西南财经大学陈兆丰、李雨浓,四川农业大学的李后建,在论文《进口是否促进了创新——基于进口中间品与企业异质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考察》中利用世界银行在2012年发起的关于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调查数据库,研究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异质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通过控制企业特征、CEO特征以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分别考察不同的创新类型、不同的创新水平情况。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看,企业主要参与开发性创新而非探索性创新,即进口中间品比率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企业参与开发性创新的程度提高16.16%,而对探索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第二,考察创新的不同类型,企业主要通过“为现有产品增加特色”“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灵活性”这三方面进行创新;第三,考察创新的不同水平,进口中间品比率的影响随着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湖南大学的金友森、许和连、张琴韵,在论文《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的证据》中利用的中国县级层面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首次测算了工业企业距银行的平均距离、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并以此验证了银行发展通过缩短银企距离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论文将生存分析模型引入企业创新的研究框架,从动态视角考察了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时间的影响。文章提出:首先,坚持放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其次,增加对中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信贷扶持,以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环境治理与工业、新业态发展

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大的教训就是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等全方位高强度的污染,为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绿色制造,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宏伟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及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角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涵盖高效供给、高质量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和经济稳定五个维度。高效供给维度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创新驱动能力、结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方面来衡量是否具备高效供给的能力。高质量需求维度主要是以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别是消费的高阶化来衡量经济消费水平是否高级。协调公平维度是比较广的,这里用城乡协调以及公平共享来衡量区域间的发展,产业间发展相对来说不太好界定,所以该体系没有做更多产业间的研究。绿色发展维度包括节能和生态两个方面。经济稳定维度主要从经济运营和对外开放的角度衡量。王宏伟指出,高质量的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发展模式导致的结构性的失衡,建议一是要促进地方政府功能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二是健全收入分配的再分配体制,三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供给,四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卢建新,在论文《晋升压力下的工业用地出让与环境污染——基于2007—2014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中通过选取领导人特征变量、工业用地变量、环境污染变量、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分析了政府官员竞争和工业用地出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文章得出结论:(1)在晋升锦标赛激烈的竞争中,地方政府为了获得辖区经济增长,利用掌控的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2)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会更愿意选择具有适度规模、建设周期偏短的项目,不惜为了增加项目数量而降低标准,引入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3)在晋升激励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若地方领导人不合理出让工业用地来追求短暂的投资规模的增长,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中央财经大学的刘传明,在论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效应研究》中基于 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对碳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碳减排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碳交易试点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6个省市,文章将6个省市作为实验组,其他省市为控制组。文章提出:(1)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市场决定”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的发展策略。(2)促进碳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效应发挥作用,关键是促进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政府、企业、社会应特别关注到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是碳交易试点政策得以发挥碳减排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3)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两座山理论”对碳减排的指导作用。(4)各交易试点在制定政策时不能采取“一刀切”,应认识自身的特殊性,因地制宜进行碳交易试点的建设,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进而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孙燕铭,在论文《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中选取长三角地区16个核心城市(上海、宁波、杭州、嘉兴、绍兴、湖州、南京、泰州、舟山、镇江、南通、常州、无锡、扬州、台州、苏州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测算和描绘空间分布格局,反映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并为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得出结论:(1)绿色技术进步率与GTFP的变动方向大体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工业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进步是促进GTFP提高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的源动力是创新。(2)从纵向时间发展来看,上海、南京、杭州等GTFP较高的区域表现出GTFP的溢出效应,向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影响周边地区的GTFP变化逐渐呈现均衡发展态势。(3)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对其GTFP具有一定的负向抑制作用,即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不完全兼容。提升节能、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创新效率极为重要。资源、环境、生态等现实约束在现代生产力衡量中不可忽视。加强环境规制,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效率,深入推进绿色创新和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是长三角地区GTFP持续提升的关键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的谌仁俊、肖庆兰、兰受卿、刘嘉琪,在论文《中央环保督察能否改善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以2459家上市工业企业为例》中引入政策实施时间、实施地区和重污染行业的三重交互项,根据其回归系数来估计政策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净效应。文章分析了中央环保督察对上市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整体影响,中央环保督察影响上市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创新补偿路径,中央环保督察影响上市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宏观异质表现和微观异质表现。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央环保督察政策在整体上对我国上市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满足强波特假说。二是增加研发投入是上市工业企业适应环境规制、增加利润总额的创新补偿路径之一。三是中央环保督察的实施效果在多个维度存在异质性:从宏观上看,水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总额受到轻微的负影响,而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总额大幅提高。从微观上看,中央环保督察对高税负企业、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利润总额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对外贸易与企业机遇

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中国的外贸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了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也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志锋表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产业政策研究需要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如何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产业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一,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产业安全问题。目前的中美经贸摩擦,在价格、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方面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安全。二是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提出在增加高端产品研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在导向、激励、保障等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制度优化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是正确处理好研究中虚与实的问题。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希望广大学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虚功实做,围绕产业关注的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深度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新疆大学的袁保生、王林彬,在论文《双边条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分位数实证分析》中利用 2003-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 42个国家签订的1 674份有效双边条约,将各种类型的双边条约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基于“信号”效应理论和面板分位数回归(QREGPD),从时间、空间和条约异质性等方面实证检验双边条约对中国OFDI影响的综合效应机制。文章得出结论:(1)双边条约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随投资规模的增加而递减,金融危机后双边条约的影响作用大于危机前,中国与“一带”国家签订双边条约对OFDI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路”国家。(2)柔性条约的影响作用大于刚性条约,商务条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文化和政治条约。(3)双边条约弥补了出口贸易不足,促进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危机后这种调节效应明显增强;双边条约对制度质量的补偿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双边条约能够弥补“一路”国家制度质量缺陷,促进中国OFDI,但对“一带”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补偿作用不明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王海成、清华大学的邵小快,在论文《高校扩招提升了企业出口质量吗?》中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校扩招对企业出口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高校扩招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质量差异化大的行业内企业、内陆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质量的边际改善作用更大。(3)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4)制定可置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高等教育普及速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5)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同时,也要加强大学师资等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普及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北京邮电大学的李宏兵、首都经贸大学的文磊,在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的“优进优出”战略:基于贸易产品质量与增加值率的研究》中利用2000-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的合并数据,以出口金额为权重加总到 HS6代码产品层面,考察了竞争性进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产品质量和企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一般贸易进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果显著且稳健,而加工贸易竞争性进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 U型关系。(2)在调节效应方面:①竞争性进口产品质量梯度越大,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就越大;②来自出口目的国竞争性产品进口质量越高,对企业向其该目的地出口的产品质量促进作用越大。(3)在中介效应方面,一般贸易下竞争性产品进口质量的提升确实通过企业创新路径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加工贸易下并不稳健显著,其通过企业创新路径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中介效应具有不确定性。(4)在行业异质性方面,竞争性产品进口质量对垄断性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最大,对资本密集行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较小,对竞争性行业的影响不显著。(5)一般贸易进口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质量提升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加工贸易进口和混合进口方式下进口中间投入品质量的提升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四、国家、地区产业政策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各界对产业政策高度关注。围绕产业政策的功能和定位,近几年学术界的争论很多。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中国到底应该实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也是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产业规划研究院总经理顾强认为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能置身产业政策之外,政策有失灵的地方,有失效的地方,但是实践总是砥砺前行。从美国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典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领导战略就是美国产业政策的集大成者。中国产业政策在未来的制定中要着力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要防止市场扭曲,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二是要避免政策朝令夕改,着力创造稳定的政策发展环境;三是要将国家竞争、全球安全落实到产业政策的具体制定中。

新疆财经大学强国令、闫杰,在论文《对口援助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吗?》中以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出台的对口援疆政策为例,以全国的县(市)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区域援助对受援助地区经济的影响,以此检验区域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促进了欠发达地区新疆的经济增长和一、二、三产发展,其中,对口援助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新疆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没有显著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口援助的边际效应在逐步减弱。文章提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新疆经济的内生性发展,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三是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四是依据比较优势选择受援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曹芳芳、程杰、武拉平,在论文《劳动力流动推动了产业升级吗》中构建计量模型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三个维度验证劳动力流动的产业升级效应。文章指出,迁移劳动力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迁移劳动力能够促进产业升级。首先,迁移劳动力对产业结构的转变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次,迁移劳动力对产业的生产效率有积极影响;最后,迁移能够提高二三产业的经济配置效率,使其接近最优的资源配置路径。因此,城市管理者应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深刻理解迁移人口的价值,从长远出发制定有利于迁移人口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流动人口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脚步,在更高质量的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全体居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东南大学的卞元超、白俊红、吴利华,在论文《市场分割、空间资源错配与区域创新绩效》中基于当前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从空间资源错配的视角考察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研究表明,制度因素是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解决经济中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不仅降低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其所引发的激励扭曲、资源错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需要依托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行动。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从区域和空间的角度优化创新生产活动的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提升。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的郭进,在论文《城市规模、发展模式与企业加成率》中基于集聚经济外部性视角,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城市规模、发展模式与企业加成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城市规模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随着规模扩大,城市倾向于由专业化发展转向多元化发展,但二者并非相互排斥,多元化指数较高的城市完全有可能在某些产业上实现专业化发展;(2)中国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加成率。同时,城市专业化发展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呈现出在低水平时促进、在高水平时抑制的倒 U型关系,但总体上并未超过阈值拐点,说明城市继续沿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将促进企业加成率的提升;然而,由于中国城市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不突出,导致多元化指数与企业加成率之间的倒 U型关系并不稳健;(3)分层样本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相吻合,大型城市的专业化发展更加易于饱和,而中小型城市对于专业化发展的包容性更强,且在多数产业部门中城市多元化发展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大型城市可以兼顾专业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而中小型城市应当选择专业化的发展模式,着力引导相似产业部门的企业集聚。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城市与企业的关系,进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五、结语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一个重要论断之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一步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2018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从“创新创业与企业理论”“环境治理与工业、新业态发展”“对外贸易与企业机遇”“国家、地区产业政策”等四大方面深入探讨中国高质量发展问题,旨在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联盟,聚焦产业经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政策研究、实践经验交流和学术思想争鸣,以产业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前瞻观察和学术支撑服务。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