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以中国茶叶出口为例

2019-04-25 05:24林航林锴
产业经济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移民茶叶

林航,林锴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人口流动带动了跨国文化交流,其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中外人口流动的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也推动了茶叶、中药材等众多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对外出口。据报道,近年中国枸杞、老干妈辣椒酱、贵州茅台等中国特色饮食逐渐走出国门,其在国外销量及口碑均显著上升①以中国枸杞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海外枸杞已经遍布于饮料、甜品、保健品等产品中。英国《卫报》(The Guardian)2016年8月29日报道认为,枸杞作为中国传统中药的身份获得了西方美食家的盛赞。。贸易数据同时表明,一些中国传统农产品,如茶叶、中药材和菌菇等产品的出口均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其 2004-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1.1%、13.3%、17%。究竟中国特色农产品何以与众多国家结缘?文章猜测,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外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而国际间人口流动往往有助于交流各国饮食信息、传播异地特色饮食文化,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的贸易。近十年,华人移民、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等中外人口流动的数据也呈现稳定的正向增长,其2004-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10.3%、3.3%。因此猜测,以人口流动为载体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对中外经贸关系,特别是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具有积极的影响。

以人口流动为载体的跨国文化(信息)交流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已久。Gould(1994)最先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跨国移民充分掌握买卖双方的市场信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移民东道国与来源国的贸易水平;Rauch和Trindade(2002)以中国移民数据证实了移民网络具有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Lee(2012)研究发现移民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产业的异质性,其中对制造业的效应较为显著;Bastos和Silva则首次用企业微观数据对葡萄牙移民网络的出口效应进行研究;相似的研究还有Hatzigeorgiou(2010)、Parsons(2012)等。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与模型,关于中外人口流动对中国经贸影响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杨希燕(2011)研究表明中国在经合组织各国的移民网络显著促进了各国FDI流入中国,其中高等教育移民的影响尤为显著,而中低等教育移民的影响则不显著;赵永亮(2012)研究发现,中国移民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具有积极作用,移民的成本克服效应和消费偏好效应在全球不同地域表现并不相同;魏浩等(2015,2017)基于中国省级来华留学生数据,证实了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进出口的积极影响,但对不同贸易方式和技术含量的商品贸易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谷媛媛等(2017)利用投资引力模型以及Buckley等(1981)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来华留学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以及国际地理距离的差异能够改变中国对外投资力度。蒙英华等(2015)则使用企业的微观数据对“移民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评估,发现移民网络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概率及强度,其影响对于不同业务、所有制和地区、企业类型具有异质性;杨汝岱等(2016)从中国移民网络角度研究企业出口动态边界演变,发现其可以显著提高在位出口额的增长率和新进入出口关系的存活率,并从产品性质、所有制、地域等方面探究其影响的差异;相关微观实证研究如,许家云(2017)考察了CEO海外留学经历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杨希燕等(2018)则进一步挖掘了不同技能层次的移民网络对不同质量产品贸易促进作用的差异,等等。跨国文化交流对国际经贸的影响,仍存在不少话题值得探讨,如其对特色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挖掘。茶叶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文化饮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古至今茶都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中国茶叶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并承载着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而华人移民、来华留学生与来华旅游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使者;作为东道国的长期居民,他们可能对东道国居民消费偏好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从时间维度上看,他们三者完整地代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长、中、短期模式。基于此,文章选取茶叶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典型案例,利用近年华人移民、来华留学与来华旅游数据,对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研究主题丰富了“文化交流的经贸效应”研究,以往文献主要以跨国人口流动作为代理变量研究了文化交流对双边贸易和FDI的影响;第二,基于中外文化交流的长、中、短期维度研究其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相较于以往主要基于跨国移民的文化交流模式,其实证研究更为细化;第三,进一步挖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现有文献主要集中探讨中外双边汇率、进口国 GDP、地理距离、技术性壁垒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并强调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特色农产品承载着一国的特色文化,其出口具有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的双重内涵。发挥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促进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既可以依托博大的中国饮食文化对外讲述美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美好形象,又可以实现与沿线国家通过“贸易畅通”达到潜移默化的“民心相通”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不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政策价值,还可以为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营销贡献“中国智慧”。

二、研究假说

华人移民长期定居海外,属于长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华人带有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和饮食偏好,对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影响着所在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从而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来华留学是中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体现,即便是短期的来华留学,也至少有若干个月的停留时间;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会加深其对包括茶道在内的中国特色饮食文化的了解与体验,从而激发其对中国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其学成回国后,有可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从而推动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来华旅游作为短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外国游客可以在短期内接触和体验包括茶在内的典型中华饮食系统,同样有助于传递中外饮食信息和偏好,从而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特点,从整体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分品类效应等方面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假说1: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文章猜测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其作用机理如图 1所示。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句话表明,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为基础和亲和的文化。现有研究也表明,跨国人口流动(移民等)会通过消费的信息效应(information effect)和偏好效应(preference effect)影响东道国进出口贸易(Gould,1994)。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具体到中外人口流动方面,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的外国居民可以很容易品尝到中国特色饮食,了解并传递中国特色饮食信息;而华人移民旅居国外后,也会很自然地在其所在社区传播和交流中国特色饮食,增进中外饮食的共鸣与理解,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其次,一国特色农产品的特色风味是他国或地区不可模仿和复制的,其优良品质,是建立在其特有的品种属性、地域属性和工艺属性的基础之上;在外华人移民形成了对中国特色饮食根深蒂固的消费偏好,外国居民来华留学和旅游,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爱上中国饮食,他们进口中国特色农产品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用;而他们消费的过程,也是向所在国民众示范和讲解包括茶道在内的中国饮食文化,增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在地体验,从而影响所在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最后,与商品和服务等形式的流动不同,人口的跨国流动可以带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社会资本的流动;中国特色农产品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茶为例,中国茶文化兼具中国儒释道的内敛、清静和平和的思维,在泡茶和品茗的过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而深刻的人生哲理;伴随着人口流动引发的中外文化交流,外国居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更容易从初级的物质层面上升到潜在的精神层面,并因文化认同而爱上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特色饮食①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宗懋(2016)认为,中国茶产业的平稳发展离不开茶科技与茶文化的协同推进,其中,茶文化是平台,通过它的展示才能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进而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对其所在国的出口。

图1 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理

假说2:人均收入的提高会增强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效应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消费将逐渐从低层次的生理温饱性需求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性需求。中国特色饮食既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和平民性,又具有相当的文化关联性和内涵一致性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养食有道”的思想,认为食疗的起源与医药的起源是一致的。。以茶为例,在中国,茶叶是一种兼具精神性和养生性的饮品,种茶、制茶、泡茶和品茶都被认为是高度技艺和文化的体现;中外流动人口对中国茶文化和养生知识的传播和示范行为正好契合了发达国家居民追求健康养生和精神体验的生活态度,其在高收入国家传播的效果就较好;而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居民对茶叶的消费主要满足于解渴、消暑等功能性需要,其需求相对稳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效果则较差。

假说3:中外文化交流可以弥补文化差异扩大的负面效应

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与中国文化距离小的国家,其与中国的文化亲近度较高,东道国市场对包括茶道在内的中国饮食文化认可度较高,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中国特色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效果相对有限。而与中国文化距离大的国家,其与中国的文化亲近度较低,中国饮食文化的推广仍有较大的空间。华人移民、来华留学生与旅游者都是东道国的长期居民,其回国后,能以本国居民的身份现身说法、亲身体验和传播中国茶文化,容易让本国居民接受并产生认同,从而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因此推测,伴随着人口流动的中外文化交流可以弥补文化差异扩大的负面效应。

假说4:中外文化交流对不同品类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

一国特色农产品承载着所在国特色的历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既涉及传统加工工艺、种植技术等生产文化,又包括食用方式、餐饮礼仪等消费文化,同时包含消费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消费状态的联想。因此,特色农产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也是文化产品的范畴③曲如晓、韩丽丽(2011)就将含有酒精的饮料当作农产品和食物类产品的代表,归入文化商品的范畴;认为,有的农产品和食物具有相当大的文化成分,也具有文化产品的内涵。,但不同品类的特色农产品存在文化维度上的显著差异,大体来说,文化性越强的特色农产品,中外文化交流越能有效地传播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进所在国居民对其文化的认同,提升所在国消费偏好,其出口促进的效果相对更好。具体到不同文化维度的茶叶品类,可提出如下的假说。

假说4-1:中外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中国传统绿茶①的出口

① 除中国外,其他产茶国较少生产加工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等茶类,因而国际上一般将绿茶和花茶合并统称为绿茶,将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合并统称为红茶。

绿茶是中国的基本茶和国际上主打的中国茶叶品类,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表现载体,体现着精致的中国品茗审美文化,因此,相较于红茶而言,绿茶承载着更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外国民众来到中国会接触到中国传统绿茶,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更多地认识到中国绿茶的保健养生功能,从而对中国绿茶产生消费兴趣,进而影响所在国居民的消费偏好。而中国在红茶生产上不具优势——由于地理条件和生产工艺的限制,中国红茶整体的生产成本较高,其品质以及性价比也不如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等传统红茶生产国(王忠锐等,2004)。因此,文章猜测中外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中国传统绿茶的出口。

假说4-2:中外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中国高档茶的出口

相较于普通茶,高档茶对环境、气候以及地理位置要求苛刻,加工工艺更为繁琐,品质极佳,往往以小包装呈现,其产品附加值更高。故高档茶不仅仅是口感优于普通茶叶,其包装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都优于大宗茶叶。在华留学生和来华游客往往通过品味中国高端茶叶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当其回到所在国后,将成为中国高档茶叶产品文化营销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推测,中外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中国高档茶叶产品的出口。

其中,假说1是从整体效应的角度,假说2、3是从作用机制的角度,假说4是从分品类的角度探讨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和数据描述

(一)计量方法与模型

文章基于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以茶叶作为典型案例,探讨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首先探讨并引入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中外文化交流”,将华人移民、来华留学、来华旅游分别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模式的代理变量;其次,引入引力模型的主要决定因素(即人均GDP、人口、地理距离)和其他相关解释变量(文化距离、汇率、自贸区协定)作为控制变量。利用不同的引力模型探究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其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i表示东道国,t表示年份,ε表示随机误差项;T EAi,t表示在t年中国对i国茶叶的出口总额; T CEi,t代表中外文化交流,分别用OVCH(i国华人移民数量)、LXS(i国来华留学生数量)、TOUR(i国来华旅游游客数量)作为长期、中期和短期文化交流的代理变量; P GDPi,t表示i国t年国内人均收入; C ULDi,t表示t年i国与中国间的文化距离;Control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i国t年人口数( P OPi,t)、中国与i国之间地理距离( G Di,t)、中国与i国t年汇率( N ORi,t)以及t年中国是否与i国签订自贸区协定等变量( F tAi,t)。针对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文章对自变量中数值较大的OVCH、LXS、TOUR、PGDP、POP、GD、NOR等变量取对数运算。基于前文的理论假说,建立模型(1)检验文化交流对以茶叶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影响;建立模型(2)检验文化交流与人均收入的交互关系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建立模型(3)检验文化交流与文化距离的交互关系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指标与数据说明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中国茶叶贸易的密切程度以及各大洲兼顾的原则,选取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对象国(地区)样本如下:日本、越南、伊朗、阿联酋、中国香港地区、韩国、蒙古、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英国、德国、芬兰、乌克兰、波兰、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瑞典、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塞内加尔、多哥、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43个国家(地区),以2004-2015年中国与贸易对象国相关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

1. 因变量

(1)中国对各贸易对象国的茶叶出口总额(TEA)

文章选取2004-2015年中国对43个样本国的茶叶出口总额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根据HS编码分类对中国茶叶出口进行分品类检验。具体而言,绿茶品类是由HS编码090210与090220加总而来,红茶品类是由HS编码090230与090240加总得出,小包装茶(高档茶)品类是由HS编码090210和090230加总而来,大包装茶(大宗茶)品类是由HS编码090220与090240加总得出,具体如表1所示。该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的数据库,以现价美元表示。

表1 茶叶HS2007编码及名称分类表

2. 核心解释变量

作为文化交流代理变量的中外人口流动包含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华人移民、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分别属于不同时间维度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他们都是东道国的长期居民。

(1)华人移民(OVCH)

华人移民是长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代理变量。各国华人移民数据以历年《华人经济年鉴》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世界华侨华人概况》、《华侨华人研究报告》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相互比对选取,但数据不能具体到各个年份。因此,文章以可查找到数据的华人移民若干年存量数为参照计算增长率,以此来推算所在国各年份的华人华侨数①根据近50年来国际移民递增的发展趋势(IOM,2013),除极少数国家外,在不同年份之间以几何平均法计算所在国华人华侨数的年增长率,以推算所在国在各个缺失年份的华人华侨数量。。

(2)来华留学(LXS)

来华留学生数是中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代理变量,其具体数据来源于2004-2015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3)来华旅游(TOUR)

来华旅游游客数量是短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代理变量,其具体数据来自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由于统计数据的缺失,只能找到29个对应样本国的来华游客数据。

3. 主要控制变量

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将对象国经济规模(PGDP、POP)和地理距离(GD)因素作为主要控制变量。

(1)对象国的人均生产总值(PGDP)

学界一般以人均GDP衡量对象国人均收入情况,它是一国居民购买力水平的表征。一国人均收入越高,对他国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则越强。各样本国的人均 GDP、人口总数等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并以现价美元表示。

(2)对象国的人口总数(POP)

人口数是一国市场规模的表征。人口越多的国家,其国内市场越广阔,需求层次越丰富,这将越有利于他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

(3)地理距离(GD)

引力模型通常把地理距离作为货物运输成本的代理变量,其值越大,对国际货物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地理距离是以中国首都到东道国首都的直线距离计算,数据来源于谷歌地图。

4. 其他控制变量

(1)文化距离(CULD)

文化距离是衡量两国居民在偏好、价值观、道德观、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心理距离。随着两国文化距离的增加,会抑制两国具有文化异质性的产品相互贸易。基于 Hofstede(2001)提出的“文化六维度”理论②“文化六维度”分别为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阴柔气质与阳刚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放纵与约束。,根据KS指数以及綦建红等(2012)的方法,设定文化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ij表示第i个对象国(地区)的第j个文化维度值,Vj是选取的各对象国(地区)的第j个文化维度指数的方差,下标cj代表中国,yit表示i国家(地区)在t年份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年数。公式中添加(1/yit)项,反映中外文化距离会随着中外建交时间延长而逐浙缩短的情况。

(2)名义汇率(NOR)

NOR代表名义汇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原始数据为:一美元所能兑换对象国的本币数量,再结合一美元能兑换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计算出43个国家与中国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对象国需花更多的本币购买同样数量的中国特色农产品,这将不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人民币贬值,则会降低对象国的进口成本。

(3)自贸区协定(FTA)

FTA为虚拟变量,代表对象国是否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是取1,否取0。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国家,在进出口商品方面可以享受更低的关税以及更快的通关等服务,这将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自贸区服务网。

5. 交叉项

(1)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象国的人均收入交叉项(LNTCE*LNPGDP)

加此交互项是为了探究在所在国不同收入水平条件下,文化交流怎样影响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以验证假说2。

(2)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外文化距离交叉项(LNTCE*CULD)

该交互项探究的是在中外不同文化距离条件下,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有怎样的变化,以检验假说3。

(三)数据描述

1. 描述性统计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是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其中,中国对43个样本国(地区)的茶叶出口额年均为1.45千万美元;以2015年为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是摩洛哥,达到2.27亿美元,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最小的国家为瑞典,达到9.07万美元。华人移民数年平均值为133.68万人,2015年华人移民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达到2 499.53万人,最少的国家为多哥,达到2 000人。来华留学人数的年平均值为5 133人,2015年来华留学最多的国家是韩国,达到66 672人,最少的阿联酋,只有66人。来华旅游人数的年平均值为77.86万人次,2015年来华旅游最多的国家为韩国,达到444.44万人次,最少的国家为吉尔吉斯斯坦,仅有4.37万人次。人均GDP的年平均值为2.22万美元,2015年瑞士的人均GDP最高,达到8.1万美元,多哥最低,仅有551.13美元。各样本国(地区)的人口数年平均值为8 280.21万人,2015年印度的人口最多,达到13.09亿人,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最少,仅有258.1万人。与中国地理距离最远的是智利,相距19 084.23公里,最近的是韩国,仅距离953.39公里。与中国文化距离的年平均值为2.542 7,2015年瑞典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最远,达到5.540 7,中国香港地区文化距离最近,为0.369 9。2015年中国所能兑换伊朗货币的数量最多,1单位人民币可以兑换4 658.61的伊朗里亚尔,所能兑换英国货币的数量最少,1单位人民币仅能兑换0.11英镑。截至2015年,一共有13个国家(地区)与中国签订FTA协议。

2. 相关性分析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3是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描述。发现除了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7,呈中度相关外,其余所有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低于0.7,呈现出低度的线性相关;为了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各变量的VIF值远小于10(表2所示),说明所选取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共线性。

3. 初步拟合分析

图2 文化交流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的散点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茶叶出口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图 2,即分别描绘长期、中期、短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茶叶出口关系的散点图,并对其进行拟合分析。发现,无论是华人移民、来华留学还是来华旅游因素,对中国茶叶的出口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斜率最大的是来华旅游与中国茶叶出口,初步说明中外文化交流对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具有正向作用。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整体效应比较

纳入43个国家样本,应用STATA13.0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由于采用引力模型,地理距离相对固定且是核心控制变量,不能将其剔除;此外,在LM检验中发现随机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故采用随机效应作为基准回归模型,通过随机效应中的FGLS、MLE以及混合效应,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表4 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续表)

表4为以华人移民、来华留学、来华旅游为代表的长中短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的回归结果。在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项下,华人移民(长期)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是非显著的,可能是由于研究所选取的时间较短而华人移民属于长期的文化交流类型,其经贸效应难以在短期内体现;也可能是由于华人移民群体较为封闭,对所在国居民消费偏好缺乏影响;还可能来源于华人移民数据的统计误差。而来华留学(中期)、来华旅游(短期)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积极而稳健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来华留学生和旅游者都是所在国的代表族群,其能以本国民众的视角来体验和理解茶道等中国饮食文化,在向本国民众推介中国特色农产品方面更有说服力。根据表4整体回归分析的结果,基本验证了假说1。

(二)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相关系数表发现,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48 8,两者之间呈中高度相关关系。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分别属于中、短期中外文化交流类型,由此猜想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另一种作用机制,即短期的来华旅游激发了国外居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升了海外学生来华留学与交流的意愿,从而促进了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根据以上猜测,使用Baron and Kenny(1986)的Sobel中介因子检验方法,逐步构建并检验中介效应模型Path A、Path B以及Path C,具体如下所示:

Path A为来华旅游与中国茶叶出口的回归模型;Path B为来华旅游与来华留学的回归模型;Path C为来华留学、来华旅游与中国茶叶出口的回归模型。

借鉴Baron和Kenny(1986)的研究方法,研究来华留学对于来华旅游与中国茶叶出口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①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当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时,称M为中介变量,存在中介效应。,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首先,同时检验来华留学( ln L XSi,t)与来华旅游(ln T OURi,t)对中国茶叶出口额的影响,得出Path C的回归系数β1和β2;接着,检验来华旅游(ln T OURi,t)对来华留学( ln L XSi,t)的影响,得到并观察Path B的回归系数α1;最后,检验来华旅游游客( ln T OURi,t)对中国茶叶出口额的影响,得到并观察Path A回归系数γ1;通过观察回归系数来检验是否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如果Path C的回归β2不显著,同时Z值在统计上显著,Path C、Path B、Path A的回归系数β1、α1、γ1都显著,则表明来华留学生( ln L XSi,t)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来华留学、来华旅游与中国茶叶出口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是中介效应的检测结果,在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下,在Path C中,当中介因子来华留学放入基本模型时,来华旅游变量的回归系数变小且不显著;在Path B中,中介因子来华留学对来华旅游的回归都比较显著,这说明来华留学与来华旅游具有显著且正向的关系,来华旅游会促使东道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具体的Path A检验体现在表4的回归⑺、⑻、⑼中,来华旅游的系数及显著性大于Path C中来华旅游的系数及显著性,Sobel Z的检验为5.802,p值为0.000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来华旅游因素主要通过促进来华留学来影响中国茶叶的出口,即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40年;在改革开放前期,来华旅游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模式;而在改革开放后期,来华旅游提升了海外居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促进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使来华留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模式。

(三)内生性检验

整体效应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来华留学是近年中外文化交流三个度量指标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依然不能避免内生性问题。学术界一般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并选定变量的滞后项为工具变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模型的内生性,以此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内生性检验结果

由表6得,AR(1)均显著,AR(2)均不显著,说明模型残差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Sargan检验均不显著,说明模型所选定的工具变量不存在过度识别,符合要求。采用模型(1)中的全部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在Dif-GMM回归中,来华留学显著促进中国茶叶的出口;而在更为严格的Sys-GMM回归中,来华留学影响因素并不显著,但其系数为正,说明来华留学对中国茶叶出口具有稳健性。因此后文使用来华留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代理变量,继续探究其对以茶叶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四)作用机制检验

根据模型(2)和(3)分别引入了对象国人均收入与来华留学的乘积项和中外文化距离与来华留学生乘积项进行回归,其结果如表7所示。LnP GDPit* LnLXSit的显著性比较高,即对象国人均收入与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茶叶出口有显著的互补作用,人均收入越高、来华留学生数越多的国家,越有利于中国茶叶的出口。对于文化距离变量而言,其数值越大实质上是文化亲近度越低的表现, C ULDit* LnLXSit的显著性较高且系数均为正,事实上反映文化亲近度与来华留学对于中国茶叶出口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即贸易对象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越大(文化亲近度越低),来华留学可以成为沟通中外饮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弥补了文化差异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验证了假说2和假说3。

表7 来华留学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作用机制

(五)“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验证

根据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对作用机制进一步检验。在表8中,将43个样本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是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所发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即文章选取对应的20个发达国家和23个发展中国家。等进行分类回归。在LM检验更为合适随机效应回归中,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茶叶的出口在系数及显著性方面基本都大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会显著提升中国茶叶的出口。在表9中,使用样本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的中位数进行分类,将43个样本国分为21个与中国文化距离大的国家、22个与中国文化距离小的国家;回归发现,与中国文化距离大(文化亲近度低)的国家对中国茶叶的出口在系数和显著性方面都大于与中国文化距离小(文化亲近度高)的国家,故与中国文化距离大(文化亲近度低)的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可以弥补中外文化差异扩大的负面效应。综上,进一步验证了文章的假说2和假说3。

表8 来华留学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发展水平异质性

表9 来华留学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文化差异异质性

(六)分品类效应检验

根据中国茶叶出口的HS类别再进行细分,在茶叶出口总额的基础上分为绿茶和红茶、小包装茶(高档茶)和大包装茶(大宗茶)进行分品类回归比较,如表10、表11所示。

表10 来华留学对不同类别茶叶出口的影响比较

(续表)

表11 来华留学对不同包装茶叶出口的影响比较

表10是将中国茶叶分为绿茶和红茶,并以43个国家的样本进行回归,发现在LM检验更为合适的随机效应模型中,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绿茶出口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并且基本都大于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红茶出口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说明来华留学对中国传统绿茶的出口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表11是将中国茶叶分为小包装茶(高档茶)和大包装茶(大宗茶),并以43个国家的样本进行回归;在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下,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小包装茶叶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其值和显著性水平均高于来华留学因素对中国大包装茶叶出口的影响。其可能的原因如“假说4-1”和“假说4-2”所分析,相较于红茶和大包装茶的茶叶品类,绿茶和小包装茶承载着更为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以来华留学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更有利于茶文化等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推广,从更深层次影响海外居民的消费偏好。综上结论,较好地验证了文章假说4的推论。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文章采用贸易引力模型,以茶叶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典型案例,根据2004-2015年中国与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资料,基于时间维度,将华人移民、来华留学与来华旅游作为长、中、短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代理变量,从整体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分品类效应等方面实证研究文化交流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实际影响。第一,在整体效应方面,来华留学、来华旅游能够显著促进中国茶叶的出口,而华人移民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来华留学因素在来华旅游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过程中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并呈现较强的稳健性,这基本印证了假说1;因而,将来华留学因素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代理变量进行研究。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来华留学因素与人均收入对中国茶叶出口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且能够弥补文化差异扩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该结论在分国家样本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从而证实了假说2和假说3。第三,在分品类效应的比较方面,由于相较于红茶和大包装茶,绿茶和小包装茶承载着更为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来华留学更能促进绿茶和小包装茶的出口贸易,这进一步印证了文章假说4的推论。

(二)政策建议

结合研究结论,为了更好地依托中外文化交流促进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以来华留学生为主要对象传播中国特色饮食文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外人口流动有助于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而来华留学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未来对茶等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应该以来华留学生群体为重点,所在大学和教育机构应面向留学生群体开设更多的优质中国特色饮食文化课程,以美食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如开展关于中国茶文化、中医文化、酒文化等讲座和体验活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特色饮食的消费偏好,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2. 注重发挥旅游与留学促进出口的协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来华留学和来华旅游因素都有利于中国茶叶的出口,而来华旅游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华留学因素来体现的。以来华旅游促进来华留学进而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甚至直接以来华旅游为抓手推动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来华留学和旅游的协同出口促进效应。从大旅游的角度来看,来华留学也是旅游的一部分,这启示中国的旅游企业应利用外国居民来华旅游与留学的契机,统筹规划制定系统的旅游方案,设计开发更多中国特色饮食文化的旅游体验项目等。

3. 针对高收入国家发挥留学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与来华留学对中国茶叶出口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这启示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国特色饮食所具有的养生功能和文化内涵,注重发挥发达国家来华留学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特色饮食所蕴含的养生、绿色和自然的生活理念进行宣传推广,以契合高收入国家居民追求品质、健康和环保的生活消费理念;此外,还应该加强政府与企业层面的交流合作,以举办各类展会等形式向发达国家推介中国特色饮食文化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密码。

4. 利用留学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弥补中外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外文化差异越大,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越有利于中国茶叶的出口,这表明,来华留学教育可以弥补中外之间低文化亲近度对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的负面效应。所在国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文化亲近度越低),其相互饮食文化差异则较大;面向文化差异大的国家开展留学教育,可以让留学教育成为中外饮食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助力茶叶等中国特色农产品对东道国的出口。这启示中国农资企业可以依托孔子学院和具有招收留学生资质的高校等平台,针对留学生群体,特别是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的留学生群体,合作开设关于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通识类课程,以美食拉近中外文化距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5. 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特色饮食的品鉴能力。实证研究得出,相较于红茶和大宗茶,来华留学对中国绿茶和高档茶的出口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中国绿茶和高档茶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华留学教育能有效提升海外学生对中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工艺、品质和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因此,应该以茶、酒等高文化性的中国特色饮食为抓手加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培养和提升留学生群体对特色中国风味的感知和品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中国特色农产品的爱好者并发展成忠实消费者,让“中国味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最为亲和亮丽的文化风景。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移民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香喷喷的茶叶
签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