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区道路交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4-25 06:05祁作峰陈希成
城乡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跨区城市交通兰州

■ 祁作峰 陈希成

一、兰州城区道路交通的现状

(一)城区整体路网骨架

兰州市区东西向较为狭长,南北又不够开阔,空间整体形态呈哑铃型布局,两山夹一河的自然属性,使得兰州成为坐落在典型河谷地形上的省会城市。黄河穿城而过,从东向西将兰州城区劈为两半,可以称之为南城和北城,从而致使兰州城区东西交通拥挤严重,南北交通极为不畅,加上铁路也在城中穿越,严重阻隔了兰州各片区联系的便捷性。兰州城区东西方向主干道主要有:东岗路(东、西)-庆阳路-西津路(东、西)-西固路;南滨河路、北滨河路、南山路、北环路,形成了兰州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骨架。南北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皋兰路、平凉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以城关、七里河、元通、小西湖等若干黄河大桥为连接点,形成了跨越黄河的南北通道。另外,兰州的北环、南环快速路已建成通车,可南山快速路在连接工林路段时拥堵现象突出。

目前,兰州市区没有一条完全畅通东西方向的城市交通性快速干道,南北方向主干道受黄河和铁路等因素的影响,断头路较多,交通不畅现象较为严重。

(二)城区道路建设水平

兰州城区主要包括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这4个行政区域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总面积1218.08万平方米。其中城关区主干道、支路128条,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平方米;七里河区主次干道、支路65条,长80.98公里,面积262.09万平方米;安宁区主次干道、支路29条,长59.20公里,面积202.43万平方米;西固区主次干道、支路63条,长89.85公里,面积252.87万平方米。另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主次干道、支路共计13条,长约12公里;九州管委会管理的九州地区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8条,长10.6公里。

表1 兰州中心城区道路密度表

兰州主城区拥有各类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不足200座,其中跨河桥梁12座,人行立交桥不足20座(包括现在拆建的东岗立交桥),地下通道也就20多处。正在使用的跨河大桥仅11座,分别是雁白、天水路、雁滩、金雁、城关、元通、小西湖、七里河、银滩、深安、西沙大桥。中山铁桥由于历史久远,已经不能担负机动车通行,只能供行人通行。目前,交通压力最大的桥梁是城关桥,18小时总交通量均在50000pcu标准车当量数以上,单方向交通高峰小时的最大值接近2500pcu标注车当量数,桥面出现严重拥堵现象。

(三)按时城区道路拥堵瓶颈

兰州城区东西向主干道都汇聚到南北最狭窄的西关什字区域,连接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大量的车流均汇聚于文化宫瓶颈地段,西津东路作为兰州城市交通黄金通道地段和南、北滨河路的交通压力也十分突出,因而成为兰州城区整个路网的交通瓶颈区段;道路断面形式比较单一,以一块板、三块板的道路为主;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立体交叉口严重不足;横跨黄河桥梁数量少,不能满足现有的跨区交通的需求,致使跨河交通压力大;城区道路舒适度差,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二、兰州城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质与量同步性差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兰州城区土地开发强度异常的大,高楼密布,导致建筑密度非常的高。现状道路网格局在以前就已经形成,基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再增加交通扩容供给,道路瓶颈很难在短时间内疏通。加上兰州近十几年城市建设在量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等质的配套方面严重滞后,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突出,从而造成出行距离增加,交通换乘不方便。可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机动化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使得城市质和量的差距越来越大,长久的积累使得兰州交通拥堵成为必然。

(二)城关区功能极化度高

兰州市城关区功能分布极化度太高,城关区集聚着大量行政办公、金融商贸、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局面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化解。由于城关区就业岗位多,经济集聚效益明显,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而且其与各区跨区的工作交通流量也比较大。再加上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收入的提高,小汽车大量进入社会各部门和私人家庭,交通结构和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急剧增加。截至2016年,兰州市机动车已超过95万辆,年增长率为15%以上,平均每天新车注册400辆以上。加之外来车辆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

(三)交通设备准投入太少

兰州在交通设备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大,导致交通科技含量低,管理手法落后。虽然2005年兰州市交通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200多个视频监控点,其中多处无法使用。正在使用的20多套电子警察执法系统,已严重老化,不能发挥应有的高效运作效果。交通诱导系统缺乏,不能及时发布信息,交通信息量单一,利用效率低。全市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和水平较低,主要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来管理。虽然近几年在投入上有所提高,但还远远达不到应该投入的水平。

(四)公共交通体系欠规划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偏低,公交线路分布缺乏统一规划,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欠缺。由于兰州市特殊的狭长地形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问题,造成了主干道上公交分布严重重叠,次、支路上公共交通覆盖不全面。再加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比较少,这就造成了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队占用正常道路的场面。再者部分规划路网尚未建成,支路网未成系统,影响着公交线网的布局和服务水平。

三、兰州市区道路交通的对策建议

(一)瘦身城区职能,充分发挥新区建设目的

兰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西北工业城市,特别是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个落户兰州,更加稳固了兰州的工业城市地位。现在西固区和七里河区部分区域是兰州的工业组团区,虽然兰州的工业成分曾经给兰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兰州工业区的选址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选在了城市重要河流的上游地段,兰州城市以后健康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隐患。当然,兰州为了迎合时代发展,必须打造多元化的城市职能。其中在第四版兰州总体规划中将兰州定义为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使得兰州的城市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业这一个因子。

兰州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和建设是有效疏解兰州城区早期规划突出矛盾点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兰州新区的建设作用,有序合理的疏流兰州城区工业和物流运输这两个影响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子,是缓解兰州城区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规划建设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兰州城区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格局,是疏缓城区大学生流及大学生效应带动的其他交通流的重要举措。兰州市政府应牵头多部门充分统筹好老城区与新区的关系,做好兰州城市的加减法运算。

(二)将城市交通规划纳入多规合一编制范畴

城市交通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城市没有舒畅便捷的交通体系,就很难保证城市高效的运作,甚至会严重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进程。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城市首位度的偏高,必然造成城区交通压力的存在。

为了确保城市交通的舒畅,城市交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有的城市规划范畴中,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张皮的规划,不是一个协调、系统的关系,而是城市交通规划从属于城市规划,这是严重有违科学合理性的。这一点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已经引起了国家和规划专家的重视,但在其他城市的规划中还没有看到转变的势头。将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同步协调进行,可以有效防止以后很多城市交通病的出现。政府和规划者应该以多规合一编制为契机,将城市交通规划纳入多规合一范畴,提升城市交通规划的地位,是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应有方式。

(三)减少跨区交通流量,各区健康协调发展

兰州作为典型的带型城市,现有的城市主副中心现状布局,很难满足兰州城区四大行政区域的发展要求。兰州城区本来就受黄河和穿城铁路的影响,跨区交通联系存在一定的压力,尽量减少跨区交通流的产生,为兰州跨区交通拥堵降压消肿。因此规划建设各行政区的区域中心是当前兰州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兰州的主副中心和各区域中心协调发展,在四大区中分别设立联系外界的汽车运输中心,发挥兰州边缘环路作用,使得市外客货运车辆不在市区道路经过,减少市区交通荷载,形成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不跨区,重要生活需求少跨区的服务体系,必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兰州城区的交通拥堵疏解贡献一份力量。

兰州城区的省会职能基本集中在城关区,这就导致安宁、七里河、西固区的行政办事必须跨区,也是造成跨区交通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21世纪信息时代,将省会行政职能有效下放,在各大区设立省会职能行政办公分中心,形成非重大行政事件不跨区的行政服务体系。这不仅可以方便区域公众的办事需求,也可以有效截流跨区交通流的产生。

(四)创建智慧公交系统,转变传统出行思维

城市公交系统是支撑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高效的公交运营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但兰州公交系统的建设严重滞后,智慧化程度较低,很难吸引大量公民出行的选择,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开私家车出行,这就使得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车辆数翻倍增加,城市交通负荷严重超标,交通拥堵现象必然出现。转变市民出行选择的思维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占道的根本策略。

兰州城区智慧化公交系统的建设,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开辟有条件地段的公交专用道建设,确保公交的运行速度;升级建设公交指挥中心的设备信息化程度,为公交调度,监控,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有力保障;设置改造公交站点显示屏的智能化水平,保证公交到站时间显示的准确性;打造兰州城区升级版的公交查询系统,加大查询系统与市民手机的兼容性,为市民出行提供时时的公交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缩短公交的发车间隔,减少公交拥挤现象,为市民出行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五)加速地铁建设,构建交通高中低搭配网

兰州城区的地铁虽然在建设中,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应该加快建设的速度,为减缓路面交通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将地面一部分交通流分解到地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兰州城区的交通拥堵。兰州政府用高昂的代价建设城市地铁,就必须要将地铁的运营效率最大化。

如何将兰州地铁的效率最大化,早日规划构建兰州公共交通高中低搭配网络,实现交通的零换乘。将兰州地铁、公交系统,自行车系统进行高中低搭配,组建兰州特色的公共交通换乘体系,形成基本无死角的公共交通覆盖网,将兰州公共交通发展推升到一个崭新的平台,可以称之为兰州公共交通系统的新时代。除此之外,兰州市政府还应加快兰州中央大道项目的建设速度,规划好其与兰州地铁1号线的站点衔接建设。

(六)多途径置换土地,为场站规划腾出空间

兰州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区城市建设已经不能像新开辟的城市那样有充足的城市用地供城市交通场站设计使用。要在已经建成,用地尤为紧张的兰州城区进行交通场站的规划设计,就必须进行多途径的土地置换决策,增加交通场站的数量。

兰州城区严重缺少社会公共停车位,导致很多私家车必须停在道路两侧,严重占用了本已紧张的城市道路,导致部分路段交通压力更加的严重。停车场站的严重缺失不仅影响私家车的停放,而且城市公共交通停放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公交公司也无法投入足够的公交车数量,造成城市公共交通的恶性循环。政府和规划者应该将置换出的有限土地集约利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立体交通停车场,规划设计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充足规划建设换乘地段的停车位数量。

(七)增强公众交通素质,加大交通研究投入

公众的交通素质在城市中也尤为重要,加大交通知识宣传力度,把安全意识真正灌输到公民的脑海中。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宣传法律法规、政策,介绍安全常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农村入城人口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教育。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建设。在当下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管理必须科学化,这就要求培养和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人才队伍。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大,当前实行的单一的信号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了,兰州应结合兰州交通大学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交通学科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而进行高效的成果转化,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就这一点来说,兰州市大数据实验平台2018年落户兰州交通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后期应该加强合作建设。

(八)研究街区制可行性,打通交通路网瓶颈

兰州城区断头路过多,有必要研究街区制在兰州的可行性,打通封闭的大型小区,公共建筑围栏区。不仅能够增加兰州城区的道路网密度,而且能够疏通交通矛盾点,有效减少断头路,增强城市道路运行效率。

在处理跨河交通时,有针对性的研究黄河两岸城市道路网与黄河架桥的对接关系,改善“T”字形对接现状,减少交通交织矛盾点。研究确定黄河两岸相对路口位置,进行新的跨河大桥的建设,分流跨区交通流量,争取通过多举措手段打通兰州城区交通路网瓶颈。

猜你喜欢
跨区城市交通兰州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我的兰州梦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兰州琐记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围绕城市交通出行,博世打造兼具软件和服务的数字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