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之魅力

2019-04-24 04:18郑芬芬
新课程·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融合信息技术

郑芬芬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數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既优化了课堂内容,又创新了教学形式,学生对数学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中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当然还要灵活处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二者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融合

近几年来,虽然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授课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坚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如:立体几何等知识。要想学好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每位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再加上高中数学学科中某些题还隐藏着较为复杂的计算,学生稍有不小心就会算错,但是复杂的计算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教师应科学、积极地引导学生,使这部分学生能始终保持着对数学的兴趣。

然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形式。如遇到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灵活展示教学内容,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此时,学生的眼球被吸引过来,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学中,并乐于思考课堂中的数学问题。

以这道数学例题为例子,已知双曲线渐近线方程是y=±,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要想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学生必须要知道双曲线的解析式,还要了解到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与焦点等的关系,以此来求出关键数值。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双曲线,快速解决双曲线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渐近线此时的位置,以此来判定焦点。当明确焦点位置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让学生发现这三者间的区别,也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绘制过程。这个时候,学生也能从三者中选择出双曲线的方程,并求出双曲线的方程。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试题形象化,这一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拓宽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上,而是要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能站在多个维度来解决数学问题。高中数学包括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学公式等多个内容,要想学好这些内容,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但是问题的提出往往会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教学资源的束缚,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也为数学老师提供了更多可参考性的资料,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从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间中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让学生观看教室的墙角来在脑海中想象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建构起空间关系图,最终导致他们无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为此,教师应引入信息技术,将空间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动态化、形象化,在慢慢的旋转过程中,使学生深入认识立体图形,并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优化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除了丰富教学形式和拓宽教学资源之外,还进一步优化了课堂内容,使课堂内容变得丰满起来,并且这些课堂内容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每位高中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他们深入到数学课堂中,挖掘课堂中的问题,并不断探究这些数学问题。

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课为例子,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图片,旨在告诉学生正余弦定理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航海等。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可以建立哪些边角关系呢?随后,引导学生猜想,在三角形ABC中,边角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呢?猜想这一过程是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学生迫切想要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本节课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数学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数学知识,这降低了数学知识的难度,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其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旭萍.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7).

[2]孙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