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另一端:泻湖、小岛、犹太人区

2019-04-24 17:44郑实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利多威尼斯犹太人

◎ 文 | 郑实 编辑 | 王芳丽

在威尼斯本岛与亚得里亚海之间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岛。最外围是狭长的利多岛,它是威尼斯抵御狂躁大海的一道天然屏障。在利多岛和本岛之间的水域被称为泻湖,是由于海水被围堵于此而形成的。泻湖、小岛以及犹太人区都是威尼斯传奇的一部分。

圣乔治岛

圣乔治岛和圣马可广场隔海相望。岛上的地标是帕莱蒂奥设计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它的正面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典范。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力图在新兴建筑中融入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元素。帕莱蒂奥是这方面的大师。

很多文艺复兴的作品乍一看会觉得平淡无奇,但其实非常耐看。建筑师总是尽可能调动全部智慧来体现和谐与均衡的美学理想。大到建筑的各个主体部分,小到一个柱头一个基座,都显现出设计师的才智。站在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正面,可以看到帕莱蒂奥如何成功地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让基督教堂成为希腊罗马神庙的延续。我觉得正面巨大的四根圆柱完全是神来之笔。正中的三角楣与中殿等高,两侧的三角与侧殿相同。帕莱蒂奥用圆柱将这两部分连在一起,同时又破解了两个三角相连的单调感。更妙的是,为了不打破圆柱与柱头的比例关系(比例对希腊罗马柱式极为重要),他将圆柱落于高高的柱基上,而如此高深的柱基又增添了整座教堂的威严感。

穆拉诺岛

位于威尼斯本岛东北方的穆拉诺岛,七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著名的玻璃制品中心。行销全意大利甚至欧洲的玻璃装饰品上都带有穆拉诺岛的印记。当年利玛窦来华进献万历皇帝的三菱镜就产于此地。此外我们在欧洲宫廷或贵族宅邸中经常看到的华丽的玻璃吊灯,以及教堂中斑斓的彩色玻璃很多也产自这里。遍布威尼斯大街小巷的玻璃饰品店中摆满了穆拉诺岛的产品。和真正精致复杂的玻璃制品相比,那些针对游客的小摆件对玻璃工匠来说恐怕只是用边角料随意摆弄出来的吧。

▲ 圣乔治岛

▼ 布拉诺岛上有许多彩色的房子 摄影/图虫创意

威尼斯穆拉诺岛玻璃工坊 摄影/图虫创意

在旅馆侍者的极力推介下,我决定带女儿到小岛去参观一下玻璃制作坊。侍者随即带我们走向不远处的码头,立即招来一辆汽船免费送我们去穆拉诺岛。老实说,这样的高规格服务让我吃了一惊,赶紧偷偷摸了摸钱包,即便不收船票,小费是一定要给的吧,在威尼斯哪里有真正的免费?

船停下后,有人把我们领进一个大门。看上去这是个很普通的建筑,和威尼斯岛上的其他小楼没什么区别。进入后发现有点黑,而且比较低矮,不像是制作精致器皿的工坊。在我们的座位前有个小桌子,上面有个罐子,里面放了一堆纸票。这无疑是暗示我们该为此次参观支付多大面额的费用。

坐了好一会儿,出来一位中年人。他向我们简单点头示意了一下,随即拿起一个长管子,很熟练地放置一块软料,开始用力吹起来。他很快制作了一个样式最普通的玻璃瓶子,然后消失了。整个过程大约只有几分钟,不过,这确实是我和女儿第一次亲眼目睹玻璃的制作过程。几年后,我和女儿去参观巴黎的巴卡拉水晶博物馆,那里只在屏幕上播放了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我们不禁回忆起在穆拉诺岛上的这次经历,虽然整个过程很简单,我们却印象很深。

从工房出来,我们去参观了穆拉诺岛玻璃博物馆。这里收集了上启埃及下至当代的玻璃制品,展现了这种奇妙制品几千年来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介绍了穆拉诺岛自身的发展。

1291年,在威尼斯从事玻璃制造的匠人被强迫移居到穆诺拉岛。因为政府担心他们的作坊使用明火,会引燃本岛的木结构房屋。此后匠人们精益求精的玻璃制造技术成为威尼斯的一块招牌。威尼斯政府甚至禁止穆拉诺岛工匠离开,以防技术外泄。但还是有怀揣绝技的工匠设法逃离,将技艺传授给了欧洲其他国家。凡尔赛镜厅的镜子,就是在外逃到法国的匠人的指导下制作的。

穆拉诺岛的主题是玻璃,随处可见和玻璃有关的东西。街头有奇形怪状的玻璃纪念物,运河两边全是出售玻璃制品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我们由此对玻璃制品兴趣大增,总觉得也要带回一些纪念品才甘心。但是玻璃很脆弱,比瓷器还难携带。最终我只是买了几只项坠分送亲友。后来有个朋友收到我快递的一只项坠,说是打开后便惊呼漂亮,引来全办公室的同事都来赞叹一番。

利多岛

狭长的利多岛是威尼斯的天然屏障,亚得里亚海凶暴的波涛被阻挡在利多岛的外侧。对于航行数月归来的水手和商人来说,看到利多岛便会急于脱掉又脏又臭的衣服:终于到家了。1378年到1379年间热那亚围攻威尼斯的海战就发生在这里。威尼斯奇迹般转败为胜,此后其海上帝国又维持了几个世纪。而战败的热那亚一蹶不振,从此无法和威尼斯抗衡。

利多岛,威尼斯电影节的举办地 摄影/图虫创意

现在的利多岛最知名之处都和电影有关。每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都在利多岛的电影宫举行。女儿对电影情有独钟,因此我们必然要去实地参观一下。可惜,在电影节之外的时间,整个岛都显得空空荡荡,除了码头附近,海边很少见到人。去除了电影节装饰的电影宫光秃秃的,感觉比岛上的居民住房还单调简陋。

不过,我们也有一点意外的收获。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在利多岛的海滩上拍摄了电影《死于威尼斯》。因为这部电影,很多人开始对马勒的交响曲产生兴趣。我也开始有意识收集马勒的传记资料。我们漫无目的地闲逛时,看到和影片中相似的一小片海滩,也说不定就是维斯康蒂曾取景的地方呢。有些乏味的旅程由此变得欢快起来。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转向意大利电影,回程的路上边走边聊起我们喜欢的镜头或电影片段,越说越兴奋。这也算是为这趟威尼斯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吧。

犹太人区

威尼斯古色古香的犹太人区 摄影/图虫创意

由于对犹太文化的好奇心,我们一直很留意参观犹太人在欧洲留下的遗迹。一些城市或多或少保存了当年犹太人的聚居区。威尼斯的犹太人区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在14世纪之前,威尼斯允许犹太人到此从事信贷业务,但是不允许定居。1358年,威尼斯因战争而缺乏资金,需要向犹太商人借钱,因此允许犹太人定居。从1516年开始,犹太人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白天可以自由进出,到晚上街区的大门要被锁上。犹太人上街也必须佩戴标识。

从没到过威尼斯的莎士比亚,以这一时期人们心中的犹太人为原型,在《威尼斯商人》中呈现了一个自私、冷酷、遭人嫉恨的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形象。从这一悲剧人物身上,人们可以了解犹太人所面临的种族隔阂之深,也对威尼斯的犹太人区产生兴趣。这个保存完好的街区因此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从运河边狭小的街口进入定居区,跨过小桥,就到了一个院子。院子的一面墙上有一处纪念浮雕,哀悼1943年被纳粹运到集中营杀害的犹太受难者。院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座教堂。

最先到威尼斯定居的是德裔犹太人,之后是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犹太人,以及从意大利中部和南部迁移来的意大利犹太人,最后是在西班牙强令犹太人皈依天主教运动中,不肯改教而被驱逐的犹太人。他们都在定居区兴建了各自的犹太教堂。德裔犹太人更是兴建了两个教堂,冬夏季分开使用,因此在这个不大的区域内竟然会有五个教堂。

猜你喜欢
利多威尼斯犹太人
豆粕:6月行情跌宕起伏,月末USDA利多刺激行情飙涨
豆粕:USDA报告利多刺激市场暴涨,国内部分地区猪瘟再现影响需求
寻常威尼斯(节选)
罗哌卡因与利多-布比卡因在眼科手术中作为球后麻醉剂的对比
自尊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狂欢怪人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