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广场:威尼斯的客厅

2019-04-24 17:44郑实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威尼斯教堂广场

◎ 文 | 郑实 编辑 | 王芳丽

从里亚尔托桥到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核心地段,而圣马可广场附近的码头是进出威尼斯的首要通道。作为威尼斯的政治中心,圣马可广场(Piazza di San Marco)的修建是其繁荣的象征。历史上,广场被看作是威尼斯的客厅,在威尼斯共和国时期,总督在这里迎接尊贵访客,参与政权的高级贵族在这里贿赂投靠他们的门客,低级贵族和商人到这里聚餐会谈和散步,举办狂欢节时,威尼斯各个阶层都可以在此纵情娱乐。

现在放眼望去,广场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急于把纪念品脱手的小贩,以及用意大利式微笑招揽顾客的餐馆服务员。尤其在复活节假期里,喧哗几乎变成了拥挤,每个景点入口处都排着长队。

站在广场正中,会发现广场被四面的建筑围成L型。位于中间拐弯处最显要位置的是圣马可教堂。教堂南面紧邻总督府。总督府对面是圣马可图书馆,两者之间的小广场面对的水面是圣马可运河。运河前树立着的两根高耸的石柱,它们可是很有些年头了。威尼斯政府是在1170年从地中海东岸把它们买来的。其中一根上放置着代表威尼斯的马可之狮。另一根上是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迪奥多尔(San Theodore),他脚下有一条伏卧的龙。两根柱子之间是行刑之地,所以当地人一般不会从两柱之间穿行。不过,游客却经常走在中间而全然不知。

圣马可图书馆

外观极为华美的圣马可图书馆(Biblioteca di Marciana)是意大利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和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佛罗伦萨洛伦佐图书馆齐名。其中的藏书最早源于诗人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和贝萨里翁(Cardina John Bessarion)的捐献。后者的捐赠包括746部手稿,大部分是希腊语和拉丁文。这些来自拜占庭的手稿使威尼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希腊文化研究中心。

为了彰显威尼斯对文化的重视,市政府决定在圣马可广场为这些手稿新建一座图书馆。建筑样式要有别于以前陈旧的中世纪风格。提香的好友、建筑师桑索维诺(Jacopo Sanaovino)被总督任命为圣马可的行政长官,负责修建。

▲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摄影/图虫创意

▼ 威尼斯主要景点分布图 摄影/Hleeow

圣马可广场 摄影/图虫创意

桑索维诺的设计被认为是“欧洲现代艺术的典范”,是文艺复兴的杰作。人们欣赏他对古典柱式的重新阐释。站在图书馆正面观看,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底层的连拱柱廊使用了多立克式圆柱,上层是爱奥尼亚式半露式的柱窗。再上面是雕工细腻的装饰带。最上面则是一排希腊神雕像和方尖碑。底层用多立克式,上面一层用爱奥尼亚式,是遵从了古罗马的传统,但桑索维诺又做了一些巧妙的变动,使建筑的外观更富于装饰感。

遗憾的是,1545年,图书馆部分圆顶坍塌,桑索维诺被捕,被判赔偿损失。此事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污点,抱憾终身。

钟楼

到达威尼斯的第二天,我们早早在广场上的圣马可钟楼前排队等候乘电梯上塔。威尼斯曾有“钟塔之城”之称,在18世纪时,城中曾有200座钟楼。当然其中最高的一座的是圣马可钟楼。它起初是用于观测,之后改为钟楼。在威尼斯当局的支持下,伽利略曾在钟楼上安置望远镜。

通常,和伽利略这个级别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景点会特别吸引游客。不过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和他相关的遗迹。游客登上钟楼,只是为了眺望海湾。我们很幸运,登塔的这一天,光线清澈又柔和,可以清晰看到对面的圣乔治岛,岛上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迪奥的作品。再向西边可以看到拯救圣母教堂。有了这两座艺术史上通常会被提及的人文建筑,威尼斯的海岸景观就和其他普通岛屿不在一个重要级上了。

总督府

从钟塔上下来,下一站自然就是对面的总督府。威尼斯虽然自称为共和国,总督由议会选举产生,但从13世纪开始形成了严密的寡头政治体系。不过在此时的欧洲,威尼斯的管理也是最高效稳固的,行政组织、公共事务和立法都有条不紊。比如早在1301年,法律便禁止有害身体的工业设在住宅区。在威尼斯的全盛时期,欧洲各地都有贵族到威尼斯来学习政务管 理。

总督府楼梯上的雕像 摄影/郑实

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府是威尼斯政治权力的中心,其中有总督的住所和威尼斯大议会、执政团及十人委员会等机构的会议办公场所。这里很早便开始兴建总督府,但是建筑多次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总督府大致是从14世纪开始建造的,一直到15世纪,经过不断加建而成为一座典型的威尼斯哥特式建筑。当意大利其他各国还在使用雇佣兵打仗时,威尼斯就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依靠其海上屏障和军事力量,威尼斯不再为城市安全担心,因此,作为权力核心的总督府也放弃了防御式的城堡形构造,完全依据美观实用的原则建造。其内外部装饰都颇为华美。

总督府的外墙有三个转角,依据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看法,柱廊转角处的雕刻是总督府外观中最重要的。进入总督府前,我们特意绕着外墙走了一圈,依照罗斯金的指点仔细观看这三组雕像。

第一个柱子的柱头上雕刻着一个人一只手提着一个孩子,另一只手举在空中。这一明显特征使我们很快便确认出这就是《所罗门的审判》。行刑人正要将手中的孩子分成两半,他身后的孩子母亲正在阻止他。坐在左边的则是所罗门王。罗斯金最欣赏的是南面和西面交界处的《堕落》,雕刻的是亚当和夏娃。临水边的是《诺亚醉酒》,雕刻着喝醉的诺亚和他的儿子们。

总督府临海的一面有座桥,名曰稻草桥。它是威尼斯水路的重要入口,因曾用来运输稻草而得名。站在稻草桥向北可以看到叹息桥。它连接着总督府和监狱。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出现了一种反政府的传说:犯人经过这座桥进入监狱,是最后一次看到海了,因而发出叹息,这座桥因此得名。后来我们几次经过稻草桥,每次都有很多人聚集在这里眺望叹息桥。人们喜欢叹息桥不仅因为这个传说,更因为它漂亮的巴洛克式外观。桥身最上面覆盖着涡卷形装饰,两个石雕的花窗中间是代表正义的女性。

总督府最大的看点当然是华丽的装饰。数个房间中都装饰有威尼斯最优秀的画家绘制的大型油画:从乔万尼·贝里尼、提香、丁托列托、卡拉巴乔、委罗内塞到提埃波罗的作品。

1577年的一场大火毁掉了总督府大多数装饰画,其中就包括乔万尼·贝里尼的作品。他唯一幸存的是位于画像厅一幅不规则形状的《哀悼基督》。它悲痛的气氛以及圣母、死去的基督的形象让我想起在米兰布雷拉美术馆看到的同名作品。

那场可怕的大火也使总督府得以雇用同时代的建筑师和艺术家重建更为“现代”的房间和会议厅。贝里尼那代画家的肃穆庄重被新一代威尼斯画派的感官愉悦所取代。提香在晚年为威尼斯政府绘制的作品减少,这里只有他的几幅。

四门厅是依据建筑师帕拉迪奥的设计重新建造的,镶在镀金边框中的天顶画出自丁托列托之手。洛可可时代著名画家提埃波罗的《海神尼普顿向威尼斯奉献礼物》是典型的威尼斯式寓意画:画面右边的贵族女子代表威尼斯,这从她脚边的狮子可以看出来;左边面对她的海神尼普顿正从一个丰饶角中倾倒金币和首饰。海是威尼斯的财富之源。这种借助神话来赞颂繁荣的作品是总督府装饰画的一个重要类型。无论观者是否喜欢这种夸饰的表现手法,繁复的构图、华丽的色彩还是会让人印象深刻。

叹息桥 摄影/郑实

圣马克大教堂,绿色和金色的玻璃马赛克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场景。 摄影/图虫创意

总督府中最著名的大议会厅可以容纳2000位议员开会,是欧洲最大的无柱大厅。这个厅聚集的游客也最多,很多人都站在大厅一侧,观看丁托列托和他的儿子绘制的巨幅画作《天国》。这幅画主要是由丁托列托之子负责的,他改变了父亲原初的设计。

这个大厅的天顶也是富丽堂皇,厚重的金色画框包裹着几副色彩艳丽的天顶画,给人以威压之势。中间是委罗内塞的《威尼斯的胜利》。画面正中是代表威尼斯的女性。她雍容华贵,被圣人和威尼斯的贵族簇拥。委罗内塞使用了他最擅长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创作了这幅极富阿谀味道的作品。

当然,这里也有完全不同的作品。博斯(Hieronymus Bosch)曾到威尼斯小住,他绘制的圣坛三联画虽遭火灾损坏,但仍是总督府的珍贵藏品。我是博斯的粉丝,每次遇到他的画都会在画前流连一会儿。想来很有意思,本来我是到威尼斯来感受香车宝马和富丽堂皇,心里却更喜欢北方画派的这一怪诞之作。

后来我参观威尼斯的金屋时,又有了同样的体验。我那天一早赶到金屋。但是北方画派的展室门口拦着绳子。外面大厅展室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要到十点才能开门。我于是站起来把旁边贝尔尼尼的作品又看了一遍,回来坐下继续等。他或许奇怪,我跑到威尼斯来,为什么一定要看北方画家的作品。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突然很想念佛兰德斯的绘画?一连几天都沐浴于威尼斯画派的光线和色彩中,我为什么觉得不满足?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所追求的感官愉悦中缺了什么?是生活本身吧。

威尼斯画派营造的华美离现实人生很远,是虚幻的装饰,而且很多是为了逢迎权力和财富。这使我怀念起佛拉芒原始派略带忧郁的沉稳以及荷兰静物、风景和风俗画中那种朴实的日常气息。我喜欢珂勒惠支的话:“具有感情深度的作品才是美的。”

忍不住吐槽之后,接着参观总督府。为了防止反叛,威尼斯成立了臭名昭著的十人公共安全委员会。它被授权有秘密侦查和审判的权力,非常遭人痛恨。但我看到的资料显示,其实该机构对大议会负责,而且并不接受匿名检举,因而比人们传说的定罪人数要小得多。只有从总督府才能走过叹息桥,随即便进入了监狱。

一方面,监狱在建立之初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另一方面威尼斯法律的严苛和对待犯人的残暴也是众所周知的。监狱中允许使用各种酷刑逼供,甚至对遭到怀疑的贵族和总督之子都毫不手软。和我们想象中的监狱一样,总督府旁的监狱低狭窄矮、阴森可怖,修建得非常结实。石砌的墙壁和地板虽然凹凸不平,经过这么多年却很少有损坏的迹象。铁皮包裹的木质牢门和窗户上粗大的铁栏看上去依然可以使用。冒险家、色情作家卡萨诺瓦因猥亵修女和散布共济会纲领被判处五年监禁,但他竟从监狱成功逃脱,简直是奇迹。

圣马可教堂

紧邻总督府的圣马可教堂(The Basilica of Saint Mark)曾被看作是威尼斯公国的象征,而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建筑。威尼斯依靠北欧和东方的海上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因而可以购买昂贵的材料装饰圣马可教堂。从希腊雇用的建筑师和工匠采用了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约翰·罗斯金把它称为是最完美的拜占庭建筑。在其后几个世纪的不断修缮扩建中,受时尚的变化和不同文化的影响,圣马可教堂杂糅了各种建筑样式,成为一个奇怪的大杂烩。

教堂的总体是拜占庭“梅花式”——希腊正十字形,中间及四边有五个圆拱——模仿了已被损毁的君士坦丁堡圣使徒教堂,追求对称和均衡,但在很多细部上采用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元素。因此如果欣赏它的全貌需要退到圣马可广场另一边,或者从钟楼俯瞰。

教堂的三个外部立面都有极为繁复的装饰,不过最漂亮的是广场的西面,教堂正门也在这边。从远处看它大体是对称的,正中的大门两边各有两个小门,都深嵌于圆柱组成的隔断中。门上有石雕装饰的圆拱,下面是金色背景的马赛克镶嵌画。由于年代不同,石雕和马赛克画的风格明显不同。只有最左边的马赛克画是13世纪的,其他四个都是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重新制作的。此时绘画已经使用透视技法,对马赛克画的制作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新作的写实性越来越强,失去了旧作的古拙气息。最左边的马赛克画表现的是圣马可遗体被运到威尼斯安葬。圣马可教堂正是献给他的。

走进教堂就像进入一个洞穴。拜占庭风格所注重的光线效果由于改建而丧失了。首先是因为教堂的五个穹顶都比拜占庭原始风格加高了,光线无法直射进穹顶下方的一圈小窗。其次是因为原始的玻璃窗被改造成了厚重的墙壁。虽然正面中间的大门上加建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窗户,但是教堂的整体光线效果依然不好,但也因这种昏暗而产生了朦胧神秘的深邃感。

几乎所有墙面都装饰有马赛克镶嵌画。但由于不同时代不断添加,采用的原料、技术和追求的风格都不同。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都曾为后来添加的镶嵌画设计图案。教堂正中圆顶下垂挂的东正教十字架使教堂具有很强的东方色彩。

圣马可教堂夜景 摄影/图虫创意

在蒙特威尔第担任圣马可教堂乐队长时期,他为教堂的庆祝活动创作大量的宗教作品,并指挥乐队在这里演出。他有音乐天分的大儿子则是合唱团的男高音。尤其是耶稣受难日,圣马可教堂将祭拜基督的圣血,蒙特威尔第负责准备一首弥撒和供全天演唱的经文歌。离开威尼斯后,我每次听到蒙特威尔第的宗教作品,眼前都会出现教堂中迷离的光晕和一片金灿灿的马赛克镶嵌画,甚至恍惚闻到熏香的气味。

教堂虽然是免费进入的,但最值得一看的珍品竟然要分三次收费。善于做生意的威尼斯人当然不会错失赚钱的机会。不过,维护这些宝贝也需要人力物力,毕竟是这些人家的传家宝,能拿出来让大家亲眼一见,也是难得的机会。因此我们乖乖付账。

珍宝室展示的是从君士坦丁堡劫掠回的圣物珍宝。祭坛隔断后面则是著名的金屏,它是欧洲现存最大的一块中世纪金银工艺品,从10世纪开始,经过连续几个世纪的不断加工,成为那个时代最精美的作品。屏风采用珐琅镶嵌工艺,表现了圣经故事和圣马可的经历,并镶嵌有15颗红宝石、100颗绿宝石、300颗蓝宝石、400颗石榴石、1300颗珍珠和200颗其他珍贵石料。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大劫掠无疑是这些宝石最主要的来源。

真蒂莱·贝里尼的画作《圣马可广场的仪仗队》

接下来收费的是教堂博物馆,其中陈列着四铜马的原作和博物馆的宗教收藏品:挂毯、设计草图等。四铜马是圣马可教堂最知名、最气派的装饰物。它们和其他圣马可教堂的艺术品曾被拿破仑掠夺到法国,拿破仑战败后又归还给了威尼斯。在博物馆精心布置的灯光下,可以看到铜马的制作非常追求自然写实的效果,为了使马的皮毛更逼真,其表面涂有一层吸收光线的涂料,可谓熠熠生辉。为了保护原作,在教堂圆拱下的平台上放置着四匹铜马的复制品。

教堂和总督府之间的墙角有一组雕塑,是古罗马四王共治的纪念像:戴里克先、马克西米安、瓦勒良和君士坦丁。记得看到耶鲁大学关于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网上公开课还以此为例比较了古罗马全盛期的艺术和晚期的区别。艺术家在帝国晚期逐渐放弃了高度写实原则,因此这组像具有4世纪的埃及风格。也许是为了强调四位君主的团结统一,雕塑有意不突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原本人们不确定它是否是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直到其中一座雕像缺失的脚在伊斯坦布尔被发现。

从对面的岛屿观看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宣传图册中最经典的画面。圣马可教堂正对面的广场是不规则的梯形。面对教堂,左手边的建筑历史最悠久,称为Procuratie Vecchie,“ Vecchie”是老的意思。这里原来是管理教堂的督察们的住所。面对教堂左边的建筑称为Procuratie Nuove,“Nuove”是新的意思。新建了这排宫殿后,督察们搬到这边,政府将他们原有的住宅卖给商人,以便他们在码头经营业务。原来这里曾有一座教堂,拿破仑占领威尼斯后下令拆除,兴建为宫殿。这排建筑的最上一层有一排人物雕像,正中间却空了很大的位置。那原是要放置拿破仑像的。在拿破仑被流放后,原有计划就被中止。

不过真的站在广场上好像完全注意不到这个缺失,因为目力所及的建筑已经被各种装饰覆盖得令人眼花缭乱。而广场四周的柱廊外则被咖啡馆延伸出来的凉棚占据了好大一片。在著名广场上来杯咖啡,观赏川流不息的异邦游客似乎也是旅游书上重点推荐的项目。不过我曾看到过一则新闻,提到这里的一家餐馆采用很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欺诈顾客,遭到投诉。这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抱怨,一些游客想起自己也曾在这里吃亏,于是纷纷跟帖征讨。

克雷尔博物馆

教堂对面的建筑以前以拿破仑命名,被称为“Ale Napolenica”,现在则成为了克雷尔博物馆(Museo Correr)。博物馆由三部分组成:皇家套房、威尼斯历史文化展和国立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首先是九个保留了拿破仑时期装饰风格的房间。拿破仑兵败后,维也纳会议宣告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对伦巴第和以前的威尼斯共和国实施统治权,成立了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其第二位国王费迪南德一世曾在此居住。王座厅墙壁上可以看到代表米兰维斯康蒂家族的玻璃蛇和代表威尼斯的狮子共同组成的新徽记。徽记上方是一只铁王冠,代表新的王国。此后为了迎接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和皇后伊丽莎白,人们又对其进行了翻修。皇后伊丽莎白就是“茜茜公主”(Sissi),她曾两次在此居住,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她的会客厅、书房和卧室,但是并没有她当年使用的家具。在她的卧房中如今陈列的是拿破仑的继子尤金博阿尔的卧具,在床头可以看到他的姓氏缩写字母“N”。为了纪念茜茜公主,套房中陈列有她的照片、画像和雕像。

人们对美丽的女性总是怀有强烈的好感。但不是每一张漂亮脸孔都会引发持久的好奇心。只有那些有故事的女性才会演变成传说。而且她们在故事里还要显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头脑。有些女人竭尽全力要挤进历史,展示和男性相同的野心和才能。有些女人被迫卷入风暴的中心,她们希望独立于荒诞的世界之外,却始终无法独善其身。茜茜公主属于后者。

人们仍津津乐道于她的“皇室爱情故事”:年轻英俊的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爱上了在山野中长大的小丫头,他们一见钟情,这对跨越了出身等级的恋人最终幸福地生活在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宫廷。我们看到的那部电影正是以此为基础极尽渲染,感动了亿万观众。

茜茜公主照片 摄影/图虫创意

但其实茜茜嫁给皇帝时还是个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扮演交付命运的角色,而她对此非常厌恶。对她而言,维也纳宫廷是个枯燥乏味虚伪的金色牢笼,她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与奥地利皇帝离异,这使她陷入了恐慌和绝望。在此后漫长的四十多年里,她的心是不是常常被痛苦咬噬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她不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她的美丽、智慧都无法改变这一点,逃离成为她唯一的选择。因此,茜茜经常抛下丈夫和身为皇后应当履行的责任到欧洲各地旅行。

皇后喜欢下榻在舒适又有优美景色的宫殿,其中就包括位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这座套房。从明亮的玻璃窗望出去,可以看到在阳光下跃动闪烁的运河。在房间中似乎可以闻到波光粼粼的河水的气息,让人不仅联想到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对威尼斯的赞誉:“水边的金色鸽子窝”。茜茜也曾模仿海涅写了很多诗,并秘密印成诗集。

此外,克雷尔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是餐厅中展出的雕塑家卡诺瓦的几件作品。他最知名的作品《丘比特和普赛克》如今是卢浮宫的藏品。这里展示了卡诺瓦作品最初的陶土小样,揭示出其原始构思。此外还有一幅依据雕塑绘制的油画,没有亲见过雕塑的观众可以大致通过油画了解原作。

威尼斯历史文化展源于一位爱好收藏的威尼斯贵族提奥多·克雷尔的私人藏品。他不愿承担威尼斯的行政事务,专心于收藏。当时正值威尼斯共和国解体,外国统治者入主威尼斯,形势变化使一些面临贫困的贵族、受打压的教会出卖财产。克雷尔凭借敏锐的眼光收藏了大批中世纪到19世纪前期的各式艺术品和实用器具。一开始他只是在自己家中向上层贵族展示。1836年,他正式开办博物馆,因此现在的博物馆以他的名字命名。

经过不断扩充,现在博物馆成为展示威尼斯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收藏有历届总督的画像、威尼斯发行的钱币,以及反映威尼斯贸易和民俗的各类实物。其中的绘画作品有几件很有分量。在展示贝里尼家族作品的展厅中有一幅乔万尼·贝里尼的《圣母和熟睡的耶稣》,被认为是他上百幅圣母画中最好的之一。

在北方画派的展厅中有一幅小彼得·勃吕盖尔的《三王朝拜》。整幅作品都是农村乡镇的写实画面,熙攘的人们各行其道,而三王拜见圣母圣婴的场面位于画面左角。与其说这是宗教画,不如说是一幅民俗画。而小彼得·勃吕盖尔和他的父亲最善于表现的正是北方乡镇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博斯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是他一贯的风格,是惊骇恐怖的想象力与宗教情怀的奇特结合。

此外,博物馆最重要的作品是安东内洛·墨西拿的两幅画作,其中一幅画作《圣殇》的主要部分毁于火灾,看上去像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来自西西里墨西拿的安东尼发现用油彩调制颜料绘制的作品不易褪色和龟裂,而且色泽丰富细腻,便特意到佛兰德斯的布鲁日等地学习此法。安东内洛·墨西拿到达威尼斯后定居于此,弃商从艺,开始绘制作品。他对威尼斯甚至整个意大利绘画影响深远,其作品被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大美术馆收藏,都被视为珍品。

卡尔帕乔的《在圣殿中介绍耶稣》(局部) 摄影/郑实

乔尔乔内的画作《暴风雨》

安东内洛·墨西拿在威尼斯去世后也被隆重安葬于此。虽然威尼斯统治阶层以狡猾势利著称,但还是懂得善待有艺术才华的艺术家。对我而言,威尼斯的魅力除了独特的水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在鼎盛时期对艺术和艺术家的这种珍视的态度。也正因此,威尼斯收藏了数量浩繁的顶尖级艺术品,至今散布、保存于岛上的美术馆和教堂中。它们也是威尼斯引以为荣的财富。

猜你喜欢
威尼斯教堂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寻常威尼斯(节选)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在广场上玩
《教堂之夜》
广场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威尼斯狂欢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