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视角下的高三政治复习备考指导策略

2019-04-24 07:46广东陈吉君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本概念素养

广东 陈吉君

高三复习,不仅要关注学困生,还要重点关注中等生和优等生,让学困生和中等生能够拿到基本分,让优等生能够拿到高分,这是目前高考激烈竞争下的分层目标选择。达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很多,其中,信息素养策略是一种较好的切入视角。

一、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备考可以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切入

1.思想政治学科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及信息素养实质

2.信息素养与核心素养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信息素养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信息社会的建立对于21世纪及其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总体框架如图。可见,信息素养关系到学会学习、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社会参与等,可以说,信息素养渗透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每一个子集之中。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要素。显然,这里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都直接与信息素养挂钩,也与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其他要素有间接地联系。

综合上述两点,可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考都渗透着信息素养的因素。所以,高三思想政治课的复习备考可以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寻求策略。

二、高考拿基本分的教、学、考策略

即使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是分层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当然,矛盾具有普遍性,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复习备考指导都有其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共同的要求、共同的方法主要有下面这些。

1.要正确处理好课本和资料的关系

夯实基础,是对所有层次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对课本信息的精准理解和存储,也是核心素养中打牢人文底蕴的内在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夯实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对课本知识要烂熟于心。对课本知识烂熟于心就是要求学生不能离开课本去复习,就是不能只看复习资料。现在的高三学生,基本都有至少两套以上的复习资料。笔者认为,各种复习资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其最有价值的是它里面的练习题。至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复习资料里的基础知识填空题、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都只能供学生参考,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才有实效,才是学生的,而不是复习资料和老师的。我们应该告诉学生:高考是学生自己去考,不是老师去考;高考命题的最主要依据是课本而不是复习资料。

2.必须精准把握课本里的所有概念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思维?笔者认为,知识就是概念和判断;思维就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的推理。现在的高考,完全是纸笔考试,但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基于纸笔考试的思维能力考查其实就是运用课本里的概念(或材料里给出的新概念)和课本里的判断(也可以叫“原理”)结合起来进行的推理。这里,先谈谈新课和复习课中对概念的处理。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试题,本来很简单,但学生就是出错。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概念没有精准把握。

例1.(2018·全国Ⅰ卷·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评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精准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课本上的非核心概念,否则就不能快速地推导出社会流动生产率与水灰比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但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但数量增加,因此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这题很好地利用了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例2.(2017·全国Ⅰ卷·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 )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答案】D

【评析】此题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但材料对这个概念做出了简介,这个简介有三个要点,一是“价格总和”,二是“一定时期内”,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显然,如果我们平时教会学生进行概念分析,运用简介的三个要点对照四个选项,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A中的“为家人做的晚餐”不是商品,谈不上价格,不选;B中的“清代”不符合此题简介里的“一定时期”的特定指向,不选;C中的“纽约”不是我国,不选;D中的企业虽然是外企,但却是在我国的武汉进行的生产,所以D符合“GDP”的内涵和外延,为正确答案。

可见,对概念的精准把握是实现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含高考)获得基本分的第一要求。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的核心概念、重要概念、以及前概念和后概念就不在此一一展开分析。但教给学生分析概念的方法确实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尤其是进行文献研究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一种信息素养。

一般地,对概念的理解首先是抓主干,然后层层分析其定语修饰词,并注意反义词,界定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里,笔者以一道“即学即考”试题为例,说明在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中怎样指导中学生进行概念分析。

即学即考是指“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进行考查,强调及时学习,马上运用。其做法是,引入一个新知识(概念、原理等)并简介其含义,要求考生即时学习这一新知,并将这一新知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3.必须完整地储备课本每个知识点

正如前面所讲,考试大纲中的四项能力要求的第二项是“调动和运用知识”,其实质是选用已储存的课本信息,即调用所存储的课本知识。如果课本知识储存得完整,那基本就不会丢太多的分数,相反,如果课本知识储存得不完整,那是一定要丢分,甚至丢很多的分。这时,可能连基本分数都拿不到。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的复习备考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完整储备。如:只要谈到企业如何经营?一般都要从七个要点去考虑选择调用知识(经营战略、竞争优势、品牌效应、兼并联合、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国际眼光);只要谈到政府怎么做?一般地就要从六个要点去考虑选择调用知识(依法行政、三个决策、简政放权、履行职能、接受监督、党领导下);如果是《文化生活》里的怎么做?一般都要从十六个要点中去考虑选择调用知识(立足实践、依靠人民、现代传媒、对传统16字、对外来16字、四个反对、五个建设、文化三力、文化三感、文化三中、文化两自、文化两业、文化两益、两个修养、两个践行);如果是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回答问题,一般地都是从五个要点中考虑选择调用知识。(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或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4.要防止高考场上的五种“死法”

多数情况下,高考文科得低分的学生可能是出现了下面五种“死法”:“安乐死”(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遗憾死”(试题不难,但遗漏了要点);“啰嗦死”(语言不精,题未做完);“急梗死”(材料或设问新颖,吓得大脑一篇空白);“丑陋死”(卷面不美观或格式不规范导致得分低)。

要防止五种“死法”,就必须做到精准而完整地审题,精准而完整地储备好课本知识,精炼地论述,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里,精准而完整地审题显得特别重要,否则就会连基本分都拿不到。关于精准而完整地审题,笔者曾发表过一篇关于《如何审题》的文章,在此重新把主要观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首先审设问,一般地要注意9个限定:知识角度限定、行为主体限定、论述对象限定、题型限定、层次限定、问数限定、材料限定、导词限定、分数限定。然后带着9个限定去审材料。一般地,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常用方法有5种:术语转换法(如:日新月异≈发展≈辩证否定)、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两段或几段材料都讲到同一个问题)、层次划分法、段首段尾法(段首法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段尾法就是先分述后总述)。

5.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套路

在平时的摸底考、调研考、一模、二模中,我们都发现有的学生分数低的原因之一是对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不熟悉或不清楚,因而没有答全,本来应该得的分数都没有得到。所以,平时的训练要注意教给学生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这样,起码学生的思路会全面些。

例如:影响题=积极影响(意义)+消极影响(危害);措施题=区分主体+对症下药;图表主观题的答案要求是“四要四不要”(要用文字描述数据变化,除年份外,答案中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要从总体趋势上做判断,不要只描述关键点或特殊点;要对现象进行描述,不要忘记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的文字要精炼,不要啰嗦)。再如,批驳题的四部曲(首先是端出理论依据,其次是摆出事实铁证,再次是指出错误实质,最后是表明正确观点)。这样训练几次后,学生遇到这些题型的题目,起码有个基本的思路,就可以拿到基本的分数了。

三、高考拿高分的教、学、考策略

对于文科综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学科高考拿高分,除了打牢课本基础知识外,最主要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是打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是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和美观的书写习惯。

1.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的思维,包括空间上的多面思维和时间上的多段思维。空间上的多面思维一般由远到中、再由中到近的思考,也可以是由近到中,再由中到远的思考。时间上的多段思维一般有前、中、后三段或者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这样去思考。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在高考时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这叫“答的全”,这样就可以比别人多得分。其实就是生产和输出的信息比别人多。

例3.(2016·全国Ⅰ卷·38(1),材料略)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答案】①从全世界来看,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符合时代主题,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②从沿线国家看,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政治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③从中国自身看,能够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有利于体现我国是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

【评析】此题是典型的从空间角度由远到近的进行发散思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多角度思维的发散思维。如果学生少答一个角度,基本上就会少得三分之一的分数。发散思维对高考拿高分的作用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2.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里的创新思维,是指课本当中没有的观点,但在答案中出现。这往往是一般学生想不到的,也往往是增分点,谁答出了谁就比别人多得分。

例4.(2016·全国Ⅲ卷·38(2)材料略)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的应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经济效益:①加快车位周转,降低车场空置率,增加车场主收入;②有效对接停车位供给与需求,引导停车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少停车费开支;③获得便捷停车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满意度。

社会效益:①减少车辆随意停放现象,形成良好停车秩序;②加速车辆流动,减少交通拥堵。

【评析】此题是两问,(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在第(1)问答案中的第③点就属于创新思维。

3.打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考试卷有些题目是要求学生综合调用一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回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打通一个模块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同一个知识点在一个模块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例如,《经济生活》第九课的市场配置资源,实际上就是第二课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再比如,贯穿整个《生活与哲学》的一条线索就是使我们的主观要去符合客观,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关注时政语言,答出增分点

联系社会热点,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仅是学生获取新信息的途径,也是培养和落实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方法之一,而且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卷中都有体现。

近几年全国卷,都是设计或采用一些小的生活材料,从小切口切入设计问题,以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我们平时的教学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知道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最好是在黑板上书写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的关键词,并“敲黑板”,让学生熟悉这些关键词,使学生在高考考场上不知不觉地在答案中融入这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也就是增分点,也就是得分高于普通考生的地方,也就是创新性信息。

5.卷面美,格式规范,多得分

高考阅卷老师看到的是考生输入的信息,这就好比是人们看到一副宣传海报一样。美观、清晰、有亮点、有特色的海报一下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就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样,考生的卷面如果美观,答案的格式规范,就能让阅卷老师心情愉快,无形之中每个小题可能多得1-2分。这样,三道大的主观题(实际上常常是4问或个问)可能就比别人多得3-5分。

高考政治主观题总的答案或总的格式是:点(课本观点)+析(扣材料分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的具体格式是“五子登科”(标号子、戴帽子、扣料子、踩点子、抗坑子)且每一个要点独立成一自然段。这样的答案,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就是卷面美观、很有信息素养,无形之中会多得分。

猜你喜欢
课本概念素养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幾樣概念店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