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型医疗:除了物理整合 更要化学反应

2019-04-24 01:15刘也良
中国卫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文/本刊记者 孙 梦 刘也良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践行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改革举措,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路上越走越扎实。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实现从城市医院强到县级医院强;通过县域医共体全面推进,探索从县级医院强再到县域医疗卫生强,浙江的多项改革举措如何不断强化基层,并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当前在着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又遭遇哪些困难,浙江将如何破解?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

县医院强不等于县域强

《中国卫生》:为什么浙江省率先提出在全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什么样的优势?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

张平:经过多年改革积累,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不论是在资源总量、结构布局还是服务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看,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并存。

2012年年底,浙江实施了“双下沉、两提升”,在3年时间内,基本实现了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对县级医院辐射的“全覆盖”。但县级医院强不等于县域医疗强,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还是在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根子还是基层不够强,这就需要我们以综合医改为纽带,从整合县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打破条条框框,真正构建起省市联动、县乡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切实让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强起来。

近年来,浙江在推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党委政府抓改革。从“双下沉、两提升”到县域医共体建设从先行试点到全面推开,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改革工作,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空前加强。坚持系统谋划抓改革,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联动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服务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系统构架、协同推进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和长远规划。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中)在调研。

城市医院是体系“龙头”

《中国卫生》: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大型公立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以及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承担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张平:浙江从2012年部署推动“双下沉、两提升”以来,累计建成不同类型医联体526个,54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22 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办医,实现了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医联体对县级医院辐射全覆盖,实现了“强县级”的目标,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7年,浙江省在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改革思路,作为“双下沉、两提升”的升级版,在1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试点一年后,2018年9月份,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其目的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从“强县级”到“强县域”的转变。

城市医院是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我们在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中,采取改革考核、资金奖补、资源配置调控等措施,既要求城市医院下沉人才、技术、资源,也要求下沉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现“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无缝对接,精准下沉、精准提升。

县域医共体是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始终强调,这项改革绝不是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的简单重组,而是融合了治理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和服务秩序重塑等的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改革,是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医共体各个成员单位之间,不只是物理整合,还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真正产生“化学反应”。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办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中国卫生》:2018年,浙江省印发文件,要求在2019年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能够完成预期目标吗?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和瓶颈?

张平:2017年9月,浙江在每个设区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开这项改革。

按照县域全覆盖的要求,全省共确定了70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另外还有19个区,由市级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联体,鼓励参照医共体模式开展改革探索。目前,70个县(市、区)已将218家县级医院和1100多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成为161 个医共体。其中,由县级人民医院(含一院、二院等)牵头的医共体有106 个,由县级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有55个。

改革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医共体还带来了参与各方角色的变化和职能转变,我们也听到了诸如“医共体带来的竞争大于合作”“改革会走回头路吗?”等不同声音和疑虑,也确实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改革后,县卫健局将由“管医院”变为管绩效、管规划,从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到工作性质都发生很大变化;牵头县医院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重,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来乡镇卫生院“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推行改革后,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分配使用,难免让一些卫生院院长有些顾虑,因此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调动各方积极性。除此之外,医共体模式下,如何避免社会办医的“挤出效应”,如何保障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等,也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让原先两张皮、两条心的机构成为“一家人”,的确是个复杂的命题,但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办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针对问题,我们拟定了2019年度的重点任务清单:一是以落实“三张权责清单”为核心,进一步理顺县域医共体的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明确医共体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医共体的主要职责和权责界限。二是以实现“三项工作突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在落实全员岗位管理上,在创新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上,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上取得突破。三是以突出“三个能力强化”为导向,确保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要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不变主线

《中国卫生》:从“双下沉、两提升”,在卫生健康全行业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再到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0年医改看浙江,这样的政策轨迹,反应了浙江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什么样的整体思路、改革理念和谋篇布局?

张平:从群众的视角谋划政策体系,用群众的语言设定发展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工作标准,是浙江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宗旨和遵循。近年来,我们以强龙头、强服务为目标,部署落实“双下沉、两提升”;以优化服务流程为突破,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增强基层能力为主线,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深化便民惠民为导向,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这些优流程、强能力和惠群众等方面的持续努力,正是浙江省主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下一步,浙江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深化拓展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近跑”“少跑”“不跑”的要求,持续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贯穿于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各领域,融入卫生健康服务管理的各环节,着力推动外延再拓展、内涵再深化、服务再提升,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同时,全面对标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医学高峰”、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健康浙江共建共享水平等攻坚战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切实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