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全香 库建刚 邓荣东
[摘 要]根据目前工科专业普遍存在的实习实践环节复杂现状,课题组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经验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诸如学校和生产企业对实习的关注程度不同,缺乏沟通和管理,学生配合度不高,双师指导和讲解难度大,实践安排岗位操作难以实现,实习经费紧张等实际问题突出。课题组针对实习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开展有效实习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提出矿物加工实习改革和创新举措,主要是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保障制度,全面优化实践模式,改善实习装备,完善实习考核制度,专题座谈及时总结,等等。课题组还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企业和学校共营的独立选厂实习模式和学生化整为零进入企业进行“学徒”制实习模式,兩种模式各有特点,按照企业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加强实习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保障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科;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072-03
工科专业学生都要经历实习实践环节,其中生产实习是能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实习环节[1]。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演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之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既是紧缺专业,也是大多数人眼中的“艰苦专业”,因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生产实践训练,对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注重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已形成共识[2]。
一、当下矿物加工生产实践过程现状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前也称选矿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金属和非金属等固体矿产资源的分选加工、矿物材料综合利用方面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3]。为提高矿物加工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实习实践教育改革,强调校外学习和实习时间的重要[4]。然而,据多方了解,矿物加工工程实习实践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工科专业大多数实习实践情况都不太理想,整体生产实习质量不佳,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5]。
(一)学校和企业缺乏沟通和管理措施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按照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推进本科生实习实践的改革和创新,而现状是教学创新和改革方法百花齐放,高校教改立项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立竿见影的实践改革效果,几乎没有出现[5-6]。学校重视理论研究和思维创新,企业重视生产实效和经济利益,因而虽然政策上制订方案、计划上严格要求,但企业生产运营与高校的教学任务沟通协调往往不同步,企业往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不够重视,实习岗位配合不够,只为保障安全第一,实践管理流于形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到位的原因是都缺乏相关政策鼓励和考核奖励,生产实习难以做到政策性的保障和补贴。
(二)实践安排变数大且学生配合度不高
目前高校学生人数众多,矿山企业大多担心过多的学生进入现场会影响生产正常运营,并且学生安全没有保障。因此,企业会不管实习大纲的安排,只允许少量学生现场观看,矿物加工岗位操作难以实现,学生很少参与操作,导致实习内容浮于表面。另外,由于现在企业生产车间大多实现自动化生产、中控室多媒体监控,学生难以实现动手操作和深入分析专业问题,只能浅显观察、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失去专业兴趣,热情受到打击,配合度不够。这种情况很普遍,矿山企业工作人员会根据现场工作任务变动,拒绝实习加入,学生情绪受到影响,消极对待实习任务。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质量,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并且缺少了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机会[7]。
(三)双师指导和讲解有较大难度
矿山生产现场,大多机械轰鸣,噪音环绕,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在现场讲解和指导,很难保证多数学生接收到并真正理解。同时,技术人员指导水平参差不齐,讲解沟通能力有限,而生产任务繁重,矿山企业又实现人员精简,技术人员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大多靠指导老师集中补充说明,这让学生感觉脱离现场,和课堂理论讲授差别不大,甚至宁愿接受室内课程,难以取得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最佳效果[8]。
(四)企业参与度不高,实习经费紧张
大多矿山企业与学校都已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愿意提供便利,承担实习任务,保证学校拥有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拥有实习机会、实习场所,这只是开始,还需要具备更多辅助条件和共同建设的目标。大多企业以安全生产和经济利益为先,对矿物加工工程人才的长远培养计划关心不够,难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评估和考核激励当中,观念中学生就是外来参观者。做不到实践参与,何来提高实习质量?另外,学校实习经费有限,配套实习物资紧张,企业对实习的参与和保障不够,也使实习环节受到影响。
二、探索矿物加工工程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
通过对矿物加工工程实践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更完善的改进措施。比如,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府、企业、学校协作配套体系,政策上激励机制还未建立。因此,探索矿物加工工程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建立完善的实践模式,对于矿物加工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建议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保障制度
政府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优惠补贴和税收减免措施,提高矿山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建立专门保障组织,对学生矿山实践安全做全面评估,有效免除矿山对学生安全责任的顾虑,确保清除实践的安全隐患。比如政府提供资助,在矿山成立专门组织,确保实践教育管理和保障评估体系[9]。
(二)实习方案多方敲定,全面优化实践模式
学校指导老师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熟悉实习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等。企业提供经验丰富、热爱沟通、专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制订实际参与的有效实习主题,完成相关阶段实习任务,提供实际奖励形成激励机制[10]。学生带着任务目标,深入探讨专业问题,有的放矢,实际问题现场分析,锻炼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努力增加实习经费投入,改善实习装备
针对矿山生产环境,要做到实习的安全保障,需要大量配套实习装备。首先,矿山地处偏僻,气候异常,要谨防蛇虫鼠蚁,必须购置相关防护装备以及预防藥品等。其次,选厂机械轰鸣,噪音困扰,粉尘困扰,还有酸碱性污染物,都需要配套的服装和用具,使学生实习安全保障落到实处。统一的服装和用具,也能提高实习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整齐程度,同时提高实习质量和效率。最后,针对噪音情况,为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人员取得有效沟通和交流,还需要配备无线电对讲接收装置,克服车间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沟通困难,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技术交流障碍,提高技术指导和技能讲解质量。
(四)完善实习考核制度,组织专题座谈及时总结
实习考核制度保证学校公平、公正地评定每一个学生,需要结合平时表现,如学习积极性、实习主动性、任务完成程度等综合考评。例如,评分细则可以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占30%,岗位操作熟练程度占30%,工作表现(含遵守劳动纪律、责任心、主动性等)占40%;或者实习平时表现占30%,实习日志占30%,实习报告占40%。每个实习阶段,甚至每天实习任务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实习问题,及时解决生产实习难题。尽量多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专题座谈,让学生直面企业高工高管,勇于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另外,企业相关人员也应参与考评激励,企业优先聘用考核出的优秀人才,提前定向培养,达到产学研合作办学成效,实现卓越工程师的真正培养[11]。
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和地矿其他专业一样,属于大多数人眼中的“艰苦专业”,目前矿山工作环境已有很大改善,选矿厂基本都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中控室全流程控制,矿山工作人员早已摆脱了重复繁重的简单体力操作,生产管理理念和矿山人文气氛也是日新月异,本科生产实习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笔者自身从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依照指导生产实习多年经验,总结实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两种可参考的生产实习模式。
(一)企业和学校共营独立选厂实习模式
常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时,企业和学校都担心出现学生安全、影响正常生产等问题,只能安排参观性质的“走过场”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深入进行动手操作,达不到生产实践的目标。学校的实训基地简便可行,倒是不用过多担心人身安全,指导教师负责安排课题,但大多只是实验场所,脱离企业现场生产环境,也不可取。若是既可以在企业环境中实习,不影响企业固有的正常生产,又不用担心安全和生产问题,专门开发一个部门,设立一个企业和学校共营的独立选厂实习环境,其中具备企业全套生产流程,全套设备正常运行,只是将工作岗位全部控制为实习岗位,学生经过培训上岗,独当一面来接任岗位全部工作。该独立工厂自负盈亏,盈利可归入企业效益,即便亏损也有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保障经费扶持。当然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巨大,可选择企业淘汰或闲置的生产线、生产设备代替,进行废物利用或者再次回收,设立企业专门的实习负责部门进行管理,可收取实习费用进行补贴运行。
1.真实进入生产,真实体验操作
生产企业和学校共营独立选厂实习模式中,企业独立选厂除管理岗位可部分由企业专人和指导教师负责外,其他岗位由学生负责,真正把学生带入岗位角色,职责明确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全员动手操作,真正发现生产问题,分析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在实地操作,亲身体验生产实习。
2.按照企业岗位工作制度轮岗
根据专业内容和社会需求,制订科学的实习岗位制度。实习内容要完整,契合专业内容,不能只集中在技术流程考察和设备运转分析上。学生经过培训上岗实习后,按照生产奖惩规定执行生产任务,独立完成阶段任务后,经指导老师和企业人员进行阶段考核,合格者可轮换下一个岗位。学生在实习期内须完成一定数量岗位任务,经考核合格,方能确保实习合格。各阶段生产目标明确,学生在真正的企业运营当中执行生产任务,迎接生产问题的考验,全方位体会企业生产各环节,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3.强化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习在指导老师和企业双师的共同指导监督下完成,指导老师还是整个实习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企业双师配合,发挥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教育,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操作,因为严肃的实习态度是实习过程的安全保障。在生产顶岗实习中,学生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完成生产任务中感受工作的乐趣,与人相处、团队协作和谐,以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学生在各个岗位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主动积极完成任务,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认真请教工作难题,严格遵守实习纪律。
(二)学生化整为零进入企业进行“学徒”制实习
企业负责生产实习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实习人数众多,也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兴趣各有不同,还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由此,学校可联系合作企业,统计实习岗位,让学生化整为零,分别进入感兴趣的企业进行“学徒”制实习。学生按照实习岗位要求,在指导老师和企业指派技术人员的教导下完成实习任务,企业双师需选派经验丰富、爱岗敬业、沟通能力强、技术水平过硬的业务骨干。这个“学徒”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引导和联系,企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岗位的技能实习,师生如同“师傅和徒弟”一样,学生跟班跟点顶岗,企业师傅手把手教导学生徒弟操作生产技术,在工作中教,在工作中学,实习结束时学生就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
“学徒”制实习模式中,车间变教室,专家是老师,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融合。为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该模式下实习实践周期应稍长,最好将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合并,学生实习内容将来可以直接作为其毕业内容,或者实习岗位是可以签订“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协议的预就业岗位。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带着未来工作的使命,更能够主动适应学徒身份,激发实习积极性,保证实习质量和效率。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辅导,企业师傅全程进行技能传授,三方要及时沟通和交流,克服顶岗过程困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四、结语
矿物加工实践教学应通过理论研究、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各种保障措施,切实推进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生产实习模式的全面改进,提供生产现场参与机会,增强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努力进取、奋發向上的良好实习风气,促进学生实践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生产实习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将理论带入实践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潘红波,闫军,沈晓辉,等.国内外工科生产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3-85.
[2] 丁淑芳,康文泽,张鸿波,康华,徐岩.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12(6):131.
[3]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93-94.
[4] 沙杰,谢广元,彭耀丽,夏文成,李延锋.提高矿物加工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6-27.
[5] 彭耀丽,谢广元,陶有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2.
[6] 李花,刘晓东,王枫,费继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74-175.
[7] 张凌燕,高惠民,李晔.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7(3):98-100.
[8] 林华,游少鸿,曾鸿鹄.“卓越计划”下的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4(8):64-66.
[9] 董金波,任恩瑕,李春华,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2(10):95-96.
[10] 付士军,刘志强.基于校企联合地方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4(8):38.
[11]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教改背景下高校课堂的教与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2):85-8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