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材解读 强化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实效

2019-04-23 12:48薛丽珊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分配律学法小明

摘 要:教材是知识承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教授业的主要依据,而教材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透”、读“活”、读“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透”教材;读“活”教材;读“宽”教材

教材是知识承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教授业的主要依据,而教材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准确、深入的教材解读才能贯彻好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产生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对学生强化学法指导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 读“透”教材,在运用迁移规律中,掌握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景中都适用的每一个操作。然而学习迁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掌握知识,发展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读“透”教材,在课堂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零散知识的回顾中来揭示出一些学习规律,更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儿童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立刻见效的,但如果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对学生坚持长期训练,那么学生是能够获得学习迁移能力的。

一个好的开头,不但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提高学生迁移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创造条件,或者减小学习新课的难度。利用导入教学这个环节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迁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很有必要。

例如,在教学“7+几”时,要求学生根据操作过程顺利说出“9+几、8+几……”计算过程。学生通过回忆“凑十法”这一计算方法,这时学习“7+几”时,好多学生就已经悟出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此,学生的学习迁移就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且学生还由此类推到学习“6+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不仅学会解决某个知识的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认知模式。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就会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大部分新知都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发展而来,都可以利用前一个知识来解决后一个问题,那么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以新为旧,以旧学新”。

二、 读“活”教材,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

要做到读“活”教材,教师应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尽量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与学习时的情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景才能更好入情,入情必然开拓思维的空间。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景中会把自己的情绪、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借此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在一个新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出现与以往常境中大为不同的表现,不但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还会发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随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思想交流的机会就会增多,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往往能从老师及同伴那里获得其他信息,其信息量超出整节课所预计的知识容量。由此可见学生均能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用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在课的引入和新课教学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步骤中创设了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以父子同游乐园,编题引入“周末,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游乐园,小明买了三张门票,每张5元,剩下105元,请猜一猜,爸爸给小明多少钱当家?”课一开始(第一站)就吸引学生的兴趣,这种情景符合学生的自主活动要求,此时此刻学生马上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这时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这就给学生直接暗示,所要学习的新课也有同样的多种解法。果不其然,学生在用算术解和方程解两种方法解答之后就直奔主题而去(第二站)“到了小火车站,小明付给售票员50元,拿了3张票,找回5元,忘了问一张票多少钱,你能帮忙算一算吗?”在此稍做叙述即要求学生直接尝试解答,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既赋予学生主动权,又给予思维的空间,学生自然放得开,各种不同的方程式便跃然纸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从不同方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学习效果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读“宽”教材,在质疑、释疑中掌握学习方法

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该懂得在原有旧知的基础上承前启后进行梳理,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来思考一个课时的具体目标,将相应的知识点或内容放在一个更大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以本节课的内容为主线链接更多相关主题的知识。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等乘法运算定律时,让学生把自己在观察、推导、概括、理解过程中的疑点指出来。像“乘法分配律”中只讲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学生在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就对“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怎么办?”,“乘法分配律在这里是否也适用?”等问题提出疑问。学生产生疑问,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发动,及时的释疑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良机,教师在此创设一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把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加以延伸,扩展应用范围。结果学生自己都会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几个数的和、差混合运算与一个数相乘”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思维的瞬间变化适时启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引导通过“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必然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同时在实践中探索逐步领悟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透”、读“活”、读“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银泉.注重学法指导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山西教育(教学),2017(5).

[2]姚志银.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贵在学法指导[J].小学时代(教师),2011(9).

作者簡介:

薛丽珊,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立成小学。

猜你喜欢
分配律学法小明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小明照相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做不到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