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献美
个别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活动。因而,如何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学习和组织分享,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的思考与创设
个别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的充分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因此,在环境的创设上,思考和做得多的是怎样通过多元的融合、智慧的开发与利用,让幼儿一到环境里就想玩并愿学的目的。
一是巧妙的融合。要与主题环境融合,与主题核心经验的融合,还要与生活活动的融合。生活活动为个别学习性区角提供素材,个别学习性区角活动也为生活活动创设条件。例:中班种植园地,在师幼共建的过程中,个别化活动增添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更显价值。二是空间的开发。个别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可通过隔断的巧妙利用、桌椅的多变摆放、墙地柜面的多元开发等方法,在有限的教室里形成不同形式的独立探索空间,以便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去快乐学习。三是收纳与展示。在个别学习性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任何活动与材料。为了让孩子们一进活动区就知道想探索的材料在哪里,在材料的标识上我们努力做到清晰、有趣,让幼儿一看便知。在环境中留下展示的空间,不但让孩子们的探索结果能够得以呈现,也让班级老师清楚个体幼儿的学习情况。
二、材料的选择与判断
材料的提供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的效果,我们也愈发注重材料投放前的选择与判断。我们经常会提醒在提供材料时,不能一味注重结果,要多想想怎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去自主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想象力,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是课程开展中的个别化材料选择。注重材料要凸显主题核心,还要兼具平衡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在材料的开发中,我们除了注重围绕主题核心经验开发外,对课程平衡的思考、对学习挑战的思考、对幼儿学习趣味性的思考也成了我们在材料设计和判断上的重要依据。
二是材料体现差异性。学习性区角活动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重视个体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在材料的投放上,除了对主题核心经验的考量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特点来选择材料。在小班,我们更建议老师创造游戏化的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了大班,在材料投放的基础上,老师更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图示、各种记录表的提供来不断刺激和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是材料投放的低结构化。一般来说,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致、目标明确,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達到和检验自己的游戏结果,但指向明确的操作程序往往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和创意。而低结构材料,更能推进幼儿的自主建构。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收集来自生活中种种原本可能丢弃的材料,经过在“材料仓库”分门别类的整理,就成了孩子们创意的源泉。
四是基于观察的材料调整与跟进。个别学习区角活动中能让孩子们收获什么呢?一定是让孩子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探索学习,习得一定的本领。那怎样才能提升有效性呢?要有效观察、适时适度的指导并进行动态调整。
三、对交流分享的思考
当幼儿在学习性区角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后,每次活动的分享交流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把个体幼儿的收获与经验做一个分享,能通过一些关键性经验的提升让每个幼儿都有收获,并激发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在游戏过程中,“什么时候讲?谁来讲?怎么讲?”是我们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一是时机的选择。说在前,新的材料介绍,有的环境会说话,有的一定是需要跟进介绍的。过程中,调整玩法激发兴趣时共议玩法,例如:玩扑克,我们这一班学习后,大部分幼儿尝试过凑10。
二是谁来讲?怎么讲?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汇集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当然,经验型教师会创设情境、抛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发展和心得。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使孩子从别人的视角,领略别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老师要重视学习性区角活动,将有限的学习活动时间通过区角来补充,发挥好区角的重大价值,为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平台。(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保育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