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在中考历史试卷里找出答案

2019-04-23 01:19张艳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题干试题

张艳丽

以丰富多样的材料为载体设计问题,是历史中考试题的突出特点。综观近三年来陕西省历史中考试题非选择题的设问,根据材料与设问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材料型和结合型两类。针对这两种设问我们总结了四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发现了答案的四大来源:

一、答案在材料中

材料型的常见设问是“依据材料概括”,常见的设问关键词有归纳、概括。答题基本方法有:①依据材料,抓住关键词提炼主要观点。②归纳概括材料的基本内容。

例1.(2016.19.2) 材料: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问题:材料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

例2.(2016.19.2)材料 :(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问题:依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从材料中直接寻找答案是最便捷的得分方法。但如何概括材料却又考验了学生,并非人人都能拿到分数。老师们要教会学生概括材料的方法,如找关键词;看符号,分层次;找转折语,得答案等。一般说来,找观点的答案在材料最前面,如例1房玄龄的观点是“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译成现代汉语为“重视吏治,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概括主要内容则需要对材料进行分层解读,如例2康熙皇帝的治国措施可分为三层:①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与统治制度;②大兴文字狱;③礼法并用,用法律等约束人们的思想言行。

二、答案在题干中

学生阅读试题、思考形成答案时往往忽视了题干,殊不知有时题干中就藏着答案,只要稍加组织就是很好的答案。如:

例3.(2017.21.4) 民族主义,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民族主义可分为积极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

问题: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这类试题的突出特点是题干与设问联系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干就透露着答题信息点,稍加组织就是答案。回答时只要抓住关键词提炼题干主要内容即可。如例3中抓住“民族主义”的概念或三种类型,答为“民族主义能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极端民族主义则会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爆发和地区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三、答案在考试说明中

每年的《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既是命题依据,也是备考依据,是命题者与备考者对话的桥梁。考试说明中呈现了考试的内容要点和题型示例,在考试内容要点部分暗藏玄机,多加研读就会发现。

例4.(2015.20.1)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

在考试说明内容要点之“近代化的探索”主题之下有四点内容,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主题之下有民族工业的内容。解答此题时抓住关键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回归上述两个主题,排除此段时间之外的和地主阶级的探索内容即可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民主思想,进行辛亥革命”。

以上试题的命制方式是先确定“近代以来的探索”主题,之后在同一时空背景下,选择材料设计问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而在围绕同一主题,同一时间范围内,实现不同空间跨越的命题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例5.(2015.20.2)近代世界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交融与联系”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

问题: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其哪一行业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对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此题共三小问,第一、二问难度不大,回答时只要看图或再现基础知识,便可回答出“世界贸易中心”和“交通运输业”。第三问难度提高,试题要求在“工业革命”主题之下,跨越欧、亚、美等大洲,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学生“时空观念”缺乏,失分严重。针对此情况,我们总结出“时空定位找考点,角度定位得答案”的解答技巧。首先根据材料和设问提示的时间和空间,确定考查内容(考点),其次根据设问定位考试内容(考点)的要求(角度)。例5材料和设问提示时空为“19世纪上半期”“东方国家”和“北美”,之后参照考试说明确定考查内容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内战,寻找回答问题的角度。经过分析明确“东方国家”要从两次鸦片战争影响角度回答,“美洲”要从美国内战角度回答,最后回归教材组织答案。

四、答案在知识(教材)中

在中考试题中,更多问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结合型”试题。一般表述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

例6.(2018.21.2)材料: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的谈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针对“结合型”设问作答,虽然不如直接从材料中或题干中提取答案便捷,但材料和设问也是有某种关联的,这种关联就透漏着答案的信息点。而一旦确定了材料與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有的设问甚至可以在教材知识中直接对号入座。例6第一小问美国方面的原因,直接从材料中找出,“打开苏联市场,缓解经济危机”;苏联方面的原因则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解答时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情,不难答出“需要得到美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支援”。第一小问为第二小问做了铺垫,指明了回答的方向,即“美苏关系正常化”为“20世纪30年代”以后世界带来的影响。事件和时间定位得出答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教材内容实现“对号入座”。

解答“结合型”试题,既要审清题意,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难点,因为他们往往搞不清“结合”什么知识。所以教学要夯实基础知识,稳扎稳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种快速寻答案的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有时两种方法可能都要兼顾。训练时不要刻意区分,得到分数才是王道。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题干试题
数字算式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