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连词“即使”和“尽管”的对比分析

2019-04-23 00:55刘思彤
现代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预期

刘思彤

摘 要:“即使”和“尽管”是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表达让步义的连词,它们都能够引导具有假设语义的偏句,通过一定的转折从而强调正句。“即使”和“尽管”虽然同具有让步义,在主观预期上也具有相似性,但二者引导的偏句在情况的确定性与正句的转折强度方面有所不同。同时,二者在表达方式、表达功能和语用方面也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即使”;“尽管”;让步连词;预期;语用

“即使”和”尽管”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让步义连词,多出现在复句中,作为关联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而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如:

(1)即使在干旱的土壤里,植物也不愁没水喝。

(2)尽管未来的世界充满无穷变数,但历史前进的方向不会改变,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更没有理由盲目乐观。

以上两例中,“即使”和“尽管”均做连词引导分句,将两个单句关联为一个复句。“即使”引导的分句“在干旱的土壤里”和“尽管”所引导的分句“未来的世界充满无穷变数”都是一种假设,先后退一步承认了分句中的情况,而后又加以转折,肯定正句中的结果,这是“即使”和“尽管”已经被广泛认同的共同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除了做连词这一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表示没有条件限制,可以放心去做,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能用否定式,不能带“着”“了”“过”。例如:“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说;你有劲尽管使。”由于本文着重对比“即使”和“尽管”的连词特征,所以“尽管”的副词功能在此不做探讨。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均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据现有文献看,关于“即使”的研究,多以让步句或转折句为基础,对该连词或与其相关的句式进行语义分类,如:邢福义(1985)确立了“‘即使实言句”概念,并将其归纳为4种相关格式;戴悉心(2001)对“也”在“即使”句中的作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关于“尽管”的研究,前人则更多关注其语义的演变及语法化进程。总的来看,已有研究较少从偏误入手,对二者的意义、内部结构、篇章表达、语用等方面的异同进行阐述,而这即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即使”和“尽管”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对“即使”的解释可概括为:“即使”属于连词,表示假设兼让步,“即使”所假设的内容以不确定是否会真实发生或与既成事实相反的情况居多。此书对“尽管”的解释为:“表示让步;虽然。”二者所引导的成分先陈述一种情况,与结果形成对比从而起到进一步的强调作用,后一小句用“但是、可是、然而、可、还是、仍然”呼应。但在实際教学中,这两个词的使用还是常常出现偏误,例如:

(3)所以即使{CC不管}得了无法治疗的病,也不应该为摆脱痛苦而自杀。

(4)即使{CC无论}家里要很多钱,即使{CC无论}给我很多麻烦,我都还是想要让妈妈活下来。

(5)尽管{CC不管}年龄大,可是身体非常硬朗,由于他在日本长大,所以在日本上的学。

(6)尽管{CC由于}我对导游这一行并没有多少经验,但我相信通过自己对导游这一行的浓厚兴趣,我一定会把任务做好。

(7)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才需要向外国学习。即使{CC尽管}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是要向外国学习。

(8)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就比如今天早上,尽管{CC即使}下大雨,我还是按时到了教室。

从上述偏误中可以看到,“即使”和“尽管”出现误用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两个连词的意义理解不到位,没有理解二者的区别性特征,也没有掌握其常见搭配,如例(3)~例(6)。

2.有少部分偏误出现的原因是将“即使”和“尽管”混用,虽然混用之后的句子在语法上并无大碍,可是一旦结合句子的语境或上下文意义,就能够看出使用不当,如例(7)、例(8)。

通过对上述语言事实及偏误的分析,不难发现,让步义连词“即使”和“尽管”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二、“即使”与“尽管”的语义表达

(一)“即使”与“尽管”所共有的让步义

“即使”和“尽管”都是具有让步义的连词。所谓让步,就是后退一步承认分句中的某种情况会发生,与正句所述的真实情况形成对比,并在二者的转折中进一步强调正句,其中分句中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基于现实、有一定理据性的。如:

(9)目前儿童最多一次接受5种疫苗接种,即使11种疫苗同时接种,也只及婴儿免疫系统反应能力的0.01%。

(10)莫约在《致命的援助:无用援助的破坏和新的出路》一书中说,尽管1970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了数千亿美元的援助,但是该地区大部分国家仍陷入腐败、疾病、贫穷和对外依赖的循环之中。

例(9)的“即使”引导了“11种疫苗同时接种”这一情况,并承认这一情况有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王维贤(1982)的观点,转折是对预期的背离,例(9)中的预期是“11种疫苗同时接种就能使免疫系统反应能力大幅提高”,而正句中却是“只及0.01%”,这就形成了背离,也就形成了转折。例(10)“尽管”分句承认了实际存在的情况“1970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了数千亿美元的援助”,以达到让步的目的,正句的转折标记是“但”与“仍”的结合,突出了结果的不可改变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让步义”及其带来的逻辑关系也很重要,因为有一些关联词具有和“即使”一样的假设义,容易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如:

(11)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他的人权,即使{CC如果}在患者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也一样。

“如果”和“即使”的相似之处就是二者都包含假设义,但“即使”的假设是为了让步强调正句的情况,在正句与偏句的对比中突显正句的转折,这与“如果”不同。

(二)“即使”句和“尽管”句在主观预期上的相似性

预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与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也常常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它是对未来事件的一种预测与心理期望,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谢心阳(2012)根据预期积极性的不同,将其总结为:预期的如果是偏积极的结果,就称之为“正向预期信息”;反之,则称为“负向预期信息”。主观预期性在“即使”句和“尽管”句中也可以得到体现,而且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首先,在“即使”句和“盡管”句中,正句所展示的情况可能有悖于偏句的预期,这一含义在“即使……,也……”“尽管……,但……”句式中最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偏句提出的既有可能是正向预期信息,也有可能是负向预期信息;而正句既有可能达不到偏句的预期,也有可能超出偏句的预期。如:

(12)这种思想认识不端正的人,即使“任务观点”再强,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13)即使ofo单车被停在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管道等信号难以覆盖的场所,用户也可以实现轻松解锁。

(14)尽管100年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人们仍不清楚牛顿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如何控制这些大尺度行为,从而导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的发生。

(15)尽管10万元只是工程所需的一小部分,但它发挥的“风险基金”作用可不小,使我们在举棋不定时坚定了信心。

以上四例中,“即使”和“尽管”所引导的偏句都是带有主观预期性的,如例(12)“‘任务观点再强”含有的预期的是“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例(14)“100年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含有的预期是“人们已经了解了这些科学知识”,它们都属于正向预期信息。而例(13)“ofo单车被停在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管道等信号难以覆盖的场所”暗含的预期是“用户无法轻松解锁”,例(15)“10万元只是工程所需的一小部分”的预期是“它的作用很有限”,都属于负向预期信息。这些预期与正句所陈述的情况相反,故用“也”或“但”来转折。在这一特征中,预期的“正负向”只是偏句的语义类型,无论预期是正向或负向,正句所表达的情况和偏句预期不符这一特点都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上述特征还包括一个比较特殊的方面,即不论偏句的预期如何,都不影响正句情况的存在。在这一特征中,“即使”常常和“还”“依然/仍然”搭配使用;“尽管”则常与“仍”“还是”等词语共现,并且“还”“依然/仍然”等词是可以与“但”“可是”等转折词连用的。如:

(16)即使1959年该县遭受了四十年来未有的大旱灾,在人民的冲天干劲下,粮食生产依然比1958年的特大跃进增长了32%。

(17)尽管1982年国家对奶粉的税收作了调整,税率下降到5%,但仍然不够合理。

以上两例中,例(16)的偏句属于负向预期信息,例(17)则属于正向预期信息,但正句情况并未受到它们的影响,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正句为了强调这种不变,使用了“依然”“仍然”。

“即使”句和“尽管”句中偏句主观预期与正句情况相悖这一特点,对整个句子的表意也产生了影响。人们在表达中,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表达过程、表达对象有一个预期的心理设想,通过这一设想与对方进行交际。当预期与事实情况相矛盾的时候,表达者的主观预期及其在交际前设想好的表达过程统统被否定,由此强调了正句情况和整个句子的核心主旨。

(三)“即使”句和“尽管”句中偏句的真实性差异

“即使”和“尽管”所引导的分句都含有假设义,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种假设有实现的可能性,才能引出正句中的结论或现象。《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释义没有对“假设”的内部情况作进一步的细分和说明,有些学者则将这类事件概括为“尚未实现或与事实相反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可以进一步完善:当二者引导意义上较为完整的分句时,“即使”所引导的假设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总是小于等于百分之百的,因此可以称之为“不确定事件”;而“尽管”所引导的几乎都是已经确定或者发生过的情况,可以称之为“已然事件”。如:

(18)即使他讲的东西有明显的错误,我们也是极力掩盖、粉饰、回避,不敢正视,不敢触及……

(19)尽管我无法照顾这些孩子们,但我帮助主日学校的小学生们进行了对话节目的练习。

例(18)中“他讲的东西有明显的错误”是一种假设,他讲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带有明显错误,甚至他是不是真的讲了这些东西,我们都不得而知;而例(19)中“尽管”引导的“我无法照顾这些孩子们”是一种事实情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通过考察语料发现,“即使”句中的“不确定事件”还可以按照发生概率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情形:即不可能、可能性不明和未然。如:

(20)即使你有变出泰坦尼克的能力,你也要化身弱小女子去搭那许仙的草船。

(21)从家长角度考虑,如果家长工作很忙,即使下班回家也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可以考虑送全托。

(22)按当时市场分析,即使实现了年产3万吨规模,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23)你不用太紧张,即使一会儿见到了他,你也要从容面对。

(20)~(23)分别是按照上述分类给出的例证。例(20)中的“变出泰坦尼克号的能力”显然是不存在的;例(21)和例(22)分别是发生可能性大和可能性小的情况,如“下班回家也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但“实现年产3万吨”发生的概率则很小;而例(23)中“一会儿见到了他”是确定将会发生的,只是时间未到而已,所以可以将其归于“未然”一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让步义连词“即使”和“尽管”在语义上做出如下概括:连词“即使”,通过让步承认假设出的不确定事件,多与正句形成转折关系,从而强调结果;连词“尽管”,通过让步承认一定的事实情况,多与正句形成转折关系,从而强调结果。

留学生在学习“即使”和“尽管”时,时常会因为搞不清偏句的这一形式特征而出现误用。如:

(24)所以即使{CC不管}得了无法治的病,也不应该为解脱痛苦而自杀,虽然已经无可奈何,但如果有奇迹的话还能活下去,那不是很可惜吗?

(25)尽管{CC无论}年龄大,可是身体非常硬朗,由于他在日本长大,所以在日本上的学。

这两例偏误出现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不管”、“无论”连接的分句与“即使”、“尽管”的差别。

首先,在引导偏句方面,这些连词存在差异性。“不管”所连接的偏句常有这两个特点:1.存在选择性或不定指信息,如“不管他是年轻还是年老”“不管是三月还是四月”“不管他说了什么”;2.有对程度的描述,但这种描述是带有假设性和不确定性的,如“不管他学习有多好”。“无论”在用法上和“不管”的相似性较大,但“无论”所引导的偏句基本不会有假设性的表达;而“即使”“尽管”引导的分句则分别是对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陈述,并无选择可言。

(四)“即使”句和“尽管”句中转折的差异性

“即使”和“尽管”所存在的让步义并非只由这两个词本身承载,与其搭配使用的连词也有密切关系,如“但”“还”“仍然”等在表达分句与正句间的转折关系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两个词的让步义体现得更加明显。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可以看到“即使”句常以“也”“仍然/依然”“还”等做转折标记;而“尽管”句常以“但”“然而”“还是”等做转折标记。虽然它们都在句中起着转折强调正句的作用,但转折义的程度有所不同。较之“即使”句,“尽管”句的转折义要重一些。如:

(26)43%的河流水质达不到Ⅲ类水质,基本失去直接利用价值,利用率不高,即使不考虑用水工艺问题,也只有45%左右。

(27)即使你老了,我还是喜欢你的,何况我绝不会让你等太久。

(28)尽管国家拥有强大无比的武装力量,但是,它保护的地域辽阔,人员众多,根本不可能每时每刻给每一个人以强有力的保护。

(29)尽管有马里奥给她安慰,她仍然一时无法调整自己。

以上四例可以看到,虽然正句都在转折,但例(28)和例(29)转折语气强烈,带有明显的确定性;而例(26)和例(27)的转折语气比较委婉,对正句情况的表述留有一定余地。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除了转折连词本身带有的轻重程度外,上文分析过的“即使”句和“尽管”句偏句的真实性差异对正句的转折强度也造成了影响。“即使”句的偏句更接近“假设”,所以正句的转折是基于不确定情况的,表达效果和语气就相对较弱。

三、“即使”句和“尽管”句在语篇中的

特征功能

(一)“即使”句和“尽管”句在语篇中的特征

作为典型的让转句,“即使”句和“尽管”句在语篇中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有同其他句式相似的特点,当两种句式出现在语篇中时,常通过直接陈述事实或补充解释已有结论,对核心意义进行深化。如:

(30)他同已经不再美丽的母亲生活在哥伦比亚,连同兄弟姐妹一家五口,他的母亲即使再能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31)他们从前人和自己的切身经验认识到,尽管国家拥有强大无比的武装力量,但是,它保护的地域辽阔,人员众多,根本不可能每时每刻给每一个人以强有力的保护。

(32)恭平与一般人不同,毫无年轻人特有的那种旺盛的好奇心,无论看什么都觉得一样,即使接触到一流的艺术或美术,也从未为之感动或倾倒过。

(33)但玛莎却像失去了什么似的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和寂寞。尽管有马里奥给她安慰,她仍然一时无法调整自己。

例(30)和例(31)直接陈述说明事件,而例(32)、例(33)中的“即使”句和“尽管”句分别对“无论看什么都觉得一样”和“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和寂寞”进行了补充说明,使意义表达得更加具体。

除此之外,“即使”句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尽管”句所不具有的:“即使”句有时会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语气较强烈的质询。如:

(34)秦孝铭一脸的严肃及不妥协。“即使兆青的伤能证明西方的技术好,也不成吗?”

(35)“离了我,即使你术法再厉害又有什么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如果船沉了,大不了一起死!”

在这两句话中,说话人使用“即使……也……”句式,先通过假设做出让步再发问,渴望说服或质问对方的语气也更加强烈。

(二)“即使”句和“尽管”句在语篇中的功能

“即使”句和“尽管”句运用在篇章或交际中,主要有两种表达功能:1.作为让转句,这两种句式通过让步和转折两种标记增强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内容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这个功能与其他连词的功能是相同的。2.“即使”句和“尽管”句用在交际中时,能够传达出一种情态意义,即与主观意愿和预期相反的意外感和无奈感,从而使话题从感情层面得到深入。如:

(36)这样说来,我竟无意中做了这个专号的发起人,即使不写文章,也已逃不了提倡鬼怪文学的嫌疑,于是索性放笔来谈谈鬼了。

(37)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与国际上先进大公司相比,还比较稚嫩,尽管我们的某些方面、某些产品并不落后,但仍难与外国老牌子产品相抗衡。

以上两例中,例(36)中说话人主观上没有预料到自己能做“这个专号的发起人”,由此进一步体现了对“索性放笔谈谈鬼”的现状的意外和无奈;同样的,例(37)中对“中国计算机事业比较稚嫩”这一观点表达得比较委婉,“盡管”句的出现不仅使得这个观点得到了补充,也加强了无奈承认的主观情绪。

四、“即使”句、“尽管”句与语用的合作原则

Grice(1975)在会话含义理论中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取得交际成功的愿望,因此人们要遵守一些原则才能进行交际,这就是“合作原则”。这一原则由四个准则组成,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即使”句与“尽管”句在量的准则和质的准则上存在差异。所谓“量的准则”,是指所说的话包含交际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这个需要的其他信息;而“质的准则”,是要求说话人不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如上所述,“即使”句在交际中经常承认通过假设出来的不确定事件,“尽管”句通过假设与结果缺少直接关系的真实情况,来强调结果。从出现的必要性上讲,这些内容实际上不是交际所必须的。从这一角度看,它们都违反了“量的准则”。如:

(38)即使整个世界抛弃了你,也不会孤独或忧伤,因为有人与你共命运,不会因你得意失意而有所远近。

(39)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

例(38)中交际需要的核心部分只有“有人与你共命运,不会因你得意失意而有所远近”,“整个世界抛弃了你”这一假设只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表达效果,更具有说服力;例(39)的核心在于正句中的“共同点”,偏句只是为了对比凸显而非必须。

从分句内容是否真实以及证据充足这一角度看,“即使”句因偏句是不确定的内容而违背了这一准则,但“尽管”句则符合这一准则。仍以(38)为例,“即使”句中的偏句“整个世界抛弃了你”是说话人自知的不可能情况,但“尽管”句偏句中的不同点是事实,符合“质的准则”。

虽然“即使”和“尽管”所引导的分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和“量的准则”,但并不代表它们无法在交际中正常使用。语言的机制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同时也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极大张力。“预设机制”中存在一种“不言自明的预设”,它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明白话语的真实性,但依旧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即使”和“尽管”所引导的分句中对事实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违背和假设也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即使”和“尽管”同作为连词时,在语义上都具有让步义,二者连接的偏句的主觀预期都有悖于正句情况,但偏句中内容的确定性有所不同,“尽管”句在整体上比“即使”句的转折程度也更深。在语篇中,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情态意义,能够从与主观预期相反的意外和无奈的情感层面深入话题,但“即使”句相比“尽管”句多了语气强烈的质询功能。除此之外,“即使”句和“尽管”句都不符合“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但“尽管”句符合“质的准则”。

参考文献:

[1]聂仁发.“即使……也”的语义结构[J].语言研究,2017,(1).

[2]徐姝阳.“尽管”“虽然”与“即使”的用法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1).

[3]李计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以“尽管”和“简直”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1).

[4]李晴.现代汉语转折关系表达的类型与逻辑基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4).

[5]唐凤燕.现代汉语“即使”复句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邵敬敏主编.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8]谢心阳.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的汉语预期类构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