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版式织机

2019-04-23 03:09鸟丸知子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纬纱经纱织机

(日)鸟丸知子

一、综版式织机概述

综版式织机是一种古老的织造设备,它可以制作出既牢固又美观的绞经组织的绳带类织物。在其他国家,综版式织机被称为Tablet Weaving或Card Weaving①,其使用范围涉及美国②、欧洲的法国、冰岛、挪威,以及北部非洲的摩洛哥和亚洲的叙利亚、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不丹、缅甸、泰国、印尼等地区的民族。

笔者推测综版式织机的起源不限于某个地区,“综版”原本可能是一种用于搓纤维而制作纱线的工具,后来演变为利用综版进行织造的方法③。所有古代人类的需求应该都基本一致,那就是怎么能制作出“纱线”。因此,在全球如此广泛的地区都有综版织造技术,并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中国综版式织机起源至迟不晚于商代(公元前13世纪)和东周(公元前8~3世纪)时期。这种技术应该是编织向织造的过渡产物。据《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记载“1972年,在辽宁省北票丰下的商代遗址中,发现有一小片综版式织机织成的织物”。经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分析,该织物重叠,结块硬化,呈淡黄色,纱线均匀无捻度,像丝织品,织物的结构是上下绞转,纵截面呈椭圆形,圈内残存有纬纱,是一种典型的综版式织机织造的织品。1976年在山东临淄郎家庄的一号东周殉人墓中,发现有两块是同样结构的综版式织机织造的织品。丰下遗址和郎家庄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都是单层织物,两根经纱一组,每织一纬,上下交换一次位置,这大概是古代出现的最原始的绞纱织品④。

综版式织机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品生产中不乏应用之处,但对其展开的研究却几乎空白。如笔者看了《中国新疆山普拉墓》⑤中的图片,推定山普拉墓(西汉晚期至东晋时期)出土的几条织带应该是综版织机织造的。图1所示的织带,其中间部分是经二重组织,边部是绞经组织,是双色平纹地经二重组织和单色绞经组织的混合织物,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边部由于版转方向改变引起的突起。图1也展示了笔者采用30张四孔四角形综版织机试织的相同组织的织带。

二、综版织造工艺原理和表示方法

图1:新疆山普拉墓出土的织带的正面(最左),其背面(从左第二张),笔者试织的综版织带的正面(从左第三张),其背面(最右)

图2:穿线方向与版转方向的关系图

综版式织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综版开口来控制经线上下运动,变换相邻经线位置,而形成经纬交织点的浮沉结构,是最简易的织造织物的方法之一。一般综版式织机采用四角形(两孔或四孔)、六角形(六孔)的型版,每一个孔里穿一根经线。型版材料可选用皮质、木质、胶质、纸张等耐磨薄片。近代中国的综版式织机的特点是采用六孔六角形综版。在今天贵州安顺屯堡与河南登封,当地汉族人还在使用六孔六角形综版织造腰带,笔者推断中国采用六孔六角形综版织造的历史至迟不晚于明代。

综版式织机通过经纱穿入综版的方向、版转方向与角度、经纱的颜色排列等差异来织造多种纹样,并且可织造绞经、经二重等多种特征纹理结构的带子。

1、经纱穿入综版的方向

经纱穿入综版的方向有两种。(同一张综版中, 所有经纱的穿入方向必须一致,否则无法进行综版的转动。)由经纱的前端来看,综版的右面穿向左面,本文用符号“↖”表示;由经纱的前端来看,综版的左面穿向右面,本文用符号“↗”表示。

2、版转方向与角度

由经纱的前端转向经纱的后端的方向,称为前转(forward turn),本文用符号“f”表示。

由经纱的后端转向经纱的前端的方向,称为后转(backward turn),本文用符号“b”表示。

另外,转动的角度各有差异。比如四角形综版,四角形有四条边,如果一次转四角形的一条边(90°),本文用“1/4”表示;如果一次转两条边(180°),用“2/4”表示。如果为六角形综版,则表示为“1/6”(60°)、“2/6”(120°)、“3/6”(180°)等。

3、穿线方向与版转方向的关系

穿线方向与版转的关系对织物捻向有一定的影响。

穿线方向为“↖”、版转方式为“f”与穿线方向为“↗”、版转方式为“b”所得到的黏度都是Z捻;穿线方向为“↗”、版转方式为“f”与穿线方向为“↖”、版转方式为“b”所得到的黏度都是S捻。

图2所示即为上述内容。

4、穿综图的表示方法

分配经纱颜色是按照花纹或形成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而排列的。本文对经纱颜色排列与穿线方向的表示方法如图3:1所示,其中的综版孔编号位置如图3:2、图3:3所示。

图3:4所示的是按照图3:1的穿综图来整经之后版转规律为f1/4连续来织造的结果。

三、实地考察事例

1、西藏综版织(调查时间:1999年)

西藏扎朗泽当古城,综版式腰带的织作者——加珠先生,演示了腰带的整个织造过程。

(1)整经

两个大钉子被钉在地上,相距约2米。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经纱的长度。准备六色比较粗的人造毛线和手工做的41张四孔四角形综版。尽管加珠先生的综版是用纸板做成的,但最早的综版是牦牛皮做的。加珠先生将经线穿过综版的四个孔,速度很快,期间不断确认经纱颜色的排列顺序。手指在两个钉子之间飞快地移动,好像已经把穿纱顺序、经纱排列记在脑子里了。加珠先生一张综版一张综版地穿经,并不断拉直经线。色纱依据预先设计的纹样进行排列。很快,41张综版穿经完毕,纱线被拉直,整经结束。

(2)织作

拔起一根钉子,经线一端打一活结,系于附近的柱子上。拔起另一根钉子,经线另一端系于织作者的腰上。小心维持经纱的张力,整理综版的穿线方向和经纱配色位置(图4)。

为了便于织作,得到一定的幅宽,加珠先生将41张综版集中在一起,紧握手中,并将它们不停转动b1/4。每转一次,引纬、打纬。这是绞经织的基本动作。织到一定长度,由于综版的回转,经线会被加上一些捻回,经线之间容易缠绕合股。这时需要将综版回转f1/4,以消除捻回。这样织造,既能形成幅宽(6厘米),又可以得到纵向对称的图案(图5)。

有了一定的幅宽之后,再次把综版回转,调整经纱配色位置,开始织纹样(图4)。

纹样部分为经二重组织,这能得到双面效果的织物(图5)。这时,41张综版的回转方向并不完全相同。综版卡号1到7和35到41的布边部分为绞经组织,综版转f1/4或b1/4连续就可织成。综版卡号8到34的纹样部分为经二重组织,综版操作依据纹样进行,有别于布边的操作(图6)。

图3:穿综图的表示方法和织造结果事例

图4:西藏腰带开头部分(绞经织)的穿综图(上)和为了织造经二重组织再次调整的穿综图(下)

图5:腰带正面:绞经组织(下部)和经二重组织(上部),其腰带的背面

图6:卐字纹的图案(综版卡号8到16的部分)以及织造卐字纹时的版转规律(版转角度都是1/4)

图7:加珠先生织造时的情景和织成的综版织帯(织幅6厘米,长度185厘米)

图8:屯堡人的综版织帯(织幅6厘米,长度500厘米)和织造情景

图9:上下两枚平纹织作

加珠先生自如地回转综版,一会儿功夫,腰带就完成了。整条带上有十三种不同的图案(图7)。

依加珠先生所言,综版式织机又称“ko-tha”。在藏语里,“ko”是皮肤的意思,“tha”是纺织的意思。除了用作腰带,综版式织带还可用作绑腿带、多用途的绳子等。

2、贵州屯堡综版织(调查时间:2011年)

屯堡人和一般的汉民族及其他的少数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并且穿着独特的民族服装。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稳重的黑色(当地人称黑色为青色)丝绸腰带(也被称为丝头系带⑥)。腰带长度约4米(含流苏的长度是5米)、宽6厘米,质量为2公斤。这种丝绸腰带就是应用六孔六角形综版织造的(图8)。

在贵州安顺市郊区西桥镇鲍屯村,综版式腰带的织作者——鲍中苏先生演示了丝绸腰带的整个织造过程。

(1)整经

棉线从安顺市内购得,经纱使用白色的棉线。织造一条带子大概需要5米经纱,整经一次可得18条5米长度的经纱,即90米。采用六孔综版26张,即总经纱根数是156根。将原来的经纱的尾头和这次的经纱的先头,一根根打结连接,即完成整经。26张六孔综版一直与经纱连在一起。经纱用两台木台拉紧,两台木台之间有4米的距离。为了避免木台移动,木台上放了很大很重的石头。

(2)穿筘

经纱上还有为了保持宽度(门幅)而使用的筘,筘的一个孔内穿入一张综版内穿过的6根经纱,故筘有26个孔。(打紧纬纱不使用此筘,用打纬刀)。

(3)织造

织者坐在经纱的旁边,横着进行织造。

①平纹织作

屯堡人的丝绸腰带是一种复合组织织物。带子前部(110厘米)和后部(110厘米)是由上下两枚平纹,用一根纬纱环状通纬而成,因此,这部分变成上下两枚平纹,形成一个袋子的状态(带子的中间是空的)。腰带前后段为了流苏用的丝线也一起织进去。156根经纱分两份,即一份有78根经纱,再把78根经纱分绞用来织造上面的平纹,剩下的78根经纱也分绞用来织造下面的平纹。上下两枚平纹都由分绞棒和线综完成织造(上面的平纹用分绞棒与提上的线综,下面的平纹用分绞棒与提下的线综)(图9)。

织完腰带前部的平纹部分之后,把分绞棒和线综都去掉。如果分绞棒和线综留着,下一步骤的综版织造则无法进行。织造腰带后部的平纹时,再把分绞棒和线综装上去。

②综版织作

图10:综版织作

图11:穿综图和百果花纹样的图案(综版卡号5到22的部分)以及百果花纹样(右半部分)织造的版转规律(综版卡号5到13的部分)

图12:综版织造的“荣”“华”汉字纹样(经纱:白色;纬纱:黄色)

丝绸腰带的中间部分(175厘米)由26张六孔六角形综版进行织造。经纱都是白色的棉线。鲍中苏先生说祖先使用的综版是用水牛皮做的,现代人则多用塑料替代。综版织部分的组织结构是绞经织,将26张综版集中在一起,紧握手中,并不断将它们向同一个方向转(f1/6或b1/6)。每转一次,引纬,打纬。绞经织部分不形成袋子状态(带子的中间不是空的)。一张综版内穿过的六根经纱绞扭着变成一根线。六孔六角形综版自然会出现两个开口,所以,每次引纬的时候,在上面的开口部分从前面把纬纱放入,再在下面的开口部分从后面把纬纱放回来,因此每次引纬有两根纬纱(图10)。

开始织纹样,26张综版的回转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百果花纹样,综版卡号1到4和23到26的布边部分,版转f1/6或b1/6连续就可织成。综版卡号5到22的版转规律如图11所示。

传统纹样有百果花、梅花、卍字等二十多种,把其中的十多个纹样在一条腰带上织出。鲍中苏先生已开始织出富、贵、荣、华等吉祥汉字的纹样(图12)。

屯堡人的综版式织机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保持宽度(门幅)的筘。一般的综版式织机不具备筘,无法控制经纱密度,因而经纱会集中,纬纱都被经纱盖住而不露出,使用26张综版才能有约3厘米的门幅。但是屯堡人的综版式织机具有筘,所以能形成6厘米的门幅,纬纱不完全被经纱盖住,会在经纱和经纱之间露出。这样的综版织带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见的。

图13:登封的综版式织机

图14:河南登封练功带的穿综图

依鲍中苏先生所言,鲍屯村有约700家,现在能制作丝绸腰带的只有十多家。鲍中苏家的第七代在明朝早期从安徽省歙县来到贵州定居,第十一代返回故乡安徽省时学到这一织造技术,一直流传到现在。鲍中苏先生是鲍家的第二十二代,也是综版织造的第十二代传人,自13岁起开始织造丝绸腰带,完成一条带子,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综版织造在当地“传男不传女”,为了织作更美丽的丝绸腰带,每家都有自己的小秘诀。

3、河南登封综版织(调查时间:2014年)

登封市是中国武术圣地少林寺的所在地,登封市内的少室路上有许多武术用品的专营商店。

王万利先生开的专营商店“少林三霸武术用品厂”里出售有采用六孔六角形综版进行织造的练功带,是由从登封市内开车约20分钟的廿十里铺村的王先生家人制作的。

(1)整经

高度30厘米的两个棒(棒A和棒B)被钉在地上,相距约2.5米。准备216根人造棉线和36张六孔六角形综版。综版是用塑料做成的,被称作“塑料片”,最早的综版是木板做的(叫它木片)。织造一条带子大概需要2米多的经纱(完成品的长度约2米,前后的流苏部分各约70厘米,织成部分约60厘米,织宽约6.5厘米),整经一次可得12条2米多长的经纱,即25米。用完25米的经纱(完成12条练功带)之后,将新的25米经纱重新穿透综版。练功带有单色的,也有由经纱的颜色排列来织出图案的。经纱的一端留着70厘米(为流苏使用)与前方的棒(棒A)连接,经纱另一端与后方的棒(棒B)连接,拉紧。余下的经纱绕在棒B上。织造从棒A到棒B的方向进行。织完第一条带子之后剪掉,把绕在棒B上的经纱再移送到棒A(图13)。

(2)穿筘

与前述的贵州屯堡人一样,经纱上还有为了保持宽度(门幅)而使用的筘,筘的一个孔内穿入一张综版内穿过的6根经纱。(打紧纬纱不使用此筘,用打纬刀)。当地人叫它穿线版。一根细杆在筘的上部从左穿透到右, 把它取掉时可以打开筘的上部。再把它穿透时可以闭关筘的上部。

图15:综版织作

(3)织造

织者坐在经纱的旁边,进行织造。

练功带前后部分70厘米为流苏使用,中间部分(60厘米)由36张六孔六角形综版进行织造。但开头部分只用12张综版进行织造。大概织了5厘米长度(织宽3厘米)之后再加12张综版(总计使用24张综版)。大概织了5厘米长度(织宽4厘米)之后,再加12张综版(总计使用36张综版)(图14)。该带子的组织结构是绞经织,将所有综版集中在一起,紧握手中,并不断将它们转f1/6。每转一次,引纬,打纬。一张综版内穿过的六根经纱绞扭着变成一根线。六孔六角形综版自然会出现两个开口,所以,每次引纬的时候,在上面的开口部分从右边把纬纱放入,再在下面的开口部分从左边把纬纱放回来,因此每次引纬有两根纬纱(图15)。使用36张综版大概织了20厘米(织宽6.5厘米)的地方就是这带子的前一半。为了避免织造绞经织时会发生的前端的经纱会逐渐绞合在一起,到这里把整个织机翻转上下,继续转f1/6来织造带子的后一半。带子的后一半先用36张综版织20厘米后,用24张综版织5厘米,最后用12张综版织5厘米后留着70厘米的流苏部分,经纱可以剪掉。

依王万利先生所言,综版织造练功带始于河南省,然后在山东、河北、浙江等地也开始生产。现在学中国武术的人越来越少,练功带也有几种其他代替品,长期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继承的综版织造技术面临灭绝的危险。

其他六孔六角形综版式绞经织的织带,笔者在1999年曾在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见有三件清代早期的实物,均为马鞍上使用的织带,笔者应用综版制造技艺成功对其进行了组织结构复原。用综版式织机进行织造,既可以形成格调高雅的纹样,效率又很高,尤其是六孔六角形综版的绞经织由六根经纱绞扭而成,其厚实、柔软、坚固的特点更适用于马鞍。

后记:笔者从1998~2000年在东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的题目是 《中国综版式织机技法与锦带研究》,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0年的岁月,至今笔者一直继续关注、调查、研究它。但截至目前,中国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织造技术的地区只发现了三个,在这三个地区懂得综版织造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综版织带的需求量也渐渐减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从中国清代的文物来判断,综版式织机在中国曾经是比较普遍的织造技术,但很可惜由于社会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综版式织机很多古老的传统纺织技术即将消失。笔者将继续关注,尽量记录下综版织造这一非常巧妙的织造工艺,同时要记录现代人们不应忘记的原始人类的智慧和努力。

致谢:感谢北京服装学院徐雯教授和刘琦老师提供贵州屯堡实地考察信息,感谢北京服装学院蒋玉秋老师助译。

注释:

①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这种工艺的叫法都不同。如:综版式织机、卡片式织机、Tablet Weaving、Card Weaving等称谓并不是当地人的称谓,而是研究者给出的称谓。

②美国使用综版织造工艺的人只限于当代艺术家和手工爱好者。

③(日)鸟丸知子:《中国综版式织机技法与锦带研究》,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15页。

④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8页。

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新疆山普拉》,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9页(图号302)。

⑥徐雯等著:《贵州安顺屯堡汉族传统服饰》,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26页。

猜你喜欢
纬纱经纱织机
在剑杆织机上织造塑料扁丝织物的几项改进
宽幅家纺面料中缝疵点的解决措施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基于一元二次函数的层联机织预制体细观结构表征
基于激光三角法测量经纱管振程的研究
剑杆织机断纬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提高小样整经机效率的一项改造
由甲纺机:两款织机高速高效稳定节能
古织机与丝绸文化
玻纤织机光电感应经停装置的研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