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回鹘公主供养像服饰图案研究

2019-04-23 03:09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供养人陇西回鹘

崔 岩 楚 艳

引言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朝代更迭,政权纷立,西北地区同样是多个国家和政权并存,盘踞各方。伫立于敦煌地区的归义军政权一直与中原政权保持正朔关系,并依附于强大的辽朝,同时为了获得相对稳定和强势的发展空间,十分重视与周边政权的联络交往,和亲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从西汉金山国开始,曹氏归义军先后与甘州回鹘、于阗国展开多代和亲、互相嫁娶的政策,诚如P.3633V①《龙泉神剑歌》所唱:“结亲只为图长国,永霸龙沙截海鲸。”②历史上的回鹘曾与唐朝世代和亲,至五代时,“甘州回鹘数至,犹呼中国为舅,中国答以诏书亦呼为甥”③,所以甘州回鹘可汗亦以李为姓,望称陇西。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迎娶的甘州回鹘④可汗之女李氏,亦称回鹘公主。因为特殊的身份和在政治联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敦煌石窟中她的供养像通常与曹议金供养像相对绘制,如与曹议金其他两位夫人索氏和宋氏供养像并绘时,也通常绘于二者之前,其样貌和服饰也多着墨表现。

一、回鹘公主历史事迹钩沉

回鹘公主⑤是甘州回鹘可汗⑥之女,后嫁与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为妻,自称“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也称“回鹘公主”。曹议金与李氏所生的两个女儿,一女回嫁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为妻,一女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曹议金的亲戚——翟氏家族,又迎娶了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与曹议金之女所生的女儿。在敦煌石窟供养人题记中,依据称呼的习惯,亦将曹议金之女、外孙女称为“天公主”。因为民族、出身和信仰的相似性,以上提到的诸位天公主以供养人身份出现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时,服饰搭配与图案特征较为相似。本文以曹议金之妻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为主要案例,进行论述和研究。

图1: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

图2: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之桃形冠纹样

图3:敦煌粟特女神图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回鹘公主陇西李氏开启了归义军政权与回鹘国世代联姻的政治局面。此外,她本人还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在曹氏归义军建立初期的修窟愿文或功德记中,留下了许多为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祈愿的记载,如P.3781《河西节度使尚书修大窟功德记》在为大梁帝主、河西节度使尚书祈愿之后,写道:“天公主宝朗,常□松柏之贞;夫人闺颜,永贵琴瑟之美。”又如S.4245⑦《河西节度使司空曹元德造佛窟功德记》为莫高窟第100窟建造发愿文,写道:“国母圣天公主亲诣弥勒之前,阖宅娘子郎君,用增上愿。”P.3269《河西节度使司徒佛会祈愿文》云:“国母天公主,延龄宠厚,万年莫竭。”⑧这些记载证明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经常积极参与佛教法会活动以及敦煌石窟的开凿和建设,所以在壁画中留下了许多她的大型供养像。

另外,从P.4638《曹氏夫人宋氏邈真赞并序》中可知,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还是曹议金夫人宋氏去世时嘱托照顾遗孤曹元忠的人物。因此,在曹元德、曹元深兄弟执政时,尊称她为“国母圣天公主”或“国母天公主”,地位尤其显赫,对其服饰的描绘也特别精细。

二、回鹘公主供养像现状综述

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供养像在敦煌壁画中出现,主要有十二身,分别位于莫高窟第22、25、55、61、98、100、108、121、205、401、428窟和榆林窟第16窟中,全部与曹议金供养像相对出现。现将各窟供养像现状概况介绍如下。

莫高窟第22窟内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供养像位于该窟东壁门南侧供养人像列北向第一身,着回鹘装,题记曰:“勑受秦国太夫人天公主是北方大□(迴)□(鹘)□(国)圣天……”⑨

莫高窟25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曰:“故北方……”⑩由此判断此像为身后追绘,现仅残存桃形冠。

莫高窟第55窟甬道北壁底层剥出宋初绘女供养人局部,据题记可知第一身为甘州回鹘公主,题记曰:“故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勑受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一心……”⑪现残存桃形冠。

莫高窟第61窟内回鹘公主供养像位于主室东壁门南侧供养人像列北向第一身,题记曰:“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勑授秦国天公主陇西李……”⑫供养像中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大袍,捧香炉,足部残损。

莫高窟第98窟中回鹘公主供养像位于东壁北侧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一身,题记曰:“勑受汧国公主是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可□(汉)……”⑬画像中人物戴桃形冠,身着圆领窄袖红色拖裾长袍,袍上花纹被破坏。

莫高窟第100窟的窟主为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其供养像,题记曰“……郡……人汧……圣天可汗的子陇西李氏一心供养”⑭。人物供养像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长袍,较为模糊。除了供养像之外,此窟西、北、东壁下部绘回鹘公主出行图,整体形式模仿156窟的宋国夫人出行图,绘制的乐队、仪仗、马车等浩浩荡荡,场面隆重。行进队伍中回鹘公主骑高头大马,头戴帷帽,着圆领窄袖长袍。

莫高窟第108窟东壁门南下供养人像列北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已湮灭。人物戴桃形冠,着红色翻领窄袖长袍,下半部分已残损。

莫高窟第121窟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已湮灭。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长袍。

莫高窟第205窟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已湮灭。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长袍,下半部分残损。

莫高窟第401窟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残存题记曰:“勑受……”⑮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长袍。

图4:敦煌莫高窟第205窟回鹘公主供养像之领缘袖缘(常沙娜临摹)

图5: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之领缘与袖缘(常沙娜临摹)

图6:敦煌莫高窟第108窟回鹘公主供养像

莫高窟第428窟甬道北壁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不存。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长袍。

榆林窟16窟甬道北壁下供养人像列东向第一身为回鹘公主供养像,题记曰:“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公主陇西李氏一心供养”⑯。人物戴桃形冠,着褐色翻领窄袖拖裾长袍。

三、回鹘公主供养像服饰图案

1、头冠与首饰图案

回鹘公主供养像所绘头冠,又称桃形冠,另外在鬓上簪花钿,左右各插一钗和步摇。人物头发在装扮时均以红绢带束起结在头顶正上方,红绢带后垂至背部甚至腿部(图1)。《新五代史》记载回鹘夫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即嫁,则加毡帽”⑰。像中人物头顶立冠,常以叶片纹或花瓣纹为底座,头冠主体外缘简洁,形如尖桃。冠上的主体纹样均为凤纹,表现出典型的唐代凤纹造型特征。其凤首左向,叼衔璎珞,身躯饱满,昂首阔步,展双翅,尾部后甩上翘,演变为卷云纹,并适合于桃形外缘(图2)。根据姜伯勤和谢静等学者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P.4518(24)白描画《粟特女神图》(图3)等图像的研究,推测回鹘桃形冠可能和祆教的流行有关⑱。但是这幅图中粟特女神的桃形冠所饰纹样一个为斜线格纹,一个为鳞片纹,不同于回鹘公主桃形冠上出现的凤纹题材,这个现象可能体现出回鹘与唐朝及中原汉文化圈的密切联系,使之将传统的冠形与外来的纹样进行了有机结合。

2、袍服图案

壁画中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供养像均着翻领长袍。其闭合方式基本为右衽,如莫高窟第61窟、108窟之供养像,但是也有左衽,如榆林窟第16窟之供养像。长袍为大翻领,小袖、收口,在领子和袖口绘有相似的花鸟纹。领子和袖口色彩通常为浅于袍身的土黄地或蓝地,纹样为赭色,以墨线勾勒。从造型上看,纹样主要为两类,其一为凤衔花枝(图4),另一类为鹘衔花枝(图5)。前者与桃形冠上的凤纹一样,显示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后者则反映了回鹘特有的民族历史和文化。

根据杨圣敏的研究,回鹘的前身回纥源于北狄,是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古代民族之一,在商周时期,被称为“翟”或“狄”。这个称呼除了与回鹘语言发音相近之外,还因为其图腾崇拜为翟,也就是一种草原上轻捷善飞的猎鹰⑲有关。所以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合·骨咄禄·毗伽可汗遣使,奏请改回纥为回鹘,原因就是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所以,作为本民族崇拜的鸟类,与汉族自古崇拜的凤鸟,同时出现在回鹘公主供养像的长袍上,显示了汉和回鹘两种民族文化的交融。

从敦煌石窟图像来看,此类翻领长袍多为褐色,即《新唐书》记载的回鹘公主所服“绛通裾大襦”⑳。腰间以红绢带系结,系结多在中间,如莫高窟第61、108窟之供养像(图6);有时系在人物右侧胸前,如莫高窟第121窟;但是在榆林窟第16窟的秦国天公主陇西李氏供养像中,左右两边皆有垂下的系带,只是因为没有标明颜色,所以不太明显。由于供养像的特殊属性及姿态的着意安排,人物多双手捧香炉或花盘供养,这些供养器遮挡了长袍前面的画面,因此不易准确判断翻领长袍真正的系结方式。

图7:敦煌莫高窟第98窟回鹘公主供养像

图8:回鹘公主供养像(张大千临摹)

回鹘公主供养像中所着翻领长袍外,常常在腰间搭配菱形装饰,所绘纹样与翻领、袖口相仿,均为花鸟纹。从莫高窟第61窟之供养像来看,此装饰安置在腰的两侧,由红色绢带系结,样式类似于腰袱,在莫高窟401窟的回鹘公主供养像中也明确绘出了系扎的蝴蝶结。在莫高窟第121窟的供养像中,此菱形安置在胸前的一块,似乎作为翻领的延续,或者仅仅是胸前的装饰。

与以上所述较为不同的是莫高窟第98窟回鹘公主供养像之袍(图7),为红色圆领拖裾长袍,其色彩与《旧唐书》中对回纥公主服“通裾大襦,皆茜色”㉑的记载一致,张大千先生曾以此为依据将回鹘公主供养像进行复原临摹(图8)。因遭涂抹毁坏,壁画现状中人物供养像之长袍有白色斑块,已无法辨认具体纹样。作者实地考察时观察斑块布局,推测原为四方连续的小团花纹,因贴有金箔,而招致毁坏。

3、内衣图案

此外,回鹘公主供养像所着交领长袍内均穿着圆领内衣,所饰均为白地黑花或浅褐地红花的五瓣小团花纹,连同其他几位天公主供养像也不例外。有些画像中团花花瓣的根部为锯齿形,有的画像进行了简省,但是从总体表现来看,明显显示出雕版印花工艺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敦煌五代时期的回鹘女子均以此种纹样的纺织品作为内衣面料,相信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一种既定的民族风俗和穿着习惯。

4、鞋子图案

图9:敦煌莫高窟12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之鞋子

图10:绣线鞋

图11:敦煌石窟回鹘公主供养像服饰艺术再现

莫高窟121窟甬道北回鹘公主供养像,保存状况较好,可以清楚地看到交领长袍下露出的绣花鞋(图9),为浅口尖头平底,土红色为地,上面装饰着绿色的茶花纹和祥云纹。对比英国斯坦因在中国新疆高昌发现的绣线鞋(图10),可以发现不少共同之处。这件文物亦为浅口尖头平底鞋,鞋底为皮革,鞋面材质为羊毛、麻和丝,上有刺绣花纹。较为奇特的是,鞋面中间向内翘起一尖。无论是敦煌石窟中所反映的回鹘公主供养像之鞋,还是高昌回鹘之鞋,它的造型与汉族女子所穿高头履完全不同,都是回鹘女子特有的服饰。

5、配饰图案

回鹘公主供养像颈间佩戴着层层璎珞,自内向外为墨绿相间小圆珠串、墨色小菱形珠串、垂幔式红色珠串、椭圆形墨玉珠串。此外,与汉族女子不同的是,回鹘公主穿有耳洞,戴着双环套叠、缀有宝珠的耳环。在汉代以后,耳饰在中原地区近于绝迹,㉒《旧唐书》中记载着中土之南的林邑国有“穿耳附珰”的风俗,将其视为异域风俗。五代时候,穿耳戴环之风又开始悄悄兴起,后蜀欧阳烱《南乡子》云:“耳坠金环穿瑟瑟”,可见回鹘等少数民族穿耳的习俗又开始逐渐影响中原地区的装扮。

四、回鹘公主服饰艺术再现

基于以上研究,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团队对敦煌石窟壁画中所绘回鹘公主供养像服饰进行了艺术再现(图11),分别在服装结构解析、纹样整理、面料织造、色彩染制、配饰加工、妆容复原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探索从壁画平面绘制到现实立体再现的接续和跨越,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多方求证和适当解读,以期达到源于壁画、符合史实的目的,最终呈现出丰富而真实的艺术效果。

结论

通过以上对于敦煌石窟回鹘公主历史事迹的考证,以及壁画中所绘回鹘公主供养像现状和榜题的整理可知,回鹘公主作为回鹘与归义军政权和亲的关键人物,政治地位崇高,其供养像常与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相对出现,服饰描绘较为真实和细致。图像显示回鹘公主所着服饰图案的造型和色彩均保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特殊的宗教信仰,在纹样方面则受到汉族审美文化的显著影响,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注释:

①此为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标号,统一以伯希和(Pelliot)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简作P.,中文简称“伯”。由于有些卷号由多件写本组成,故在编号后附有A、B、C、D……以便区分。下同。

②颜廷亮:《敦煌西汉金山国文学考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9页。

③[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七四》,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916页。

④公元9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的一支迁入河西地区,与当地回鹘部落联合建立了河西甘州回鹘政权。

⑤史载,甘州回鹘“其可汗常楼居,妻号天公主”,这一称号在归义军、于阗等整个西北地区被广泛使用。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七四》,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916页。

⑥一说为英义可汗仁美,一说为天睦可汗。

⑦此为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标号,统一以斯坦因(Stein)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简作S.,中文简称“斯”。由于有些卷号由多件写本组成,故在编号后附有A、B、C、D……以便区分。下同。

⑧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312-313页。

⑨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9页。

⑩同⑦

⑪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8页。

⑫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21页。

⑬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32页。

⑭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⑮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52页。

⑯罗寄梅:《安西榆林窟的壁画》,中国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年报,台北:精华印书馆,1964年,第18页。

⑰[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916页。

⑱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61-262页。谢静:《回鹘桃形冠探源》,《装饰》,2009年第4期,第112-113页。

⑲杨圣敏:《回鹘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页。

⑳[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129页。

㉑[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212-5213页。

㉒[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271页。

猜你喜欢
供养人陇西回鹘
莫高窟第428窟供养人画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千佛崖805窟供养人造像的几点思考
北石窟寺北朝供养人服饰调查与研究
一组馆藏藏式铜佛造像研究初探
浅析回鹘与契丹的关系
形象的历史
论唐与回鹘关系的历史转折
唐朝皇室祖籍问题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