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县千佛庵彩绘泥塑制作工艺研究

2019-04-23 13:18张芳杨秋颖刘林西蔡博党小娟
考古与文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泥塑彩绘颜料

张芳 杨秋颖 刘林西 蔡博 党小娟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局重点科研基地)

山西隰县千佛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隰县县城附近的凤凰山巅。这座古寺筹划于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前后到1629年(明崇祯二年),建成于1629年到1644年(明崇祯17年)[1]。此后的三百年中,千佛庵不断增修完善,渐成现今格局。特别是清代、民国及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历次修缮,都是在千佛庵建筑已显残破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使建筑规模保持原有风格,也使千佛庵精华——大雄宝殿悬塑得以保存完好。

千佛庵大雄宝殿彩绘泥塑是明清时期中国佛塑的精品。明清时期宗教雕塑总的趋势是因袭模仿之风,流于平庸,但千佛庵的彩绘泥塑却堪称登堂入室的精品。它兼容了唐代彩绘泥塑热情奔放、活泼多姿和宋元彩绘泥塑美而不俗、丽而不娇的艺术风格,又敢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立意、题材、构图、技法上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内容丰富、艺术精湛,表现了古代艺匠对佛教的深刻感悟力和对艺术的非凡表现力。千佛庵大雄宝殿的悬塑是它不同于大众的最大特色和个性,也是它最可贵的价值所在,这一套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和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涵容了无限的内容,大大拓展了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尽、微妙严净的哲理和浪漫意蕴。这种技法产生的彩绘泥塑作品,或许在某个寺院的某个部位有过个别作品,但塑出满堂众多的人物和难以胜数的装饰物,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意境,这样同类的作品截至目前我们仍未发现第二处[2]。

一、千佛庵彩绘泥塑制作工艺调查

千佛庵彩绘泥塑的制作工艺尚未发现有相关资料记载,这里主要通过彩绘泥塑残损断面观测其内部和彩绘制作工艺,同时对彩绘层剖面工艺、颜料成分和泥塑层土的矿物组成等进行了采样分析(图一、二)。

从残损的圆塑胎体断面看,制作基本为传统工艺,从里向外层次结构为:木骨架一粗泥层一细泥层一纸层一白底层一颜料层。粗泥层较厚,细泥层很薄(2~4mm)。南山墙阿难像手部颜料层下发现纸层,上臂红色袈裟颜料层下发现纸层。脸部刷有金粉,袈裟部分彩绘工艺复杂考究,图案精致,在贴金表面绘有各种彩色花饰。颜料种类以金色、白色、红色、土黄、绿色、黑色为主。南山墙优婆离像头部颜料层下发现纸层,头部是类似铅丹的红底,表面刷了金粉,并用金色刷在突出表面的地方展示立体效果,但是金并不是全部覆盖。袈裟处彩绘工艺复杂考究,图案精致,在贴金表面绘有各种彩色花饰。颜料种类以金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为主。

二、千佛庵彩绘泥塑制作材料分析

山西隰县千佛庵彩绘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的北山墙、南山墙及西山墙上。本文采集样品包括残损或已脱落的颜料样品8个,土样4个。

1. 彩绘层剖面显微分析

仪器型号:ZEISS AXISKOP 50 型光学显微镜

分析方法:选取片状颜料样品进行树脂包埋,固化后打磨抛光,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

样品描述:泥塑残块样品,包括地仗及颜料层。

表一 彩绘层剖面显微分析结果

分析结论:剖面分析显示所用颜料包括红、蓝、绿等均为矿物颜料。绿色是孔雀石、红色是朱砂和铅丹两种,蓝色可能是天然群青。从制作工艺上看,红色颜料下面都有打底的白色底层,绿色则直接在砂泥层之上敷色;贴金样品可见两层贴金处理的痕迹,是否是重修的痕迹还需结合样品所处部位而定。XXT4样品可见红色为朱砂和铅丹混合使用的痕迹。XXT2、XXT3的红色颜料颗粒极细,颜料层极薄。所有样品中绿色颜料的颗粒较大,颜料层不是非常均匀。XXT2、T3、T5三个样品的泥塑土中包含类棉的纤维,至于是否为棉纤维需借助别的分析手段鉴定其种类。XXT6肉眼可见浅灰蓝色,但显微镜观察为不明显显色物质,需借助别的分析手段鉴定其种类(图三~一〇)。

样品剖面显微形貌照片:

使用仪器及方法:X—射线衍射仪(XRD),日本理学株式会社D/max-2500X—射线衍射分析仪,铜靶(Cu),石墨单色器滤波。将各地仗样品研磨成粉末,平铺于载样台上,电压40kV,电流200mA。

我们对各种泥塑不同塑层的泥土做了分析,其中石英为主要成分(35%~47.5%),另外还含有斜长石、钾长石、方解石(6.2~23.8%),以及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1~5%)等泥土中常见的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泥层的基本成分相同,只是含量略有不同,其中阿难手部粗泥层样品含有微量石膏(0.4%),其他样品均不含石膏;花饰细泥层含有少量赤铁矿(0.5%),其他样品均不含赤铁矿;阿难手部粗泥和假山细泥层分别含有少量角闪石(0.4%和0.8%),其他样品均不含角闪石。

表二 泥塑用±XRD分析结果

其中赤铁矿的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2O3),很可能是花饰内用作造型骨架的细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的。在潮湿环境下,氧气溶解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再氧化成氢氧化铁,再失水成氧化铁。三氧化二铁质地疏松吸潮,形成了铁生锈的恶性循环。铁的成分不纯,或是受到外力而内应力较大或变形较大的地方更易生锈。

三、结果及讨论

1. 千佛庵彩绘泥塑制作工艺从里至外分为六层,工艺结构为:木骨架一粗泥层一细泥层一纸层一白底层一颜料层(图一一)。粗泥层较厚,细泥层很薄(2~4mm)。

2. 纸层和白底层并不是同时存在颜料层下,在千佛庵彩绘泥塑的现场勘察中发现,这两层在不同塑像、不同颜料下存在的范围均不同。

3. 泥塑的胎体样品对各种泥塑不同塑层的泥土做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泥层的基本成分相同,只是含量略有不同,其中石英为主要成分,另外有长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泥土中常见的成分。从成分和含量都说明千佛庵泥塑用土具有抗风化力强、收缩性小、粘土矿物含量较低等特点,说明泥塑取自当地土。

4. 贴金样品可见两层贴金处理的痕迹,在千佛庵现场勘查过程中,发现多尊塑像局部有补塑痕迹,资料记录了千佛庵自明末兴筑以来,仅大的维修历史上就有过四次[3],此处是否为重修的痕迹还需结合样品所处部位而定。

四、结语

山西隰县千佛庵彩绘泥塑能够至今保存较好,是建立在科学使用建筑力学、寺址优选的基础上,严格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彩塑用泥选择黏性强、质地细而纯的泥土,泥土过网加入适当比例的细沙子,在泥中起到坚固和不易收缩变形的作用。粗泥一般加麻刀,细泥一般加棉花或绵纸,以加强泥和泥之间的拉力,使泥干后不易开裂。细泥层表面打磨光洁,用胶或浆裱上一层绵纸,再进行压模,使表面更细致坚固。然后再涂上一层白粉层,干燥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光滑,形成一个白色的泥塑形体,在此之上绘制彩绘。现场勘查也验证了彩绘泥塑有纸层的部位都保存的更加完好。

山西隰县千佛庵彩绘泥塑制作工艺的研究,有助于现场保护中对修复对象所蕴含的各种考古、历史信息的发掘和揭示,并对文物保护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康熙《隰州志》二十四卷李呈祥撰写的《千佛庵碑记》小西天工程“始自己巳年,递自甲申”,另有大雄宝殿明间脊檩下方题记板上现有:“时崇祯十七岁次七月壬申贰拾七日壬子午时上梁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钦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将仕吏目郭从善”墨书题记。

[2] 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委会.小西天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 王哲士,《重修小西天碑记》,小西天文管所,1987年9月15日立.

猜你喜欢
泥塑彩绘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温暖的街头针织彩绘
颜料抹在了脸上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