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准确地记得自己从哪一年开始喜欢上书法。儿时,觉得父亲写的字很漂亮,长时间地耳濡目染,慢慢有了些兴趣。当年我生活的小镇,没有书法兴趣班之类,父亲也很少教我写字。全凭个性,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地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甚明白的所谓书法,自鸣得意。偶尔帮左邻右舍写幅对联、告示之类,还获些许美誉,便可窃喜数日。
上高中的时候,偶然从县城的书报亭翻阅到《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如获至宝,有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直到后来好多年,都每期不落地买回)。从此奉为良师,装模作样地按照书上的教程练习,看似用功颇勤,其实不求甚解。在稍有进步的同时,开始妄想将来的某一天成为书法家。
梦想虽然很绚烂,终究只是肥皂泡,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把梦想无情地一次次碾碎。虽然心中偶有惦记,却不再投入任何热情。当时认为,爱好书法给人的感觉有点不务正业,自我定位为吃瓜群众,也就无喜无悲。
2011年,我斗胆参加了首届中钢书法艺术节——首届中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展暨中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双十杰、双百优比赛,侥幸被评为全国双百优书法家。之前觉得跟书法早已成了陌路,随着大赛结果的发布,才知道自己竟然还爱得如此的沉重。如中彩一样久旱逢甘霖的惬意,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此时,告诉自己:不要再错过,不能再错过。于是从头开始,看书临帖。后来陆续参加的一些比赛,居然屡有斩获。
2016年,在众多的非议与嘲笑声中,我跨出了坚定的一步,成立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今天看来,此举是我迄今为止最为正确的抉择。
2018年,“宇邦杯”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轰轰烈烈地来了。我没有了上一次参赛的冲动,更多的是谨小慎微。比赛结果发布,我因评委抬爱,获得一等奖。成绩看起来比上一次更好,高兴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不再有年少的无知与癲狂,内心却更多了一些惶恐。直到稍后的成人组和学生组的获奖名单发布,三省堂书法工作室的道友居然全部获奖,我才算长舒了一口气。
笔墨相伴的路上,大家抱团取暖,列队齐步向前。没想到这份惬意与洒脱来得如此的突然与不可思议......
特别感谢薛勇 、静建、解华、柏安、建辉兄及诸多道友对我的批评建议和对三省堂书法工作室的包容,三省堂有你们真好。这份共同的爱好竟然是如此纯粹与真切。
这条路上,我们无怨无悔,也终将无法自拔......
《小窗幽记》一则
项穆《书法雅言》节录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节录
纳兰性德《百字令·绿杨飞絮》
《小窗幽记》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