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余所好,小字大情

2019-04-23 02:57陈林
中国篆刻 2019年4期
关键词:硬笔铜奖特等奖

陈 林

出生于1972年9月, 云之南书艺组合成员。

作品获奖入展:

第八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银奖

书法报第二届硬笔书法大赛铜奖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入展

第四届“品翰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公开赛铜奖

第五届“品翰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公开赛铜奖

首届苏东坡诗词文赋硬笔书法艺术大展赛银奖

第三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

四川省第二届“四方杯”硬笔书法赛特等奖

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

四川省第八届新人展

“翰墨成都”跨年展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四川书法美术作品展

第四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临社首届“临星奖”获奖

记得上初中时,班里有一名洋气的教师子弟同学,其父亲从县城为他购回一本著名硬笔书法家、现任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圣才先生书写的《名人名言钢笔行书字帖》。我这当年还不知字帖为何物的“井底之蛙”,一见之后视为天物。在物质匮乏、经济拮据的当时,购买是不敢想的,复印机也还没见过,于是在帮他做了几次大扫除,说了几箩筐好话之后,终于蒙其同意借我两天。我便用最原始的描摹之术“复制”了一本,作为自己的范本,这就是我的硬笔书法起步吧。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指点,自己瞎写,见谁写得好就仿谁,慢慢地在学校、单位成为了公认的“书法家”,但自己清楚水平很业余。

2004年,互联网已相当盛行,在云南工作的我通过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与QQ等方式认识了袁茂康、李春勇、高泓、张开平、陈文彪、罗思宝、李金飞等一帮“云之南书艺组合”的书友。通过交流,我对学习硬笔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写硬笔也是要临古的,这也让我很快进入学习硬笔书法的“蜜月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离家孤身在云南工作,让我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练习书法。每当临习古帖,就如与古人对话,这种古人气韵与自己精神的融合,会使我完全沉浸在书法艺术的魅力之中,全然忘却一天的疲劳。我经常这样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正如湖北书友张旗兄所说:“让习字成为自己业余的第一大爱好”。为检验自己的习书水平,我从2005年开始参加一些硬笔赛事,从获得优秀奖就激动不已,到后来可以经常获得等级奖,此中滋味,甘苦自知。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012年,在高泓、罗思宝等兄弟的影响下,我渐渐转入毛笔的临习,其间有幸得到刘建平、马玉宝、谢兴华等老师的指点。老师们的倾囊相授,加上自己有些硬笔书法方面的底子,我的毛笔作品很快入展几项省级展览及全国的商业展览。

2017年,书友徐秀康从越南回成都休整,我们经常相约去好友姜浩、卿宰平处品茗、聊天、探讨书法。近年来,习书时间大多用来练习毛笔,专门练习硬笔的的时间并不多,但几位因硬笔结识十多年的好友,骨子里都对硬笔书法的情结挥之不去,于是我又重新搞起了硬笔书法创作。我认为硬笔虽在表现力上比不上毛笔,但是在结字、形式、章法、书写节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在硬笔书法创作时借用了毛笔的一些手法,尽力使硬笔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在字群字组、大小错落、节奏节律上作了些借鉴。我用这种理念进行硬笔创作,参加了几项赛事,获得第三届“笔墨先锋”金奖、四川省第二届“四方杯”特等奖,最大的收获当属侥幸获得第十二届中钢大赛特等奖。

对于中钢硬笔大赛这一历史最久,圈内认同度最高的硬笔品牌赛事,大多硬笔人都心存一份“中钢情结”,我也不例外。前十一届阴差阳错未能参加,所以在看到本届征稿启示那天,我就暗想: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参赛的作品我选了两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作为书写内容,用自己习惯的黑底白字以示醒目,结字以王、米为宗,章法上追求一种平和、朴实、自然的格调,力求体势灵动、节奏明快,还加了几处连笔,以调节作品整体节奏。但因能力有限,虽已尽力,心中犹自惴惴。所幸评委老师们抬爱,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实觉侥幸,也心存感激。

虽然近一年来参赛获得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的书法水平还停留在“业余爱好”上,还需不断地学习,也希望得到师友更多的无私指点和帮助。我想,工作之余,书法于我,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则

李白《将进酒》

猜你喜欢
硬笔铜奖特等奖
周玥函
楊雅然
首届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大赛 特等奖作品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首届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大赛 特等奖作品
首届锦绣中华(金鼎奖)全国风光摄影大赛新疆摄影家获奖作品选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学生小高组特等奖作品
喜看“天椒”(中国航空航天摄影大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