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维
【摘要】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4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共43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可有效加快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DBIL、TBIL、IBIL等肝功能指标,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康复时间 肝功能指标 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 nursing. Method: A total of 87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 total of 4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4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 After nursing,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jaundice subsidence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rect bilirubin (DBIL), total bilirubin (TBIL), indirect bilirubin (IBIL)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 care can effectively expedite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jaundice subsidence time,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DBIL, TBIL, IBIL and other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jaundic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新生兒黄疸是指出生在28 d内的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呈现在皮肤、黏膜及巩膜上的病症,属于新生儿常见临床病症[1]。除部分可自行消退的生理学黄疸外,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后需及时接受治疗,避免因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影响患儿智力发育[2]。临床研究发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配合准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3]。基于此,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并探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无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障碍;(3)无心肺等重要器质性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早产儿;(2)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参与此次研究的患儿家长均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获知情权。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日龄3~26 d,平均(14.8±2.1)d,体重2.5~4.1 kg,平均(3.1±0.2)kg;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日龄4~25 d,平均(14.6±2.3)d,体重2.4~4.2 kg,平均(3.2±0.3)kg。两组患儿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用药干预、皮肤护理、哺乳指导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健康知识宣讲。由于新生儿尚无自护能力,护理人员可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当面宣讲等方式告知患儿家长,内容包括新生儿黄疸的发病起因、病情危害、治疗过程及照护注意事项等[4]。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知识宣讲应结合患儿家长的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展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亲和力的态度,获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及配合。(2)沐浴护理。新生儿沐浴、游泳时应使用清洁水质,由专业人员护理,水温控制在37 ℃。游泳时,新生儿使用特制游泳圈,时间控制在10~20 min,每天游泳及沐浴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沐浴时,护理人员以轻柔的动作对患儿进行全身抚摸护理,抚摸范围包括新生儿头、胸、腹、背、四肢等,持续时间10~15 min,以促进新生儿排出胎粪。(3)生活干预。患儿的饮食应根据其身体需求制定,在母乳喂养基础上,适当添加配方奶粉喂养[5]。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儿的排便时间,根据时间间隔长短判断患儿的排便情况,如出现排便困难等问题,可通过按摩肛门、涂抹润滑剂、温盐水灌肠、扩肛等方式,帮助患儿排出胎粪,并保持便后臀部的清洁度。此外,患儿居住的病房环境应干净整洁,温度、湿度均控制在体表舒适的范围内,患儿家长更换尿布、纸尿裤等可由护理人员指导进行,避免因长时间未更换尿布、纸尿裤等导致患儿出现皮肤感染或红疹。(4)光疗护理。临床上常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症状,治疗前,应对患儿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并将护理内容告知患儿家长,获得支持后,积极展开光疗护理工作。光疗时,为患儿佩戴黑布眼罩,以无菌纱布遮盖其肛门、会阴等部位,暴露身体其他部位;患儿选择平卧位,将头部偏向左侧,护理人员可间隔1~2小时协助患儿翻身一次,并密切关注患儿心律、体温等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时,需停止蓝光照射,并在医嘱下采用正确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康复时间及肝功能指标,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康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护理滿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质量与安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熟练度等4项,每项25分,总分为100分,划分评估等级为:较满意:>85分;满意:55~85分;一般:<55分。护理满意度=(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科室收集到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病例输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时间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
护理后1周,观察组患儿的DBIL、TBIL、I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常见新生儿疾病,在新生儿出生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形成黄疸,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需及时接受治疗[6]。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式有药物、蓝光照射等,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治疗过程中,可促进患儿转归[7]。
综合护理干预在实际应用中,以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8]。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可将患儿的居住环境、生理状态及家长的心理变化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并实施全面护理。如,针对患儿饮食、光疗、沐浴等方面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的肠道蠕动,排出胎粪[9];针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家长的心理状态,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照护方式[11]。其中,综合护理中的抚摸护理,可通过刺激患儿背部的体表神经,使脊髓排便中枢感到兴奋,促进排便[10];对光疗照射的护理,加快了间接胆红素的代谢,有利于减少肝肠循环中的胆红素[12]。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时间及DBIL、TBIL、IBIL等肝功能指标对比中,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这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通过排便、光疗等护理,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及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效果良好,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谭丽,陈淑雯.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J].养生月刊,2017,38(6):505-509.
[2]朱媛媛,刘颖.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黄疸消退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133-136.
[3]刘玉凤.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17-218.
[4]李晓静,陈璐.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焦虑情绪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9):140.
[5]商燕.产后饮食护理和膳食指导与母乳喂养的关系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34):157,160.
[6]李韵.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及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9):1040-1041.
[7]张敏,蒙好好,廖爱玲,等.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2):26-29.
[8]陈立惠.探讨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实际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197-198.
[9]黄燕.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136-137.
[10]陈玲,詹秋庆,邓美定,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76-79.
[11]薛慧婧.家庭健康教育对脑膜炎患儿家长护理知识及患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32(4):153-155.
[12]赵学佳.体位更换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58-3561.
(收稿日期:2019-06-14) (本文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