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导入法提出一些笔者的观点,希望给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育 常见问题 措施
1. 绪言
小学的教学比较突出的是教育性质,这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时期,小学的学生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阶段,他们很多还没有被完全的社会化,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让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这也就导致了在对于这一群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考量。
2.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常见问题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一个初步认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知的冲突,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就表现为对于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会进一步的影响到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他将儿童的心里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 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2) 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 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没有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 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对于很多基本的概念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具体的事物仅仅是感觉和最初的认知状态,同时,个体的迅速社会化也开始让孩子的社会角色开始增加,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进一步加深,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情绪,比如对学生产生一种抵制,不想学习或者是恶意破坏课堂上的相关秩序。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干扰到其他人的学习。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涉及到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训,而这往往需要和情景教学相联系起来。
3.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化
3.1 课文教学引入素材的多样化
对于一本课本来说,语文课文的情境创设最需要的是有好的素材和完美的导入,在现行的语文教材角度上来看,可利用的素材有很多,比如寓言类或童话类的课文,往往是角色扮演的好素材。例如在《守株待兔》的课文里,就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大树、兔子和旁白,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童话剧,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创新的改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这在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告诫同学们做事情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再做决定。
除了素材的选取外,创设情境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入过程,因为新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和新课程的导入有关,在设置课程导入部分导入新课程的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往往在这个环节,教师深入浅出的导入,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也由于心理学的第一印象效应,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导入部分记忆比较深刻。这时,如果将课堂导入部分和情境的创设有机结合,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2 教师新课程衔接导入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教师此时主要充当的是“引导人”的角色。比如在讲述“龟兔赛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想像真正有一只乌龟和兔子在比赛跑步。那按照常理,乌龟最终一定会输给兔子,可是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乌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调动起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接下来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相对较轻松,学生会自然觉得故事有新鲜感,老师不需要运用演课本话剧的方式教学,而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用语言创设情境:“小乌龟行动那么缓慢,你们看,他的腿真短啊!他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爬,虽然他比不上兔子,可是最后却坚持爬到了终点。可小兔子却因为懒惰,在半途中睡着啦!”这时学生的心里会有相应的画面出现,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任何事的成功不光光靠天赋,还要靠坚持。当然对于教材知识的全局性的掌握是做到灵活创设情境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情境的创设不能千篇一律,活动的节点要富有趣味性,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设置,把握渗透和融入的方式以及时机,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自然而又顺理成章,达到“踏雪无痕”的境界。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牵强附会或者太过于注重启蒙教育情境的创设,造成 “喧宾夺主”的现象。
4. 小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引导。小学生这个群体往往处于这样一个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 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3]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06).
作者简介:姓名:丁娌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5月 籍贯:浙江浦江人 民族:汉族 学历:大学 职称:小学高级 单位:浙江浦江县实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