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阅读自学 提升数学学力

2019-04-22 10:07张虹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学必要性阅读

摘要: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客体,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老师,而不自己探索,过多依赖教师,这种被动学习的过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这种教学模式将被颠覆。一方面,知识日异更新,教师无法获得所有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学生必须自身具备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给教育提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阅读;自学;高中书序;必要性;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成熟度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自身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不足,记忆不充分等的限制。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无论是理解、记忆、还是思维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充分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当学生上课没有听懂或课后需要巩固知识时,阅读数学课本或例题进行自学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同时,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提取能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标志。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自发自觉地引导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出了阅读的七个程序:第一是辨识,读者要对汉字、字母、数字等进行一定的掌握;第二是吸收,眼睛接受信息后,再由视觉神经传向大脑;第三是内部综合,在大脑中将与获得的信息类似的、相关的模块连接起来;第四是外部综合,将以往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整合起来;第五是存贮,将接受的信息存贮在大脑中;第六是提取,在需要用到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及时回忆并且提取出来;最后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可见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1]。当学生逐步摸索出自己建构知识的体系,也就如同得到了“渔”,何愁没有“鱼”呢?

(二)减少个体差异,打破集体教学环境下不同水平的学生被迫同时前进的局面

在集体教学模式下,教师面向几十个学生共同授课。而学生学习水平、领悟能力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一堂课下来,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也不同。对于那些掌握知识不足的学生来说,能通过重新阅读书本或者更多的补充教材来自学,就可以迎头赶上,避免因学习落后而造成的沮丧和自卑;而对于那些能快速领悟和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扩展的内容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解题思路,也可以预习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这样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花费不同的时间来完成,但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教材利用更加充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高中数学教材往往经过精心的编制,按照知识的形成、产生、发展的步骤徐徐道来,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很适合自学。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习惯跟着老师的思维来走。课堂上讲述的知识往往是具有归纳意味的总结,有时并不适合了解一类知识的整体形成过程,而书本上确是层层推理演绎,阅读书本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从源头掌握知识的本质概念。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为学生“牵线”,用提纲来引导阅读

有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要么从头看到尾,觉得没有一点收获,要么走马观花,没有任何目的。这些阅读方式都是低效率的阅读,是无用功。阅读应该带着目标看,目标一旦设立,学生就会产生紧迫感和任务感,会根据目标去搜寻和分析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的一个基本样貌。

(二)为学生“画问号”,用提问来激发阅读兴趣

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惊喜的。如果一个故事告诉你开头让你去猜想结尾,你会设想出无数种可能性。而当最后故事的结尾展现在你眼前,你一定会惊叹并且这个故事将深深地被映在你的脑海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应该偶尔“停一停”,“问一问”。[2]。

(三)让学生“划线”,用标注来提高阅读效率

數学的很多概念却是极其精炼、一个字都不多。有时候学生往往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关键的字或词,从而对概念认识不清,进而导致理解错误。

(四)让学生“动手”,用图表将文字直观化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中不仅有文字,还有图表、符号等[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摄入量,为学生的认知增加了负荷。有时候阅读一段文字,半天都无法理解它的意思。这时候可以根据文字,将文字在稿纸上“翻译”或“解码”成图表,使问题清晰和可视。

比如数学必修二中关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这样说的: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两圆外离时,有公切线四条;当两圆外切时,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两圆相交时,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两圆内切时,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两圆内含时,为同心圆。

乍一看,会让人脑子有点绕,如果能在稿纸上画出来,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很清晰了:

文字直观化的方法不仅将思维清晰化了,也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深入,短时记忆能更快地向长时记忆过渡。

结论: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阅读能力在数学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阶梯。而教师务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新时代教育意识的熏陶下,摈除传统教育的思想,做一个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素质为主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高文君,田小现.阅读自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内江科技,2006(1):59-59.

[2]吴君.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7(34):232-232.

[3]方燕妮.强化数学语言转换 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J].考试周刊,2017(70):91-92.

作者简介:张虹(1987.3)女,学历: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数学。

猜你喜欢
自学必要性阅读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