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武 叶勇军 蒋复量 郑平卫 冯胜洋
[摘 要]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以下缺陷:综合素质不达标、培养目标制定存在偏差、培养方案实操存在较大缺陷,这些因素对研究生就业与升学造成较大的阻碍。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发展,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导师、学术环境、学术团队建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切实提高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培养定位;硕士研究生;安全工程;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87-03
目前,中国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存在安全生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与社会安全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等一系列较为明显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向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不断输送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它将有助于实现国家的主要战略目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在校研究生将达到200万。截止到2015年,我国在学硕士研究生已有158.47万人。研究生规模迅猛增长,但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综合素质不达标、培养目标制定存在偏差、培养方案实操存在较大缺陷,这些因素都对研究生就业与升学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我们必须从研究生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家发展与市场需要,将研究与教学融合,通过联合企业、科研院所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安全工程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适应国家核能发展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健康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发展的情况,并兼具一定的监督、管理、监测、评价、设计、研究等工作能力和素质,能在建筑、机电、化工、矿业、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等从事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科研与教学携手并进,提升研究创新能力
(一)课堂教学扩展
1.知识性系统讲授
一方面,传统的知识性讲授在研究生教育中依然为主流,但这样的课程内容与本科生教育存在重复,内容陈旧,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更高层次、更深入、更前沿的特点;对一些需要提高拓展的课程,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还应将学科前沿理论动态、专业领域热点及最新的成果也应纳入讲授的内容之中,以加强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增添科研与写作课程的内容,囊括文献收集、文献阅读、科研选题、论文撰写、投稿与发表等一系列方法与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日后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研究性教學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应受制于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而需要更多的更加深层次地互相讨论。可以在课堂上加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基于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跳出框架,对富有争议的内容或者确定的专业专题进行讨论。首先,应确定讨论的主题,教师对该主题进行陈述,包括其起源与发展,教师还需概括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与问题,然后由学生收集资料并整理,进行辩证性讨论,对主题的疑惑、难点寻求解答,并进行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将有益、有价值的观点提取出来。这种方式可以将理论的探究与思考融入课堂,使得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去收集资料、理解材料,这会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3.实践性课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研讨、实验、调查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学辅助的身份参与到教育中,我们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能够迅速进入状态。课程的实践性就是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模拟或实际的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比如带学生亲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或者以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参与实践的知识、能力。甚至可以将学位课程与相对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有效衔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科学地将各学科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二)导师指导提升
首先,导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广泛深入地阅读大量与学科有关的书籍、论文、研究报告等,积累一些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学术的认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学生的学术水平,为其之后的发展与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在指导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时,导师应鼓励其摒弃以前的思想限制和对之前研究思路的过度依靠,以多维度的视角和开放的学术态度了解、审视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充分了解自身的学术结构的缺陷,进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再次,应充分施展研究生的独特优势。从生理年龄来看,研究生目前正处于人生中创新能力最好的阶段,思维活跃、精力充足。导师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业愿景,倾听、指导和支持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所迸发的灵感,允许和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外,要提倡研究生的德育建设。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一直扮演着陪伴、引导的角色,导师在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养成,应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心理动态,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
(三)学术氛围塑造
通过邀请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举办学术会议、学术沙龙与学术讲座等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让研究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意识,主动发挥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科研创新、创造和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在具体的学术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学术知识与技能。
学校与各院系按照专业年级定期组织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节。南华大学每年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报告竞赛、研究生楚岳节优秀论文竞赛、专题研究生暑期学校、创新论坛等活动,活动涉及核安全与科学工程、核安全与应急,为广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其在该研究领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学术团队建设
加强优秀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将导师的个人指导与团队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的研究目标,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科研兴趣为条件,组合团队以研究团队优势组合的方式,在引导过程中发挥团队指导、重点学科支持和多种培养方法结合的作用。同时,通过导师团队的建设,学科建设得到反馈,以形成导师团队、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相互促进的学术共同体和研究生联合指导共同体。
激发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行为的内生性。将科研团队建设与研究生科研求知欲、探索欲、科学精神建设紧密结合,重视科研团队的创新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团队学术交流中成员提出自己创新性的想法,以带动学术创新相对缺乏的学生,一同训练批判性思维,引导成员主动思考。增加团队学术交流的时间,普遍采用的每周例会的形式通常只有1~2小时,受时间的限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要形成成员全面参与、讨论的氛围不易。应该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以博士研究生带硕士研究生,形成协作、开拓、宽容的学术氛围。
三、 联合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实践应用能力
理工科研究生长期以来以实验室为中心、以论文为中心、以导师为中心,科研学习任务相对繁重,相对来说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应鼓励理工科研究生以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活动应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及多样性。目前科研实践的具体形式包括实验、实习、实践、调查、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专著和专利撰写等多种类型。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之间,应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重大课题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为广大研究生在生产一线动脑动手创造必要条件。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专业型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有6个月的时间是在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学术型研究生也需要有至少3个月的实习时间。
(一)联合科研院所,协作发展
随着科教融合在大学之间的推行,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大多是学校—学院—系,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相互分隔,资源难以共享。这些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带来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缺乏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来满足教育教学应用的相互结合;二是适合特定学科的多样化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三是不利于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可持续生成和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和科研机构越来越意识到建立跨学科教育组织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科研院所方在前沿领域的优势,研究所也可精选专家、技术骨干为研究生开设课程,涵盖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所的研发前沿状况;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中,应该强调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与院所的实际相结合,解决应用研究、工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生产和管理现场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研究生教育和创新中心或研发中心,利用研究院所的先进设备和材料进行各种测试和检测,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创新阶段,推动课题的开展;在导师的指导方面,可以邀请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参与指导,充分发挥双方的特长,明确双方导师的责任和协作关系。论文工作以校所双方共同承担的上级组织部门项目为基础。
(二)校企合作培养,双向帮扶
研究生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缩短其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尽早发挥其专业特长,尤其是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大学和企业共同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由学校学术导师指导理论知识,由企业实践导师指导具体技术研发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不仅能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开展,还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并通过横向委托项目促进企业研发资金进入大学人才培养领域。学校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将过去实习中的讲座式、讲解式转换为实践操作,借助企业的生产车间或相关实验室,获得相应的资料与数据,构建自身研究与实际的桥梁,这能有效提升论文的实用价值。
但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在研究生培養的质量上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在参与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科与行业发展的国际动态与科研前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吸引人才、扩大科研队伍的目的,能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四、结论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生培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提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责任。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稳步发展,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可小觑。提高安全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既要传承旧有方案中的优点,也要开拓创新,多渠道、多层面真正促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如今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共有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9名,学科拥有“核安全核应急技术”、“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6个学科平台。安全工程专业现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在2015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的相关认证,这为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创造了一定的科研与实践条件。我们要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人才,切实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祖超, 张丽. 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1):60-67.
[2] 别敦荣, 易梦春, 李家新. “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83-90.
[3] 余虓. 略析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课堂教学讲授方式的主要区别[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1):62-65.
[4] 郭锐.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 高教探索, 2013(5):113-117.
[5] 肖素光, 隆泗. 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 2015(2):11-1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