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帆
[摘 要]一般重点高校设立导师制是为了实施学分制。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优秀学生导师制的方式,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重点发挥导师的作用。这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优秀学生导师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052-03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当时,学校未提供住宿,学生年纪小,缺乏纪律约束,经常与周边居民发生冲突。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实行了导师制。导师是学生的监护人,被要求与学生同住学院。学生与导师朝夕相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品德和学问水平提高了[1]。187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引入了德国的选课制,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生选课很随意,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为此,在20世纪初,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2]。20世纪40年代,时任浙江大学训导主任的费巩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存在教法古板、师生关系疏远、注重技术传授、忽视人格陶冶等弊端,在时任校长的竺可桢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的要求,部分重点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3]。部分高校被要求进行学分制的试点,部分重点高校也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牛津大学实行的导师制是一种以学业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所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为弥补学分制的不足而采用的辅助性教学手段,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近年来,我国部分重点高校[4,5]也是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的,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不高的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探索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导师制十分重要。
一、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面临的问题
我国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实行学分制下为帮助学生减少选课的盲目性而提出来的,但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实施导师制的定位需明确
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三种[6]:一种将本科生导师视为学分制的配套制度,是为保证学生科学选课和顺利完成学业而设计的;一种将本科生导师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服务的;一种将本科生导师制视为人才培养方式,用来弥补传统培养方式存在的缺陷。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还是视为人才培养方式,需明确。明确导师制的定位后,还需考虑导师制的“导”的内容和“导”的方式,以及在“导”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学生与导师等问题。
(二)需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相对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人数少,胜任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也不多,但本科生多。在很多院校,一般专任教师会自动成为导师,使得对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和任职条件成为虚设。导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再承担本科生的辅导,有些导师是不愿意的,特别是对本科生导师的职责规定不明确,本科生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解不清楚或出现偏差,使很多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流于形式。对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对学生和导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需要承认本科生导师的劳动,调动本科生导师的积极性,需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保障师生的权利和责任,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三)需提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
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缺少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了解。学生很少主动与导师联系,很少向导师提出专业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躲避导师,害怕导师询问学习情况,与导师始终保持一段距离。这种不主动、不积极的态度,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要提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和认同,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怀化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怀化学院是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者为湖南省教育厅,是一所综合院校,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2017年怀化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院有本科在校生15880人,专任教师824人,师生比为1[∶]17.96;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20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4.6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30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7.3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有65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9.61%;采用年级学分制;学校在每个学生的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649.72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201.22元,生均实习经费为162.85元[7]。与重点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同,怀化学院的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课程,怀化学院未实行学分制,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學的经费较少。但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率先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不是教学方式,也不是学分制的补充,而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优秀学生导师制在《怀化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管理办法》上明确规定:大二第一学期开始,由院里组织,挑选5~8个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担当导师;在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从大二到大四每个班级挑选5~8个优秀学生;导师将其专业方向、课题、计划向学生公布,经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和导师。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到创新实验室,由导师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导师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课题项目,由学生完成设计和制作,导师每周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阅,并给学生答疑解惑,碰到相同的问题,导师统一解答;学生进入高年级,可选择该导师完成毕业论文。
三、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
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除部分考取硕士研究生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5组学生在完成课题项目后,分别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的有3项。
与重点大学实行的导师制不同,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的成效,得益于进行过精心的设计。
(一)制定了《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办法》
《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办法》规定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环节,具体实施时间,导师与学生的选拔,导师与学生会面的频次、记录,本科生导师制的年终考核,导师工作量的计算和奖励办法,将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作为本科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加以考核。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考核组。
(二)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科研课题,与企业有联系,工作认真负责;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有包括长沙达内软件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校企合作的公司,非“双师型”教师可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安排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本科生导师制对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规划;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溆浦乐园竹业有限公司、中方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导师带领学生进入地方企业,了解企业的技术困难,共同解决企业难题。
(三)建立导师的奖励机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在于调动导师的积极性。首先,要承认导师的工作量。每周安排导师与学生进行一次会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审阅学生的技术方案,解决学生碰到的技术难题,事后,学生将导师的会面情况进行记录。每次会面以2个教学课时进行计算。其次,每个学期末,导师要提交学年总结并在考核组内进行汇报,考核组根据导师的工作成效进行适当奖励。最后,要根据学生在大赛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发表文章和申报专利,给予导师相应奖励。
(四)做好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工作
开始师生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不太能理解的。学院通过大小会议,宣传本科生导师制的做法和意义,让老师明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向应用型学院转型升级,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也让学生明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五)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实行导师制的重要内容。导师制评价是对学生、导师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实行导师制工作的评估。在导师制评价的过程,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胆量。
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行的导师制是在院部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的,院部教学委员会对实施导师制的效果进行分级评价。分级评价分为形式检查、同行评议和成果展示。对在导师的指导过程中所留下的记录,包括导师制实行的计划书等进行检查。经形式检查后,由多位教师组成评议小组,对导师制下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定,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于不合格的项目,要求学生继续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对于优秀的项目,学生要继续在导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参加院部举行的学生科技活动,即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需要学生将所设计的产品进行详细说明和演示,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评议团从产品的先进性、完成产品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演示效果进行评议,选取优秀作品加以奖励。
四、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一)缩小了师生的距离
高校扩招后,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而一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少,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生活需求,也不一定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引入导师制后,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和思想动态,能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同时,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所学的阶段因材施教,可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减少学生在选课、择业上的盲目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经历过高考,很多学生承受过失败的挫折,与其他重点高校学生相比,他们对未来更加迷茫,对自身缺乏自信。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混文凭”等消极思想较为严重。而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影响下,特别是当完成某一课题项目或取得专利证书时,油然而生的喜悦让学生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觉得只要努力,自己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面对未来成为金领、白领和蓝领的问题,学生更愿意切合自身实际,选择蓝领,更愿意深入企业一线,深耕基层,奉献自我。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生导师会交给学生一些难以适当的项目由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学生须根据任务要求,提出设计方案,经导师修改后,在实验室内完成制作和调试、结果分析,甚至撰写专利申请。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概念和定理,而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四)有利于学校的转型升级
2014 年3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已将学校的发展定位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能深入地方企业,了解地方企业的情况,并与导师一道,解决地方企业的问题,真正服务于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也希望与高校的师生联合,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场所。
五、结语
国内部分高校为了配合学分制的实行,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用以解决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地方本科院校未实行学分制,且师资力量薄弱、财力有限,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关键的是,应该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定位,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
[ 参 考 文 献 ]
[1] 应跃兴,刘爱生. 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及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9(3):87-93.
[2] 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狀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 : 62-67.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告[DB/OL]. [2012-03-1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4] 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 84-86.
[5] 邱国玉.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8(9) : 25-27.
[6] 刘长青,孔丽丹.以项目驱动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实施[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 70-71.
[7] 怀化学院.怀化学院2016-2017年本科质量报告[Z].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