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峡 刘娜娜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技工院校,成为教学第一线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对北京市19所技工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指从教10年以下教师)在职业教育素质、操作技能、教育、教学方法和能力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育理念、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愿意终身从事教育的占68%,但终身学习理念、工匠理念的践行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26%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引导教育较少。第二,技工院校部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三,比例高达40%的青年教师实操技能差。在青年教师工作负担重、无充裕时间进行校外企业实践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技工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个难点。第四,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调研显示,教科研能力(包括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掌握好的青年教师比例不足40%,存在严重欠缺。
本文中有效培养途径包括三个层面的判断:一是有效果。有效果是指教师培养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培养目标一致的程度,体现在培养活动的目标达成性。二是有效率。有效率是指活动组织者和教师双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培养资源的总和与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比值[1]。三是有效益。有效益是指教师培养的结果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青年教师在从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提升,而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职业素养对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育理念主要有终身学习理念、工匠理念、改革创新理念等方面。
1.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途径
调查研究发现,实施参与式培训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青年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比较有效的培养途径。
教师定期参加项目培训,可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可督促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中89%认为培训对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参与式培训。某技工学校2013年制订了针对全体教师教育研究及教学实施方法的培训计划,系统地对教师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培训与教师实际工作相结合。2014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每一位上课教师有1/3学时使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激发了青年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自觉性。此后,该校每年都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北京市及全国的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比赛中获奖,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应与教师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研数据显示,对入职1~2年的教师,学校一般不会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但通过分析成长较快的青年教师发现,这些教师都是在入职之初就与学校共同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应成立相关的部门,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特点,指导监督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并定期进行考核督导,使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促进教师自身的提升,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发展。
2.培养青年教师工匠理念的有效途径
教师参与技能竞赛是培养教师工匠理念的有效途径。竞赛对于教师的品质、毅力等的要求比平时教学高,教师可本人参赛,也可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均能达到培养教师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注等工匠精神的目标。某技工院校李老师从2012年开始参与学生技能竞赛的辅导培训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参赛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对学生的训练项目精挑细选,对训练过程的各个细节精雕细琢,对项目产品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他要在学生训练结束后再加练3~4小时,苦练技能。李老师个人在北京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他辅导的学生参加北京市技工院校系统的维修电工专业、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获奖达26人次。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他的教学水平、技能操作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成了该校教师中工作精益求精的典范。
3.促进青年教师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策划是促进教师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应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进程中,师生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参与到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例如学校通过举办技能文化节活动,让师生共同设计文化衫图案,共同制定各项技能赛事活动的实施方案,共同录制宣传资料并进行推广,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认真指导,得到各兄弟院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创新了学校管理制度。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主要有教师德行和身心素养两个方面。
1.率先垂范、团队互助,提升青年教师德行修养
一是率先垂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某技工院校张校长,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严格要求,为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关心帮助,为教师排忧解难。她成为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也成为教师心中最敬爱的领导。为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她定期举办师德师风讲座,给大家树立道德典范,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师德师风学习的浪潮。
二是团队互助,促进教师德行提升。经调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37%的教师会用不文明语言批评学生,此现象的发生与工作团队氛围有直接关系。某校在学习规章制度的同时实施了团队互助以老带新的管理学生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的事件明显减少。
2.工会活动减压,促进青年教师身心健康
教师的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己个体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的发展[2]。研究发现,技工院校教师因生源质量、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心理压力很大。某技工院校为保持教师身心健康,工会组织了健步走的活动,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身心得到放松,增强了体质,调节了心情。
由于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紧缺,每个教师都需要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达标的教师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每个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青年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工作内容,其一为课堂教学,其二为担当班主任。在两个工作内容中,青年教师虽然都与学生有长时间接触,但经走访研究发现,还是担当班主任对于青年教师教育学生能力提升的效果比较明显。
某校青年教师郝老师在入职第二年就承担了班主任的工作,在工作中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她及时发现班级中的不良现象,找“问题”学生谈心,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她所管理的班级学生在校内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她所教过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她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及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从郝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老师的关爱、体贴会让学生们感到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自信。
研究表明,提升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途径的有效方式,排名前6位的主要是课堂实践、参加课改及教科研活动、培训机构培训、以老带新、企业实践、激励机制(见图1)。课堂实践是青年教师各个成长阶段都行之有效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课后反思能力三个环节[3]。在问卷调查中,有81%的教师认为从新教师成长为普通教师的培养途径是课堂实践,这也说明课堂实践是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提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1.集体教研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必做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一般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准备,而忽略了技工教育的特点。现今技工院校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环节已不像传统备课中那样一个教师就能够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其他教师的帮助。仪表自动化教研室是某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最多的部门,该教研室为了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在入职的第一天就给他们配备一名老教师作为师傅教他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设计一堂好课。周五下午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将教学方案给大家展示并讲解说明,老教师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青年教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知道一份合格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怎样编写出来的,需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锻炼,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编写水平提升速度很快,一名刚入职2年的青年教师在参加中国职协组织的教案评选中就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2.采用教学流程图提升青年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流程图包括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部分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获悉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份好的教学流程图,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完成一堂好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采访某技工院校青年教师钱老师时我们得知,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老师讲学生听,结果一半学生都没有很好地跟着老师去思考,开小差的大有人在,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原本枯燥的课堂变成了有趣的、活跃的、相互学习的场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图1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成长的有效途径对比
抓课堂管理细节,使课堂教学有效实施。青年教师在授课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课堂的驾驭能力比较欠缺。课堂掌控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内容分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察言观色能力、课堂及时反馈能力以及课堂把控能力[4]。只有考虑各种因素,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管理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随机问题会很多,然而相应的教学资源又比较匮乏,教师就需要主动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教师还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中捕捉有用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
3.记录文件夹促进青年教师的课后反思
学校要营造对教学工作反思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某技工院校建立记录文件夹制度,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促使教师每日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总结提炼,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多少,专业技能有多么熟练,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青年教师写课后反思,贵在坚持,贵在及时,通过记录文件夹的积累,以思促教,必能达到精益求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功效。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周平均课时数基本都在18课时以上,长时间离开学校,参加校外专业实践有困难,所以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形式需要进行调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式也需多样化,才能使教师的技能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企业实践是提高技工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结合技工院校的特点,基于教师企业实践的多样性,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模式有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校中厂办学模式、实训基地培养三种,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三个模块的能力;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最终产品评价的二元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效果、效益考核。这种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模式可简称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三三二”管理模式(见图2)。
图2 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三三二”管理模式
1.模块化的企业实践课程体系作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施载体
企业实践实施多年以来,教师下企业的过程多是流于形式,缺少专人管理,生产岗位不让上,没有为教师专门设计实施内容,很难学到真正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技工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模式,须按教师企业实践目标的要求,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根据教师企业实践的灵活性,构建模块化的教师企业实践课程,形成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实施载体。
2.多途径的企业实践实施方式提升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能力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模式,教师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实践操作在企业中进行,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与企业教师共同上课,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快速成长。以某技工院校为例:学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与北京控股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对专业发展、师资培养全力支持,将下属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如:开发热工仪表安装与检测、锅炉系统维护与检修、汽轮机运行与维护、单元机组集控运行实训等,从而为青年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创造了空间,青年教师在企业中学习到最新的工艺流程、操作技能,使企业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基地。
(2)校中厂办学模式。企业真实的生产装配过程时刻发生在学生身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为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和辅导,教师利用校中厂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以某技工院校为例:多年来不断完善和开拓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引企进校,实现学校即是工厂的培训场所。该校青年教师通过校中厂实践为北京某有限公司加工业生产的3051膜壳属精密加工零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技术创新。将手工吹屑工艺改造成自动控制吹屑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保障了操作工人的安全。该校青年教师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将数控机床加工、产品生产工艺、机械制图、PLC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形中对PLC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扩展,教师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良好效果。
(3)实训基地培养。通过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激励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质量,青年教师可通过该平台提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某技工院校为例:在校内建立了北京市首家LNG/CNG高技能实训基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教学和实践,为教师实操训练提供了场所和技术指导。青年教师经过在该企业实训基地培养, 2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1人获得高级技师,2人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1人提升为讲师,2人提升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各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3.多元化的企业实践评价方式完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机制
以前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价方式是由企业出具一纸鉴定,作为考核依据,评价单一,难以将教师企业实践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来,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需在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价上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最终产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改变过去教师下企业实践后由企业考核的方式,针对各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有效培养途径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激发。
经调研,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缺乏教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怎样做才能真正地把做研究和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提升结合起来,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难题。
1.树立现场学习意识
调研显示,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现场学习”意识,没有充分利用现场来促进自己的成长。比如,用抄听课笔记方式应付学校提出的听课要求,在教研组活动时闲聊,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多年不变;参加培训时,出工不出力,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将教育教学现场作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并做到“学在现场,用到现场”。“现场学习”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学习方式,用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教师就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相长”正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2.激发研究意识
研究是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将研究转化为育人水平、教学能力,将研究成果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上。
以某校一位任教3年的青年教师为例,2017年该校举行行动导向教学观摩课比赛。该名教师抓住了这个学习研究的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受到了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好评。她在平时主动观摩其他教师上课并认真进行听课笔记的记录和分析,课下还找到相应的教师进行上课环节的交流。当她本人参加观摩课比赛的时候,她早早地把上课文案设计好,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在上观摩课的当天,还把自己设计的听课反馈表交给每一位听课教师,要求给她反馈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课上她精心组织,学生思维活跃,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呈现得淋漓尽致;课后她分别找了每一位听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深入的剖析。在这次行动导向观摩课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为了更好地激发该教师的教研热情,派该名教师外出参加一体化课程的培训。现在该年轻教师的课堂掌控力、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
教师的研究对象一部分是常规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另一部分是学校的重大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其中,学校重大研究任务对青年教师成长促进作用很大。例如,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示范院校)等学校教育教学项目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一个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会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在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的同时,要在前进的路上为青年教师设领路人(指导教师),在青年教师身后设推手(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在学校的帮助下,教师的研究就在教育与教学的具体场景中完成,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欲望。
以2015年青年教师参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个新兴专业的建设为例,可以充分地说明青年教师是如何通过专业升级提高教研能力的。
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遴选对象为入职6年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均为入职2~4年的青年教师。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计过程中,某教研团队进行了充分调研。调研前,专业教师主动查找相应资料,做准备工作;调研现场,教师积极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实际产品和生产过程;调研后,教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新知识进一步加工和整理,编写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教师对专业定位的研究。团队教师分别设计、建设了物联网嵌入式工作室等多个实训室,通过实训室的建设和使用,把专业的硬件设施和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转化为高质量教学,使学生受益。针对技工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适用教材短缺的情况,团队的教师与示范性物联网企业强强联手,推进物联网专业教材体系建设。2016年完成了两个课程标准的编写,2017年完成了出版工作。通过3年的专业建设,该专业负责人被评为2017年度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青年教师同新专业一同发展成长。
单个教师的研究成果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需要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搭建研究平台,将每一颗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1.学校创造教研文化氛围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
学校搭建研究平台,除了要制定教科研的激励制度,还要形成教科研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要崇尚学术、尊重学术,给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教科研成果的机会。每年年初,根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列出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引导教师在此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学校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教师也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以上文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为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该校成立了相应课题组,围绕专业实训环节和课程建设,实施校级科研项目,提升教师技术水平。
2.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
学校的教科研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政策指导和财政支持。教育部门的教科研项目具有区域性,能够使教研成果更大范围地共享,使教科研的成果为所在区域的所有学校借鉴和应用。北京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教研室自2014年开始大力支持北京市技工院校进行各类教育教学的教科研活动,为技工院校的教科研提供了科研方向和资金支持。在良好的教科研环境下,某技工院校30%的教师都参与过北京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教研室组织的教科研活动,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
图3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立体框架图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课题组研究,本文根据技工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培养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立体框架图(见图3)。本框架结合北京的新功能定位和学校的办学特点,遵循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规律,从学校外部平台和自身提升两个层次,从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按新教师、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五个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辟多种素质培养途径,覆盖青年教师职业成长轨迹,从而达到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