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4-21 07:05洪勇
财会学习 2019年8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行政事业单位

洪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社会以及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变化。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重要的决策制定都需要绩效管理作为实现的一个方法,也是保证机构能够正常进行运转的基础。国务院于2018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预算绩效管理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所存在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单位作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一员,最主要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完成其社会使命。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来看,具体的实施过程还缺乏一些完善的约束和监督控制机制,使得其中出现一些问题,无法适应目前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因此,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着力解决当前政府部门部分工作效能不够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够好、重大项目建设速度不够快等问题,促进政府部门各单位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运用财政资金,努力提高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效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行政机关工作效能,保障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实,实现政府工作的最佳绩效的一项制度。

二、为什么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科学的目标制定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而绩效的评估则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和确定。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一)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强调的是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管制的职能作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庞大臃肿,工作效率低下,腐败现象滋生。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渐向着市场经济进行转化,制度得到改进,但仍然还存在一些公平公正以及民主制度建设等问题。

针对上面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看到问题所在,接受各界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将定位从管理转变为提供服务,而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促进其职能的转变。因此从以上来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二)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现在发展的一个重点是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这个点出发,要想提高绩效水平,首先需要了解自身目前的绩效水平如何,了解自身的情况才能着手进行改善和进步。其次,工作落实到实处后,绩效评估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信息的支持。绩效管理有利于评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为以后所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做好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形成较好的绩效管理意识,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誉和形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落到实处,向公众提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工作成果,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其管理水平和成果格外受到公众关注。由此可见,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十分重要。绩效管理对于公众来说相当于一种信息来源,行政事业单位将绩效评估过程中将信息公开透明,将各方面的工作表现全面、科学地向公众描述,这种方式有利于公众参与监督,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从“暗箱操作”到“阳光行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新制度经济下还不足以发展到公共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给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在政府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财政部门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节,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未能细化、量化绩效指标,突出绩效特色,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人士也比较匮乏。另外,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设层面缺乏深度,预算绩效管理还停留在财政层面,部门及基层单位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二)编制预算时难以真正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职能部门不能提供事业发展的详细及总体计划,常常是觉得预算资金越多越有利于工作开展,有些单位甚至由财务部门一揽子制定,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依据。

(三)资金追踪问效责任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资金的投向以及投入的方法,而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项目评审时,重点关注的也只是是否有政策依据。预算一经批复基本成为定局。对于预算执行过程要完成什么、要达到什么样效果,却关注得很少。因此许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把钱如何快速地花完、在规定的时间花完作为预算执行的“首要任务”。审计部门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时,把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问题往往又归责到财政部门。因此,明确财政与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权力和责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资金结转成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低下的诱因

部门预算批复后,一般情况下不作调整。因此,不论项目是否完成、完成情况如何,预算资金如同部门“私有财产”不可触动,预算资金年复一年滚动结转也成为绩效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大诱因。另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取的是现金收付实现制,因此未用完的资金必須结转下年。

四、如何提高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

(一)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设定的项目申报理由、事业发展规划、当前重大政策等,通过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合理性进行重点论证,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财政部门应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完善实施绩效考核目标的过程

对于绩效目标考核,主管部门应先制定总体绩效考核目标,并且将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及职能部门再将目标分解到具体执行者,让每位执行者明白应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工作完成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应尽量结合各职能部门及具体执行者的想法,让他们参与到考核讨论中来,提高其积极性。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预算资金预期产出和效果,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绩效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

(三)完善绩效运行监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应实行“双监控”,监控应贯穿整个预算执行年度。对于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偏差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应调整预算,确保绩效目标按既定计划实现。对于监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财政部门要暂缓或立即停止预算拨款,相关部门应及时督促整改落实,整改落实到位后方能继续实施,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用绩效考核来进行鼓励。同时还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单位利益为先,激发每一个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确保自身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完善。同时,单位内部应该组织相关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知识的讲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胡亚菊.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7 (11).

[2]粟小聪.探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 (9).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工业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