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个性化帮扶研究

2019-04-21 07:09陈洁琼
现代交际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高职院校研究

陈洁琼

摘要: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嚴峻,特别是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其就业难度更大。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社会热点,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毕业生备受国家重视,且就业几率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仍有部分贫困生因自身的学习起点不高与启蒙教育资源质量不达标等因素,使其错过最佳就业机会。基于此,文章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前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 个性化帮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61-02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也逐渐突显出来。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属于特殊性群体,在就业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个性化帮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阐释

(1)就业劣势明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的就业劣势十分明显,就业时间晚且就业岗位质量偏低,很难提高就业效率。而且,部分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社会经验与实践能力都相对薄弱,尤其是外语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都相对欠缺,在和用人企业沟通的过程中,无法将个人优势展现出来,直接影响其就业成功几率。

(2)就业困难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不仅会受到个人条件的约束,同样还会花费求职费用与遭受社会不公平的待遇。通常来讲,在求职期间,会形成额外费用,尤其是制作求职简历、面试路费与通信费用等,都会使学生的经济负担增加。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发达,大学生就业不再被局限在本地,所以人才流动范围扩大,也同样使得经济条件不理想的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就必须承担高昂费用,因难以承受而错过最佳的就业机遇。

(3)就业两极化现象突出。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薄弱,所以其日常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也和其他同学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毕业生更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面临着经济困难的问题与压力。但仍有很多毕业生将这种困难作为历练,形成了坚定的意志,能够努力拼搏。也有毕业生在巨大压力之下,形成消极与自卑心理,很难正确面对遇到的就业困难,进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严重缺失。

二、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就业个性化帮扶策略

根据以上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学生就业仍面临严峻挑战,要想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1)国家奖励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就业给予帮扶的过程中,应对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以及求职创业补贴、贫困资助机制等加以完善与健全,以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就业创造机遇。现阶段,高职院校内部已经构建相关性制度,使得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学费与生活费用经济压力得以减轻。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活动,对创新创业的知识进行宣讲,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知个人能力,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进行准备。其中,应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特别是在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必须尽早明确个人职业目标,对目标学习计划进行制定。同时,还应对个人作出科学评价与分析,能够正确认知自我的就业优势与不足之处,促进职业分析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全面改善其就业状况。在高职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一线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进行培养,更注重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素养以及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学习基础薄弱的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参与立体化辅导,安排较强专业能力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多个方面实施必要的指导,以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3)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组建高职院校心理辅导人才队伍并逐渐扩大规模,有效结合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提高重视程度,但单纯依靠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以及心理健康教师落实心理疏导远远不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还会受辅导员与其他同学影响,所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对心理问题防范方式与解决措施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要形成多层级心理干预队伍,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心理健康中心共同组成,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化解。

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有效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内容。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设置要考虑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视野拓宽需求,确保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够不断增强其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

(4)加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力度。第一,综合考虑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借助多方力量,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帮助,确保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不会在就业方面产生过多顾虑,积极参与就业。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就业指导课程高度重视,全面建设课程学科,确保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另外,要强调个性化辅导和咨询的重要性,创设面试技巧培训与简历写作等相关课程,确保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第二,高职院校需给予就业困难学生必要的帮扶,尤其是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化掌握,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贯彻落实一人一册的动态化管理原则,确保帮扶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另外,要贯彻落实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考虑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的具体状况,为其推荐相对应的用人企业,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就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严峻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内部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其就业难的问题应获得政府、院校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且,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就业已经被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必要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学困生与心困生就业方面,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使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能够在就业帮扶教育中受益,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高职院校“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4):128-131.

[2]赵双军.高职院校贫困生与建档立卡户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对策探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8(8):63-64.

[3]张名艳.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85-86+89.

[4]林秀丽.基于双导师制的广西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学生就业帮扶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4):116-120.

[5]刘鄢立.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6):51-55.

[6]钱玉婷.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7]刘旭东.高职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高职院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探讨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