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舰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然而,相关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教法和教材等方面,有关学习者状况分析的研究,尤其是以自我认同为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实属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我校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我认同 高职英语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3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大行业的人才缺口。近年来,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社会对学前教育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亟待提高。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和专家们都针对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英语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开发,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活动,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设备更新,高职英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开展并实施了全方位的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并未因此得到改变。简言之,我们在教学硬件、教学形式上的改变只是在“教”的层面上浅层次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点影响,却没有从根源上找到“学”这一层面的根本症结所在,自然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进行学习者状况分析是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将本次研究的视角定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方面,力求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心理状况,并根据研究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启示。
自我认同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或学习情境中,对自我的感知和评价,包括自信、焦虑、自我能力评价、价值理念、行为模式等,总体来说,就是学习者对自身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认识和确定。自我认同对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自我认同能够促进语言学习,消极的自我认同阻碍语言学习。同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
江萍(1997)从自我概念角度出发,将其大致分为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消极的自我概念。刘忠华(2012)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我认同变化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做了研究,研究表明,自我认同变化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行宇(2015)研究发现,积极性自我认同变化明显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好。可见,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对其学习成绩、学习深度以及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以笔者任教的这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年级,共计2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分析,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总体情况、年级差异、性别差异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研究发现:
(1)在英语学习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发生了变化,共分为七个维度,其中积极性自我认同变化比较明显,自信(正)变化最为突出。
(2)高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自信(负)和生产性自我认同变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自信心和生产性自我认同变化呈下降趋势,具体体现在大二学生的自信(负)自我认同变化均值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而生产性自我认同变化均值得分则低于大一学生。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在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方面,只有在零变化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零变化均值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而他们在其他六个维度的自我认同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别。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和探索。区别于本科或普通中学等英语教学课程标准,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关注点落在“理实一体化”,不单独以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为标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重点突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据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形式、指导方向等进行了调整和探索。
(1)多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英语学习。
首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以往刻板的一言堂的课堂氛围,要多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元素,如英文歌曲、动漫视频、英语笑话等,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不同梯度的学习任务,提供足够的知识输入和学习支架,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有所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加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2)关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规划。通过与学生访谈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自我认同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等级考试等成绩不理想的冲击。对此,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改革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和升学需要,并有针对性地带领他们进行重点内容的学习和巩固。针对课时有限的实际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
同时,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教师要指导他们制定个人的阶段性英语学习目标、内容和规划。这样,将英语学习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有助于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长期发展。
(3)倡导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归属感。面对部分学生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麻木状态,教师首先要提高对这种个体差异的关注度,要观察并关注这些“学困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反应和互动情况。要竭尽全力地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带给自身的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班级授课形式,提倡合作式学习,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多种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同组异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师不但可以突破教学形式的束缚,还能有效化解这些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学生的焦虑心理,让他们能够在英语课堂找到归属感,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而不再是游离在课堂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境带入情感,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己在英语课堂的定位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感知能力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江萍.“自我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外语研究,1997(3):63-64.
[2]刘忠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我认同变化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2(5):52-53.
[3]田行宇.高校英语学习者自我认同变化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115-118.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