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 101149)
有报道指出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50%的人存在明显的疼痛症状,导致患者出食欲减退、失眠以及已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肺癌患者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详细如下: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接收的60例肺癌患者,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设为A组,将给予疼痛管理护理的30例设为B组,A组患者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3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7±3.25) 岁;B组患者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介于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1±3.84)岁;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癌;所有患者均已排除患有肺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作下一步对比分析。
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项目包括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生理指征、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指导等。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疼痛护理管理,具体为:(1)构建专门的疼痛管理小组,安排专业人员,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以与考核,确保疼痛管理的规范化。(2)疼痛评估,由管理小组对患者的具体疼痛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的位置、范围、疼痛、患者的疼痛认知情况以及引发疼痛因素等,再依据疼痛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对应用护理措施。(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镇痛药物的种类、正确的用法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醒其“三阶梯止痛”的具体内容、药物、用法以及各类注意事项,同时把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手册与影像资料发放到患者手中,全面增强患者对于疼痛处理与药物使用的认知程度,并提导患者写下疼痛治疗日记,使得疼痛管理更规范化。(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家庭背景,并依据其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听觉分散法、视觉分散法以及触觉分散法等情绪转移法,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负性心理。
护理后,借助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最高53分,分值越高表抑郁程度越严重;借助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情绪,最高分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借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A组和B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7.32±1.03)分和(7.36±1.15)分,护理后,A组和B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4.14±0.55)分和(2.59±0.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明显。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疼痛护理管理是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提出的种新型疼痛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模式,其主要是为对于肿瘤疼痛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与护理,以规范的疼痛管理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全方位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缓解肿瘤患者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与预后生存质量。通过情绪转移法、听觉分散法、视觉分散法以及触觉分散等方法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改善预后[2]。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B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表明疼痛护理管理通过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且B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表明疼痛护理管理通过优质、规范的疼痛管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