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伟,张 杰,田娟娟,柳 伟*
(泰安市中医二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发展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且早期临床病症不明显,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因缺乏对这一疾病的充分认识和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态度不积极、依从性差,故此,治疗后的有效护理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1]。因中医的科学化发展,人们对于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也逐渐提升,由中医护理干预配合常规护理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注重从膳食、心理、运动等全方位进行护理,符合现代医学整体护理的理念[2]。本调查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其护理方法及有效性,希望为之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工作提供资料支持,现报道如下。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接诊的1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组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5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32例、23例,年龄段位于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8±2.4)岁;观察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35例、20例,年龄段位于43~73岁之间,平均年龄(51.6±2.4)岁。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后控制饮食,限制热量摄取、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物质。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
(1)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理等的评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期护理达到最大满意度。
(2)心理干预。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使得患者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患者住院期间心情焦躁、抑郁等,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主动沟通,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要,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
(3)膳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症控制患者饮食,控制热量摄取,对膳食进行营养搭配,对于具有不适症状的患者摄取不同食物,如用山药枸杞缓解尿频尿急、用紫参丹缓解四肢麻木等。
(4)穴位按摩或足浴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穴位对患者进行足部按摩或针灸,缓解患者肢体麻木。此外,患者饭后一小时护理人员可根据具体病症指导进行足浴,每次30min,之后进行按摩、对反射区神经进行刺激,缓解患者病症。
(5)运动护理。患者饭后一小时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当调整。
对比分析观察、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病情好转程度,共分显效、好转、无效三个层次。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 (n)%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统计情况,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根据两组病症好转情况调查,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好转效果对比[n(%)]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过中医干预护理,病情好转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P<0.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病发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且会造成患者疼痛、四肢麻木僵硬、发冷等,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工作中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做到对患者生理、心理、膳食、按摩等进行全方位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期间的舒适程度以及依从性[4]。中医护理干预通过膳食、运动等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按摩针灸等的使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病症;心理干预更是能够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治疗自信[5]。本调查显示,经中医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4.5%,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总有效率81.2%,观察组病情好转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P<0.05)。因此,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有积极意义,值得更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