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思静,李春红,李 艳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72)
现如今,介入手术已经应用于广泛心内科患者治疗中,尤其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主要特点为术后恢复快、创口小以及安全性高等等,因此,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和患者喜欢。但是,介入手术属于有创手术,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大部分心内科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前后,会发生心理明显变化。因此,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介入手术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护理效果。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8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18例是女性患者,22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实验组40例患者中17例是女性患者,23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2岁。患病时间最长者为12年,患病时间最短者为1年。
对照组40例介入手术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措施,具体沟通技巧如下:
1.2.1 构建和谐的护患沟通环境
护理人员可以创建和谐的护患相处氛围,对待患者态度温和,积极处理患者的问题,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和支持。积极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为治疗和护理关系打下基础,增加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努力营造一种环境,使沟通从开始到信息采集、解释与计划,都能最大化地准确、有效。使患者参与其中,在医院手术治疗过程中得到重视和关爱,以便他能够理解,并感觉舒适地完全参与到咨询过程中,从而减少医患之间潜在的冲突,增加医生、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对接诊咨询的满意度。
1.2.2 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通时,可以使用恰当的非语言沟通,例如表现适当的非语言行为、笔记的使用、提取患者的非语言线索等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随意讨论患者病情,不歧视患者,不泄露患者隐私,建立和谐的氛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命名、重申或总结,承认患者的想法,通过使用一些正当的点评,承认患者有权利这样去感受或思考,使用专心的沉默和恰当的非语言行为制造一个空间,让患者更多讲述,承认患者向医生及护理人员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很有价值。
1.2.3 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
心内科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辅导。一般都对手术流程了解不清楚,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病房明显的位置以及病房走廊内贴上简明手术流程,让患者及其家属一目了然。同时,护理人员可以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流程的详细过程,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针对性提出护理注意事项,及时让患者进行调整,争取以最佳身体素质进行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患者术后都比较关心自身手术是否成功,患者结束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尽早告诉患者手术结果,并且对患者术后进行检查,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果有并发症发生,需要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密切观察创口,如果发生红肿、流脓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清创手术;如果发生血肿、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立即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和讲解,积极争取患者配合进行并发症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心脏以及支架情况,避免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支架脱载、心包填塞等等。
对心内科患者术后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对比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介入手术优点包括以下几种:手术时间短、手术简单、手术伤口比较小、术后恢复比较快以及对患者身体损耗比较小等等。广大心内科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已经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疾病,并且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介入手术流程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并发症类型和避免措施,并发症发生后,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
上述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介入手术临床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