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爽
冬日里,生硬的东北风阵阵袭来,冷飕飕,令人禁不住连打寒噤。天空云层薄薄,却大把大把将雪片撒落地上。触景生情,尽发联想,教我回想起童年钻窨子的故事。
所谓窨子,又称地窨子、地窖,是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家家户户都有窨子,专为储存自家生产的薯类和蔬菜。这种窨子不大,也就二三米见方,有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少数圆筒形。
这里,仅说另一种大窨子,其不是保藏薯类、蔬菜用,而是冬天在里边干其他营生。这种窨子一般为正方形、长方形两种,长宽约七八米左右,深约两米。挖好后,上面还要横架数根檩条,而后盖上秫秸、谷草、麦穰等,最后再压上厚厚的土层,踩踏结实。总之以不透风、不漏气、不渗水为目的。但也绝不是一点不透风,每个窨子必在适当地方留个进口,以方便出出进进、搬运所需,其实这也是通风口。
我叔叔就挖了个比较大的窨子,在冬闲之际,蹲在里边干些条编活,叔叔常编些粪筐、柴筐、干粮筐,也编浅子、笊篱、提篮子,还有敞头笼子、针线簸箩子。其材料有柳条、桑条、荆条、竹篾、麦秸、蒲草等等。
那时,村里我们几个不够上学年龄的一帮孩子,天天嚷着要去叔叔的窨子里玩。叔叔很欢迎,便从洞口一个个把我们抱下去,而后低头认真仔细编织……我们小孩子们就在那些空闲处唱歌、跳舞、捉迷藏、做游戏,玩得非常有趣、开心、尽兴。
叔叔见我们在那里玩,看似干活更来劲。有时抬头瞅我们一眼,口里还轻声哼几句我们听不懂的小曲,十分得意的样子,仿佛是我们帮他驱走了寂寞和憋闷。
窨子,是个冬暖夏凉、气温适宜的场所,当时许多村民在里边搞些其他手工活及小营生。冬天,因冰雪覆盖、地冻天寒,我们小孩子们别无去处,几乎天天钻进任意选择的窨子里疯玩。因了我们的参与,窨子里显得富有生机,更添加了些活跃的气氛,一时成了我们的“幼儿园”“俱乐部”“避风港”。当时,我村有四五个大窨子,我们愿钻哪个就钻哪个,高兴在哪里玩就在哪里玩。窨子主人都是叔伯爷爷辈,对我们非常欢迎,无形中他们成了我们的“保护神”“义务保姆”。这样,大人们知道我们在窨子里玩得很愉快,也知道没什么不安全因素。至今,那些情景令我念念不忘,犹如放电影般在脑海里循环往复……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腾飞。如今,个体手工条编者已很少见,即便有条编这个行业,也是以工厂的形式出现,不再是在窨子里操作。所以说,早年那些大大小小土窨子,均不复存在,已作为一个历史符号记入档案。
不过,土窨子给我的印象刻骨铭心。想起小时候钻窨子的情景,令我十分留恋、向往。自己的童年似乎就在窨子中度过,成了我一段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