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丽,薛 松,王 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也使得临床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占比比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采取科学的药物方案来调控血糖,从而降低各类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进而维护生命安全。
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以其治疗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拜糖平+二甲双胍组,40例):性别比,男∶女=22∶18;年龄37~82岁,均值(62.4±0.5)岁;糖尿病程7个月~17年,均值(8.2±0.4)年。对照组(二甲双胍组,40例):性别比,男∶女=19∶21;年龄36~84岁,均值(63.2±0.7)岁;糖尿病程4个月~16年,均值(8.5±0.2)年。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口服,50 mg/次,2次/d,同时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对服药剂量调整,最大剂量<200 mg/d;同期观察组加用拜糖平治疗,口服,500 mg/次,每日口服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统计两组各项血糖指标在入组时与治疗1个月后的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P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统计患者服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事件。
本文数据以SPSS 17.0分析,标准差以(±s)描述,行t、x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入组时PBG、2hPG、HbAlc均较高,且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PBG、2hPG、HbAlc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5.00%,对照组7.50%,且比较中P>0.05。见表1。
近年来,临床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同时呈现出年轻化的发病趋势,糖尿病也是典型的代谢性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症特征即高血糖,同时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若血糖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诱发各类并发症以及功能障碍,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着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方案来控制血糖水平,二甲双胍属于临床中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有利于改善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同时能够帮助提升胰岛素敏感度,并增强对于外周葡萄糖的有效利用效果,从而可抑制患者肝肾糖原异性水平,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特别是在控制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2-3]。然而,由于多数患者属于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长时间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的情况,因此还需探讨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加用拜糖平进行口服治疗,该药物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有效对葡萄糖苷酶水解形成抑制作用,从而缓解葡萄糖的吸收及利用,同时该药物具有可逆性能够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对于淀粉及蔗糖分解发挥良好的抑制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表1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n(%)]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合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可更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