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芸
自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之后,“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被教育界广泛热议。关于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将对现行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以2018年英语全国卷Ⅰ为例,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渗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瓶颈问题
1.英语教学材料单一,缺乏多样性
受课程设置和教学压力等影响,教师真正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时有限,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十分局限。而这些弊端在2018年英语全国卷Ⅰ的文章选材和考题设置的对比下尤为明显。阅读理解选自美国网站Vacation MADE EASY中Washington D.C.板块、美国网站EXPRESS于2017年名为Good Morning Britains Susanna Reid on new cooking on a tight budget的文章、美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美国网站Sciencemag于2015年名为Why you should throw out your old TV的文章;完形填空选自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网站于2016年4月25日名为How A Chess Grandmaster Uses The Game To Teach Life Skills的文章;语法填空则出自英国卫报The Guardian于2017年4月24日名为Is running the best exercise的文章。文章原汁原味,题材多样等。由此可见,高考阅读取材倾向于选自外国严肃媒体和专业刊物且时效性强,除了语言本身,高考更注重考查外国文化及前沿新知。
2.以词汇和语法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唯一中心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这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大瓶颈。教师片面地追求词汇识记和语法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做到整进整出且缺乏语篇意识,无法真正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例如,阅读理解B篇开篇出现了“grill guests”“cook up a storm”等地道而形象的英文表达,若仅拘泥于词汇教学,则学生在开篇便遇到了阅读障碍,这既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3.课堂的学习模式以接受性语言为主
现今的高中英语片段化教学现象严重,高输入,低输出。课堂的学习模式以接受性语言为主,缺乏机制语境下语言的应用。在实际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呈现阅读文本后,教师习惯于给学生核心知识点,并将每一段落的重点词句全盘画出,生怕学生会遗漏某些知识点,这种完全脱离语篇和语境的教学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利于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1.整合教学材料,逐渐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阅读材料的选择,既要基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兴趣,也要围绕教学主题对其进行整合和补充。引导学生逐渐接受国内外英文媒体网站和专业期刊,扩大视野,为枯燥的日常学习材料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教师要拓宽英语知识面,进一步了解权威期刊媒体的最新前沿,从而为甄选文本提供更为广泛的素材。教师通过指导阅读,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2.融入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8年英语全国卷ⅠB、C、D篇分别关于烹饪美味又省钱的食材报道、世界语言种类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以及新舊电器使用与能源消耗调查的文章。教师在授课时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倡导节约和环保,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
发展。
3.激发学生的思考,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学科保鲜的关键途径,其高低主要表现在难易程度、复杂程度、深度和广度。对于老师而言,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课后练习以及课后活动延展等都十分重要。如全国卷Ⅰ阅读七选五是关于装饰颜色的选择在家居中的重要作用。在讲授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批判空间,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培养。
4.构建对话性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应是对话性的。老师的作用在于帮学生建构起其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比如通过更多的同伴和对话来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教师更像是一个分享者,帮助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关于词汇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学习找出重难点,并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文本建立联系。比如假设自己是文本中的人物,在想象中理解和巩固,深度加工文本。只有跳出文本,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重视,是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包含着育人价值,英语教师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瓶颈问题,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关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