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各学科成为当前的一种教育趋势。“互联网+”具备的是网络优势,它集合了声、像、光、影、图等,使抽象、晦涩、复杂的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其搭起了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亦是如此,通过二者的深度、科学融合,实现了数学的跨越式发展,突破了非网络时代数学教学的种种弊端,引起了数学教育教学的阶梯式蜕变。对“互联网+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想要提高学生的數学成绩,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探究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点,还要培养其逻辑思维,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逻辑,才能看清复杂现象背后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在未来科技领域,数学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语言翻译、人工智能和云搜索方面都能发现数学的身影。回归到数学结构化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基于“互联网+数学教育”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夯实数学根基,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延伸和串联,使学生能够做到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学会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和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开创了数学教育新形态。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其与传统教育进行全面、科学的无缝融合,以创造新的数学教育发展生态。
一、“互联网+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基础。如何将数学与移动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在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个性化学习成为现阶段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数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思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面对数学概念、特征、定义时,往往提不起兴趣,在学习中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为主,导致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理解的记忆终究不深刻,非常容易遗忘,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变换了条件的题型时会茫然无措。再加上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总结、反思的习惯,对于错题不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或者只用不细心这一理由来代替所有的错误,这固然是学生做错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全面。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归因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的习惯,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为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固定的,把不懂变懂,把错题弄明白,可以使学生享受攻克难关的乐趣,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大有裨益。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如何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成为现阶段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建立一个线上的错题本,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数学老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具有这种功能的学习平台,教师可利用其人性化设计,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智能组卷,并将其通过app、微信、qq等平台给学生布置下去,学生在完成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该报告可以使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有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系统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自动推送分层练习题。这样的方式符合分层教学理念,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做错的题目会被系统自动收录,学生可进入学生平台观看,并根据其对知识点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练习和巩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二、“互联网+教育”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诚如此言,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仅会让教师、学生的心情愉悦,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还能为后续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前导入。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前下发预习题,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并完成预习任务。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将预习题案的正确答案放在互联网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完成批改,并对错题进行自我纠错。这样的课前预习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还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自测,使他们对所教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自己的预习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听课,是解决学生学习难点、疑点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检测完成后提交的预习题案,将被系统收集,教师可登录教师平台进行查看,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根据其答题正确率决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没有掌握的,需要进行全班讲解,哪些知识点是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让那些学生担任小先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打破传统面授教学弊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初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上课之前,就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任务为:小红和小明一起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小明买了三个笔记本和一个书包,其中一个书包20元,一个笔记本5元,请学生帮小明算一算他一共花了多少钱?下面是学生罗列的几种算式,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组算法。①20+5×3=15+20=35(元) ②20+5×3=25×3=75(元) ③20+5×3=20+15=35(元)在这一问题中,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选择1正确,有人认为1和2都正确……由此,我便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后续教学中,更具针对性。
三、“互利网+教育”在数学创新思想中的应用